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1 13:59:29
来源:新民教育 选稿:陈乐
有人说教育孩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有强大的毅力和耐力,陪着孩子一起走向成长之路。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要想改变孩子旧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就要先改变他的心。
而心的转变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场时机战。如果家长能抓住教育孩子最佳的时机,往往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0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学期的开始象征着孩子进入了新环境,不一样的班级,不同的老师和同学,都需要孩子去适应,融入集体,以及学习一种新的意识与能力,此时正是家长培养孩子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前提是父母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不给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确保他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给予孩子每周一个固定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来舒展身心。
然后,积极鼓励孩子结交学习好的同学,或者邀请成绩好的同学到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通过他人努力的学习态度引领孩子把心放在学习上,当他看见同学在看书,如果自己不看会显得不合群,那么他就会和同学一起看书,慢慢爱上学习。
02.开家长会的时候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害怕被人当众揭短,特别是开家长会时,或家访时,怕老师把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告诉家长,也怕家长把他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
因此,这时家长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当众指责孩子的缺点。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会让他感受到“原来爸妈是站在自己一边的”,给他安全感和赞扬,才是激励他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
不过家长表扬孩子要注意分寸,要实事求是。比如说,“每个孩子都有美中不足的一部分,孩子的问题也是做父母的失误”,同时以提出希望的口气间接地说出缺点让老师了解。
03.孩子闯祸的时候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由于主观上缺乏错误认知,可能是一时贪玩、顽皮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孩子。
当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给他足够的信任,告诉他这种行为的危害和后果,相信他在犯错之后一定能悔过自新。
对于7岁以上的孩子,一旦犯错便会心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会比平常更听得进他人的教诲,虚心接受批评。家长只需站在理解、同情和尊重基础上,教导他自己处理问题, 遵循“事前提醒,事后少责”的原则,势必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06.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
在学校里,存在一股明显的攀比风气,成绩中下游的孩子羡慕成绩高的,有进取心的孩子看到自己成绩不理想会想办法向前进,数日子过的孩子则只会盯着别人的成绩,分外眼红,然后挨个比分数。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家长适当提醒孩子,要把别人的成绩变成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保持平常心,拿起试卷把错的题目抄下来,找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有时候,分数越高的孩子,越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孩子成绩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让他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此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妈妈洗碗等,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孩子做好事常是潜意识行为,只需要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孩子形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
05.做客或待客的时候
有许多的孩子在家静若处子,出门做客或者有客人到家里后,整个人都变了,和同龄人跑来跑出,放任娇蛮,让家长很没面子。有时候,与小伙伴玩耍,难免会发生打闹、弄疼对方。
如果家长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他可能会故意大哭大闹,使场面笼罩不愉快的紧张氛围中。所以,若想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必须在做客前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
当打闹事件发生时,家长应发挥大人的作用,站在客观的立场看问题,和对方家长说,小孩子之间的事情,我们做家长不好插足,以此缓和尴尬的场面。
然后半蹲下劝解孩子,不管对错先道歉,先表示孩子的真诚,这样不管对方是否愿意谅解,最起码在大人眼里,这个孩子是懂事、讲礼貌的好孩子,也更受人待见。
教育的根本在于“心”,如果父母能抓住根本,那么接下来就是孩子自我调节和重建的过程。换言之,越是水平低的家长越是忙的不可开交,越是境界高的家长越是显得清闲。
其实,两者的根本差别就在于高明的家长只是在最恰当的时间,用最恰当的方式,在最核心的地方集中精力教育孩子。至于剩下的事情本就是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忙活的。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