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8/10 9:07:2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洁芸 选稿:赵耘宁
2017年11月23日,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在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是继本市成立校园三大球联盟之后,又一校园运动队联盟,是本市校园运动队联盟向基础大项项目推广的重要举措。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接受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体育局领导,依托上海市大中小学及社会资源,以推动校园田径运动全面协调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是致力于提升上海市高校及青少年田径水平的公益性学校田径协作组织。在把上海建成全球著名的体育城市中,它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园田径联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校园田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校园田径项目课余训练体系。
校园田径联盟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校园田径运动发展规律,大力开展校园田径运动,积极提高上海市校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联盟建立之后,校园田径运动将逐步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校园田径竞赛体系。按照联盟目标,将增加竞赛项目,扩大竞赛规模,逐步形成赛制稳定、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竞赛格局,最终建成校园田径四级竞赛体系。同时,将探索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校内竞赛及校际竞赛等比赛机制,积极倡导和组织邀请赛、对抗赛、友谊赛、趣味赛等多种形式的赛事,不断提高校园田径运动的影响力。
目前,全市已有55所高校、172所中小学加盟,还有更多的大、中、小学校有兴趣、有意愿加盟,赛制稳定、结构合理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竞赛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到2021年,力争参加各级校园田径竞赛的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数量分别达到35所、60所、100所和160所,注册参加各级竞赛的学生运动员人数分别达到1000人、2000人、4000人和8000人,为推动上海市田径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赛事活跃、新苗涌现
联盟建立半年多来,已经开展多次各级各类校际间的田径比赛,使得学校之间的田径选手“有赛可比,切磋技艺”。
2018年6月2-3日,上海市首届中学生田径“联盟杯”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本次比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上海市田径协会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协办。
本届比赛初中男女组分别设有10项竞赛项目、高中男女组分别设有15项竞赛项目,共有16个区、58所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中学会员单位、663位运动员报名。参加经过2天比赛的激烈角逐,最终闵行七宝中学荣获了高中组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崇明城桥中学荣获高中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张江实验中学荣获初中组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松江七中荣获初中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之后一个星期,上海市首届大学生田径“联盟杯”赛于2018年6月9-10日也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本届比赛来自全市23所高校,462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比赛分为男子甲组、女子甲组各11项;男子乙组17项、女子乙组16项。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华东师范大学荣获乙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取得甲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
这是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成立以后首次举办的两项重要赛事,赛事的举行,促进了各盟员单位的认同感,为进一步推动校园田径运动的发展起了个好头,同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加赛事的各校老师纷纷坦言,这样一项赛事的举行,激发了大中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通过以赛代练,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此外,通过比赛观察,初步发现了一些好苗子,为今后为上海市乃至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做好了储备。
此次赛事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样全市范围内的田径联盟杯赛事,积极宣传了校园田径联盟的工作,一来加大了对上海市田径运动的影响力,二来为校园田径联盟在推动体教结合中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还加强了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各区盟主建立了更牢固的“合作关系”,预计明年会有更多的学校申请加盟,同时会有更多的学校参与田径赛事,校园田径联盟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强大。
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也为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之后的竞赛组织提供经验与借鉴:下半年,校园田径联盟将增加竞赛项目和种类,积极倡导和组织邀请赛、对抗赛、友谊赛、趣味赛等多种形式的赛事,鼓励各校联盟开展校内竞赛机制,不断提高校园田径运动的影响力,最终形成贯穿“小到大”四个阶段的校园田径竞赛机制。
创新教学“玩”田径
今年4月,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在静安区田家炳小学举行:一级方程式、软式少儿标枪投掷、撑杆跳远、快速十字跳、障碍投掷……7个趣味田径项目,包含了跑、跳、投、掷等所有田径运动的技能,但所使用的道具以及活动的流程又充满了趣味性,深受现场学生的欢迎。这种创新教学,使得原先相对枯燥的田径练习变得喜闻乐见。
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之下,有许多的分区联盟: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由上海市静安闸北田家炳小学担任联盟盟主校。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通过校园田径联盟的渠道,推广校园趣味田径项目,普及与发展田径运动,了解田径运动文化,习得运动技能,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素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基为目标。
田家炳小学作为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盟主校,承担着联盟田径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联盟学校教练队伍的培训,区域田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促进各校田径运动的发展与互动交流的任务。目前,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共有8所小学参与其中,在田家炳小学的主导下,联盟校组织体育老师将趣味田径项目引入了体育课程中,结合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程要求中田径项目大单元项目教学内容的梳理,形成趣味田径项目的校本课程。
