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7/10/27 18:27:4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夏荔 楼丽莎 选稿:陈乐
作为一所优质民办初中,2014年,上海民办新竹园中学与WLSA(世界名中学联盟)合作开设了WLSA-新竹园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实验项目。同时管理着一所民办初中和一个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实验项目的王学军校长对中西方教育理念有着独到的理解。
1、递进的英文教学模式
由于WLSA-新竹园的生源全部来自于上海市的各个小学,经过严格的小升初入学条件后正式录取。而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英语方面主要是听读写的训练,沟通交流的训练和机会非常少。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二期课改下的国际理解教育实验项目,新生9月开学,6月份就要去学校报到并领取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包括推荐阅读中外书单、必背数学科学专业词汇等。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外教团队投入的教学精力极大,包含有专门的公众演讲课程,为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英语教学,逐步培养口头表达的信息描述能力、逻辑组织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2、开发特色拓展类课程
与WLSA-复旦国际高中课程项目相衔接,WLSA-新竹园拥有完善的自我课程体系。王学军校长介绍,WLSA-新竹园融合了新竹园中学的优秀课程元素,并开发了无土栽培、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英语演讲和辩论等国际技能拓展类课程,让学生不出国门即能浸润于国际理解教育实验项目的文化熏陶。
3、重视传统教育的实验项目
鉴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与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学校严格遵守上海市二期课改相关规定设计课程,并未采取完全的国际化课程来教授学生。
实验项目在国际化文化教育的同时,保证传统文化教育、民族教育,重视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粹的教学。她结合了二期课改下现有的语文、思品、地理、历史等文化类基础课程,以及由外教和中方助教联合教学的数学、英语、科学、物理等实验课程。
在世界名校联盟的支持下,学生有机会以交换生的名义到世界名中学联盟海外名校参加为期3周左右的交流和学习,亲身体验海外名校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4、无缝对接WLSA-复旦国际高中课程
WLSA-新竹园也为WLSA-复旦国际高中课程项目输送优秀学生,无缝连接。实验项目实现资源共享,符合其录取条件的毕业生可进入高中学习。学生从六年级开始每学期定期去WLSA-复旦参加体验类课程。
5、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WLSA-新竹园十分注重传统教育中比较缺失的志愿服务内容。学生前往公司、工厂、孤儿院、特殊学校、博物馆等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科学课程在校内还设有“学生种植园”,专门给同学体验实际种植、探索发现的乐趣。
随着国际初中理解教育项目的成功引入,给新竹园初中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启发。在抓升学率的同时,王学军校长坚持要培养有特质的学生。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而不是仅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表现,忽略了其他特质。而在众多特质中,王校长十分推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沟通是重要的生存技能,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王校长如是说。
据介绍,新竹园中学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六年级的同学朗诵名家名篇,七年级的同学做原创演讲,八年级的同学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聊聊卡通漫画人物,学生们都很爱讲,很要讲。而在WLSA-新竹园项目中,演讲课更是列入必修课,学生从六年级入学开始就要上演讲课,指导学生如何在公众场合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王校长主张“兴趣发展指导未来”。他说:“我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仅具备扎实的学业基础,较强的沟通能力,还具有才艺,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在新竹园,每周的活动课是学生们充分发挥兴趣的时候,明星社团如园艺栽培屋、烘焙社、推理社、陶艺社等社团在选课系统中常常被“秒抢”。
此外,校园里的爱心义拍义卖、文化体育艺术节、科技节、校园达人秀、十佳歌手等活动都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