
时间:2017/5/16 10:08:53
来源:新民教育 选稿:陈乐
麦兜两岁四个月,昨日因为自己“制作”泡泡水,把刚换上的一身衣服弄得湿哒哒的,结果引来麦兜外婆的一顿骂。
在挨骂时,麦兜很无所谓,而且在外婆问他“你还要不要弄”时,傲然回答“就要玩!就要弄!”,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最后麦兜和外婆两个人相互“对峙”,谁也不让谁。
后来我从中进行了“调停”。首先我故作夸张地夸奖麦兜:“哇!麦兜都会自己制作泡泡水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麦兜顿时从气愤的情绪中走出来,特别开心地跟我说:“麦兜自己做的,麦兜自己做的”,我顺势说:“麦兜会自己动手做泡泡水了,这让妈妈觉得很开心。可是你把衣服弄湿了,外婆要帮你洗衣服,很累。怎么办?”
麦兜歪着头,考虑了一下,略带扭捏地走到外婆身边说:“麦兜帮阿婆洗衣服。”一场“干戈”化作玉帛。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中的赫洛克效应。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把被测试者分成四个小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效果好。
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表扬的效果更是显而易见。其实赫洛克效应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赏识教育。
而事实上,孩子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听话吗?
一味地否定、批评、训斥孩子,让他的真性情得不到很好的显现,在打骂之下为求自保,孩子只会隐藏自己的不满情绪,日复一日,他的心中便会埋下自卑、胆小的种子,或者是形成自虐或暴力的性格。
原则性的问题,严肃的教育当然有必要,只是如果无论什么事都只是一味苛责,那这样教育出来的“听话”的孩子,是你想要的吗?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训斥的危害有多大!而赏识教育是多么重要。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简单夸夸孩子聪明就是赏识教育了呢?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Carole Dweck)研究发现,经常表扬孩子聪明,反而会让这个优点成为他的包袱。孩子会认为他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他的聪明,而否认了自身的努力。所以为了不丢掉“聪明”这个优点,他会选择更舒服的方式去创造成就,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舒适区不愿意走出去,最终自我毁灭。
这样一来,你可能会问,那怎么表扬才是有效的赏识教育?
表扬要具体、有针对性,而不能盲目或夸大、敷衍孩子;表扬要注重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下面就以我陪伴麦兜的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有效表扬的小诀窍。
1夸孩子细心
麦兜刚一岁左右,我的口头禅是:哇!麦兜好聪明!麦兜好棒!麦兜真厉害!……后来我发现,当他自己独立拼成了一件玩具,或者吃完了一碗饭,我却没有夸他“厉害”时,他就会发怒,甚至会把做好的玩具扔掉!
我很吃惊,问题出在哪里?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表扬的方式出了问题?
后来在麦兜独自完成了一个10块拼图时,我认真地说:“呀!这两块拼图特别像,麦兜都拼起来了,观察真是细心哦!”麦兜当时特别开心地就过来抱着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然后又屁颠屁颠去拆了重拼。
原来如此!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是要经历“重重困难”的。所以他们需要的其实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赏识,是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的一种关注,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才会让孩子们更想坚持自己的良好的行为。
2夸孩子努力
麦兜的动手能力在同龄孩子中是比较强的,在一岁半不到时,便能独自完成大颗珠子的穿绳子游戏。每次串好后,都会特别期待我的肯定。
最初我每次都是夸他说“麦兜又串起来啦!真棒!”,麦兜听完后也没有特别兴奋的样子,然后每次串珠子要么串两个就停止,要么串一会便开始注意力分散。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间改变了夸他的语言,我特别惊喜地说:“串珠子很难哦,需要很努力才行呢!麦兜都能做好,真是个努力的好宝宝!”
麦兜当时愣了一会,接着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拿起串好珠子的绳子,开始兴致勃勃地继续串珠子,认真又仔细。直到现在,麦兜都特别喜欢玩益智类的玩具。
我这才意识到,夸一个孩子努力,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心灵冲击力,让他不断地去挑战更高难度的玩具和游戏。
3夸孩子身上的正能量
陪伴麦兜成长过程中,我会及时表扬麦兜吃好饭主动把自己的小饭桌擦干净,会体贴妈妈了,虽然他也只是拿了块抹布意思一下而已;
我会表扬麦兜今天吃饭没有撒那么多饭在地上,节约了粮食,虽然大部分饭都撒在了小餐桌上;
我会夸张地表扬麦兜主动帮阿婆拖地,会孝顺长辈了,虽然人家只是想玩玩拖把;
我会表扬麦兜今天出去玩主动叫别人叔叔阿姨,是个有礼貌的宝宝了,虽然他可能会错把阿姨叫成婆婆……
麦兜也在这样细微小事的表扬和鼓励中,成长为越来越受大家喜爱的小男生。
是的,不管怎样,哪怕是极小极平常的事,孩子身上的这种正能量,都值得你去发掘,并毫不吝啬地大声夸出来!
4夸孩子有创意
麦兜的“筷子使用初体验”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第一次使用筷子吃面条,这对两岁的麦兜而言,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
在经历了各种方式都没法吃到面条后,我突然发现麦兜把筷子在碗里卷了几下,把面条在筷子上卷了几个圈圈,然后顺利吃到了面条。然后非常自豪地对我说:“妈妈!麦兜吃到面面啦!”
我大声笑起来,然后在他额头上点了个赞:“麦兜真有创意!原来筷子还可以这样夹面条呢,妈妈都不知道哦!”
然后我就看到麦兜得意洋洋地“故技重施”,或者尝试一根筷子卷面条,或者一只手一根筷子相互合作挑面条……各种“创意”,各种“折腾”,每成功吃到一口面条,便自己夸自己一句“麦兜有创意”,一小碗面条自己吃光光。
或许在大人看来,孩子的这些进步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可是,在孩子眼里,那可是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的脑洞大开呢,这个时候你表扬他“有创意”,他便会尝试更多的创意。你绝对会更爱这样的孩子,不是吗?
总而言之,养育一个听话的孩子,是绝大部分家长的真实内心所想。然而,只会“听话”却毫无个性的孩子,那是任何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
在教育孩子时,赏识为主,让孩子在你认真、精心的表扬里快乐地成长,那他必定是既有个性,又有自我主见的,这样听话的孩子,才是我们为人父母最想看到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