趣味田径是以走、跑、跳、投的田径技能为基础,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体育游戏的元素,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专门设计的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购入了软式器材,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教授田径基本知识,从而让学生喜欢上田径这个项目。据了解,软式器材包括软式跨栏、呼啸球、软式标枪等,这些好玩有趣又保证安全性能的器材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包括田家炳小学在内的联盟学校,将趣味田径的学习融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之中——走、跑、跳、投的田径技能结合趣味田径校本教材的教授,得到了学生们和联盟学校体育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在通过趣味田径课程教授基本技能之外,联盟还发掘出田径教学中新的项目:培养田径比赛“小裁判”和器材管理员,发掘体育教学中“育人”的部分,来培养学生参与组织、管理自治的能力。据了解,除了推广和普及田径知识之外,联盟同时开发了和田径文化相关的课程,孩子们由此知道了田径项目的分类、田径项目的知名运动员和各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此外,联盟正在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田径游戏”,把现成的软式器材“串联起来”,发明创造属于自己的趣味田径游戏。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田家炳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吉俊华表示:“通过引进趣味田径项目,不仅让学生参与田径运动更安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同时我们体育老师也更容易通过趣味的田径教材把田径运动的技能教给孩子们。”
吉俊华说,如今,每一年的钻石联赛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往年,钻石联赛都没有孩子要看,如今票子还没到手,就已经被他们预订一空了。家长们也很欣喜,孩子们会在比赛的时候充当‘解说员’,俨然成了半个‘小专家’。”
据了解,静安区校园田径联盟的趣味田径课程已经成为特色课程,未来将以嘉年华的形式,向其他区分联盟展示。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着力于普及和推广的课程,对改变田径原本相对枯燥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未来,趣味田径将可以在全市小学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孩子热爱走、跑、跳、投,让田径文化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一条龙”孕育田径梯队
两年前的天津全国锦标赛上,20岁的上海选手许周政以10秒29获得男子100米冠军,这是文革之后上海第一个全国最高级比赛的男子百米冠军。今年以来,他连创佳绩,已经成为继苏炳添、谢震业之后的第三百米飞人,是奥运重点项目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的主力队员之一。
许周政的一鸣惊人,就来自于七宝中学校办二线队伍的尝试。田径二线队是七宝中学开展“体教结合”模式的核心。成立之初,二线队共有短跨、投掷、跳远、中长跑四个项目组。从2006年起,队伍在原上海田径队总教练、七宝中学田径二线队顾问林民伋的指导下,以著名跨栏运动员陈雁浩为教练的短跨为重点扶植项目。
作为沪上知名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七宝中学,除了具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外,“体育特色传统学校”的突出成绩也是学校的又一特色。七宝中学在学校培养了二线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并率先在全区开展教师阳光体育课程。七宝中学的运动员经常在上海市和全国的中学生运动会上摘金夺银,很多项目的记录都是由七宝中学同学保持的。
在二线田径队成功运行的同时,七宝中学更将体教结合的平台拓展开去。他们通过构建立体多维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开创阳光体育课程为教职工搭建锻炼平台,还成立体育俱乐部为社区居民锻炼提供指导,全面升华了学校体育工作。
如今,七宝中学的田径“蓄水池”里,也是人才济济。因为同属于一个教育集团,又比邻而居,文来中学初中部的田径小苗子们和七宝中学二线队的师兄师姐们一起训练,享受的师资,也都是来自上海一线队的专业教练。七宝中学校长朱越说;“从文来初中到七宝中学,整个七年的一条龙式田径专业发展,给了我们学校的田径人才一条非常通畅的成才之路,这也是我们梯队建设完备、人才源源不断的原因之一。”再向上,七宝中学与上海田径运动中心、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源源不断的田径人才有着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去年,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成立之后,七宝中学作为田径项目的传统校,和其他包括宝山区行知中学、崇明区城桥中学在内的田径传统学校一起谋划发展布局,错位发展,同时就如何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出路,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朱越说:“校园田径联盟,让我们这些田径特色学校‘抱团发展’,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和切磋也越来越多,这是为上海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有效尝试。我也希望校际间的比赛能更多一些,让我们的田径运动员有更多实战的机会,这也是成立联盟的优势之一。”
优秀人才从校园中走来
校园田径不再是封闭起来的自娱自乐的,也是国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孵化器。
再过不久,亚运会即将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在亚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将有许多来自上海高校的年轻面庞: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婷、葛曼棋,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王雪毅、上海交通大学的许双双、同济大学的谢文骏、华东理工大学的许周政、东华大学的姚捷和上海大学的袁琦琦。
五年前,全运会的赛场上,来自复旦大学的“硕士学霸”赵婧连夺女子1500米和800米冠军,成为星光闪闪的明星——从校园里培养越来越多中国田径的未来之星,正是上海成立校园田径联盟的主要愿景之一。
这重任,落在了校园田径联盟的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肩上。
目前,上海共有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在内的9所高校拥有田径高水平运动队。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想要出成绩,训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竞赛体系。校园田径联盟成立之后,让这沪上的9支高水平运动队的交流也变得更密切了。
以往,市田径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比赛,一年只有一次。但是成立了校园联盟之后,“联盟杯”应运而生,这让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们,又多了一次同场竞技的机会。校园田径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足篮排等“大项”,大学之间田径的赛事是非常缺的,如今联盟成立,使得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比赛增多,竞技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她说:“我们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的校际间的赛事,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固定的品牌赛事,把各高校的田径水平都提高上去。”
除了赛事之外,校园田径联盟的成立,也使得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交流变得深入起来。今年下半年上海市运会之前,联盟正在筹备相关论坛,就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以后的交流合作等,进行研讨与策划。此外,教练员的培训已经开始:今年上半年,田径联盟就请来孙海平等著名教练,立足于新动向、新理念、新方法,给各级学校的教练员做培训,掌握前沿技术,掌控田径发展规律,联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位负责人说,联盟的成立,除了给了高水平运动队“抱团”发展的机会之外,也给各高校以新的目标:以去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为例,正在进行改革——以体工队专业运动员为主的乙组只有20个参赛名额,但面向在校在藉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的甲组参赛名额,却达到了36个。这也为高校田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更多的在校在藉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做大普及面。
发展更多的后备人才,走入更多中小学,夯实田径后备人才的基础,对于田径这样相对比较“枯燥”的项目,需要更多的推广和深入。这位负责人说:“我们未来,希望能以联盟为契机,到中小学中举办更多的趣味活动和基础比赛,请大学生进行高水平的竞技表演赛,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从校园中走出的田径后备人才,才会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