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上午,上海的初雪过后天空露出冬日的暖阳,建青小记者团迎来了第一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初高中的小记者们在吴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今天的第一站古北市民中心。在这里,大家看见来当社区冬令营志愿者的两位学姐,她们身着绿色的志愿者马甲,在积极地参与课堂辅导,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大家还参观了二楼的昆曲教室,以及顶楼的市民读书角。
小记者们在昆曲教室参观
随后,大家步行前往虹桥路上的第二站——上海市血液中心,走进一楼的大厅,只见人头攒动,边上的保安叔叔告诉我们,今天有三个区相关单位的爱心人士过来献血。在大厅玻璃幕墙边上,我看到了早有耳闻的“血宝家族”,非常激动,便迫不不及待地先给大家介绍起来。这个家族有三位成员,他们分别是:红小兵(红细胞)、小板哥(血小板)和粉贞德(白细胞)。
小记者们和“血宝家族”合影
接待大家的是中心办公室的张瑜玲老师。张老师介绍了献血的必要流程,还传授了很多专业知识。
张瑜玲老师在讲解献血前如何进行消毒
通过张老师的介绍,大家了解到,除了日常熟悉的ABO血型系统,其实通过细分,血型可以分为上百种。此外,不同种类的血液成分储存的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血小板,为了防止其凝结必须要以震动的方式储存,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血小板为何具有止血这一功能了。
小记者们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展示馆门口合影
大家还在血液中心的展示馆里看到了历代献血证,以及早期的献血器具等。
小记者们来到历代献血证的展示区
在互动问答环节,大家一听到有奖品就瞬间激动起来,争着回答张老师的提问。
小记者们在参与有奖竞猜
最后,在一楼大厅,大家在一组上海陆家嘴的建筑模型上看到了屡次献血的热心市民名单。原来,献血者可以长期献爱心啊。
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张老师告诉大家,身边真的有很多爱心人士坚持前来献血,其实捐献血小板只要间隔14天,就可以再次捐献。如果是全血的话,则要间隔6个月。
半天的采访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大家依依不不舍地离开了血液中心,真希望下次再来听听这里的感人故事。
六(2)班 顾沁
小记者活动感言
2018年1月30日,我们迎来了心心念念的小记者团校外实践活动。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去古北市民中心,我十分遗憾。不过,在上海市血液中心,我收获满满。
当天上午,我匆匆赶到上海市血液中心,先踏进了献血大厅,只见人山人海,可想而知如今热心的上海市民数量叹为观止。随着扶手电梯向上,长长的白色走廊出现在眼前,循着走廊一直往前走,献全血的大厅出现在我眼前。虽说抽血本身并不会使人感到快乐,而仅因这个“献”字,大家的脸上不经意间透出了笑意。
之后来到献血小板的区域,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张瑜玲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她在护士台指着一袋温热的“血”向我们介绍,血浆的颜色其实并非红色,而是黄色的,血液本身才是红色的,而血小板是依附在血浆上的白色的那层等。对于这些知识,我们都认真地记下了笔记。
最后,我们来到了平常不开放的展示馆,看到了历代献血证、血液中心的各种吉祥物、早期献血用具等。大家通过一个血型模型配对的游戏,亲自尝试不同血型的人产下的孩子可能出现的血型类型。
小记者们在做血型配对游戏
压轴活动是有奖竞猜,小记者们都踊跃参与,大家纷纷获奖。没获大奖的同学也没有气馁,张瑜玲老师给大家都发了“阳光普照奖”——卡通献血车纸模,小记者们回家后也都尝试着进行了制作。
卡通献血车纸模
总而言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小记者们学习到了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去了解的知识,填饱了大家的知识腹胃。
六(3)班 程合
寒假已至,我们建青校报记者团组织了一次校外采访活动。第一站,我们来到古北市民中心。在参观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建青的高中生正在做志愿服务,看到他们在社区冬令营班级里忙碌的身影,不禁为他们的工作点赞!
第二站,我们来到血液中心,了解到一些有关献血的知识,张瑜玲老师身处特殊时期依然全程陪同,带领我们亲历献血的主要流程,并为我们科普献血方式、血型的种类。记者团的同学们也十分好学,遇到不懂的就问。张瑜玲老师非常热情,耐心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大家在游戏中不亦乐乎地探寻血型遗传的规律,还积极参与了最后的科学竞赛。
六(3)班 叶芮慈
今天,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六位小记者来到了“上海市血液中心”参观。血液中心的张瑜玲老师全程陪同并悉心讲解,给大家介绍了献血的具体流程,献血的周期间隔,血型的配对遗传与种类……在四楼展示厅,大家还有幸看到了历届献血证,知道了“献血者日”的由来……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中,我们对血液的奥秘有了大体的了解。张瑜玲老师还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让我们对这些课外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十分感谢两位老师给予了我们如此美好的寒假社会实践回忆!
六(5)班 严钰涵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