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教师的时间都去哪了?请为教师减负

时间:2018/3/13 13:40:4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陈乐 楼丽莎    选稿:夏荔

最近,减负一词又成了热点话题,伴随着减负的关联词就是学生。可是现状却是:需要减负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教师。

“忙”、“累”,是许多教师、校长共同的工作感受。为本职工作而忙碌无可厚非,然而,不少教师却感叹,整日辛苦忙碌却不能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提升教育品质。似乎做了很多事,该做的却没有做。

WDCM上传图片

这是一名高中教师兼班主任的作息时间:从早上早操开始,一天的工作任务如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笔记等。另外还有班级纪律管理,自习课辅导学困生,记录班级日志等工作,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连主课加自习每周平均需要上近20节课,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由于还担任班主任,除了这些日常管理,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评估、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这些事务一重重加压且全部以“重要事情”名义,都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网络上流传的《为什么中国教师这么累》中写到:没有学过管理学,却要管理几十个人,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强度之高,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也耗费了教师大量时间。有教师感叹,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天都像上满了弦的发条。

山东一名初中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该市迎接创文明城市检查,各级领导反复预演检查,对卫生的要求甚是苛刻。学校办公楼地面老旧,“老师们只得蹲下身子,一点一点用洗衣粉和钢丝球擦拭出来”。

此外,现在学校的各种“日”和“节”很多,加之街道或社区举办活动,学校不可能有专人从事这些工作,只得临时抽调一些教师,加班加点来应付。

与此同时,升学压力丝毫未减,除了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也在加重。毕竟在比拼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这场战役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且是一场谁也不能输的战役,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学生考不好,教师个人受影响,在学校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此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不断除旧布新,加紧时间充电。

多方面的工作重压下,教师的工作量自然成倍增长。2017年7月,新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报告显示:“占用教师工作时间的工作,并非全是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

报告提出,稳定教师队伍,除了“加薪”(提高工资水平),还要“减负”(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有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

 超负荷工作牺牲的是教师个人时间,而由于这些时间没能用在如何提高教学、如何深入教研、如何培养学生等本职工作上,使得部分教师甚至对教师这一职业认同感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教育要有空间才会有发展,给学校独立的办学权力,还教师足够的成长空间,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可能 。“现在,要做一个安安静静教书的老师太难了!”无奈之下,有教师不禁如此感叹。

WDCM上传图片

 

对此,呼吁相关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减负不能单谈为学生减负,必须要多方面、多层次关心教师的身心发展:   

1、教学为主,减少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将心思花在教学上

给教师“减负”第一步,就是要减轻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任务,保证法定工作时间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

地方各级部门深入沟通,达成共识,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以教育主管部门为重,其他部门工作能减尽减。同时,减少各级各类会议、无实质意义的培训以及相关检查,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关注教育本身。

 

2、明确教师工作量标准,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

一个重压之下精疲力竭的教师何谈创造力?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何谈培养追求幸福的学生?一个缺少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何谈拥有高质量的教学?

社会各界给教师群体频频施压,舆论关注师德,期待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关注师风,期待教师成为学生的“替代父母”、良师益友,这些要求和期待不无道理,但是如何使其落地?可以说,教师工作量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英国教师协会(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提出教师工作时间公式。每周合同工作时间=22小时教学+5小时批改作业与备课+5小时其他工作。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合同工作时间+5小时个人时间用于批改作业和备课=37小时。

 

3、社会、家庭给教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教师减负

社会和家庭应该对教师工作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任何职业都有边界,只有减轻教师工作和思想的“负担”,才能够真正维护教育的“生态平衡”,才能回归教师工作本质,使老师能够全身心地、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提高在职教师的幸福指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教师行业。

 

【来自网友的心声】

@梦阮:很不满意!我们很多时间都被学校的一些琐事占用了,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渴望有些制度能够规范,不要有这么多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又能有何用?真正对得起学生、家长、社会,那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我们该做的!

@田野:现在的时间大多花在准备材料和教学管理上,真正用在教学上的实在是越来越少。希望少点检查,多点实干。

@说从心那是怂:我是名小学老师,我大部分时间就是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有些检查与我们教育挨不上边。唉!

@五福人生:我现在都是“挤”出时间备课、讲课,大把时间都浪费了——检查、评比、比赛等。各种活动华而不实,甚至重复,都是各级领导为了自己的业绩、政绩造成的,建议取消。不要违背了教育的使命!

@天边的流云: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学工作介入太多行政力量、太多政治任务,有好处吗?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百花齐放,是宽容的氛围。而我却感到被太多教学之外的任务压得没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减负”之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类主体的合力所致。跨越“减负陷阱”,只有政府、市场、家庭、学校、教师等主体承担了各自的责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正本清源,还教师本职工作的时间,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这不仅是为教师“减负”,也是为学生“减负”的有力保证。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楼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