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在前,暑假在后。站在每一个开学初,回观过去的悠长假期,在市教委的指导下,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带领全市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少年宫以校外教育活动为主要阵地,以“为每一个孩子发展”为宗旨,以立体、综合、实践为路径,给斑斓夏日再添光彩,用有力、独特的系列活动致敬这两个月的美好时光,静待青少年的成长。
一、让时间更丰厚的是系列特色活动
暑假伊始,全市21家少科站、少年宫便精心设计,有序开展了一系列覆盖科技、艺术、体育、环境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其中,杨浦、静安、长宁、黄浦、虹口、闵行、嘉定及普陀等区以覆盖面广、融合度高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杨浦区少科站自6月29号开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持续开展活动近20项,达106场,吸引本区学生、家长近万人次积极参加。其中,有着十几年经验积累的“帮大人做家务 学做节能小大人”家务秀暑期争擂活动增强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焕新青少年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传统意识。激发学生创意,鼓励社团联盟,火爆三天的“酷玩小铺”杨浦区学生科技社团联盟体科创集市活动给学生社团有机融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舞台。“小科迷书海游——杨浦区青少年科普科幻书市”活动将科技创意与文学创作紧密联系,用阅读推动思维走向深邃,用文字传播科学精神。
“帮大人做家务 学做节能小大人”
家务秀暑期争擂活动
“酷玩小铺”
杨浦区学生科技社团联盟体科创集市活动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融合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为旨归,积极拓展青少年活动空间,采用了“N+1”暑期亲子欢乐营、夏季家庭纳凉晚会等活动形式,共计10多场横跨整个假期的活动。尤为关注的是,阳曲路上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被布置成一个集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微型社区,精心设计的四大板块,融合街道、企业等优质资源,点燃了彭浦新村地区150余户家庭的热情,开心消暑纳凉的同时,也艺术化、时尚化地开展了一次有温度、有高度、有亲切感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欢乐假期,健康成长”欢乐营系列活动
长宁区少年宫寓意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课程”学习体验系列活动也在假期与青少年们见面。每次2-3课时,每2-4次教学活动为一独立的“星课程”,融知识、技能与实践体验为一体,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衍纸、串珠、绳结、不织布制作等手工课程,也有魔方脑力挑战、绘本阅读指导、阿卡贝拉、新闻采访、戏剧体验、美术工艺等兴趣课程,还推出了工艺蜡烛DIY、电影拟音体验等创新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课程后能够了解、掌握艺术创新设计、手工DIY制作、趣味阅读指导、神奇拟音体验、魔方脑力挑战等各种有趣的技能,启发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校外教育的意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寻求跨界合作,在暑假中完成支教访问、品牌建设、赛事参与、夏令营举办等10多项活动,并在其中获得优异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以建军91周年为契机,开展“纸上清风军民情——2018黄浦区青少年书画社团写扇面活动”,诚邀黄浦区学生书法社团、科技活动中心美术班的书画爱好者与来自黄浦区消防中队的武警消防官兵、打浦桥派出所警官共计100余人共聚一堂,以笔墨为工具、以扇面为桥梁,引导青少年学习军人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情怀。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围绕上海市“缤纷暑期展风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暑期活动主题,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公益性、普惠性教育活动,把炎热的暑假变成了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活动共分“科创一‘夏’,掀起创新‘脑动力’”、“文化‘一夏’,感受中外不同魅力”、“成长‘一夏’,体验长大的意义”等三个板块,从不同维度关注青少年成长,在过程中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并通过近400名高中生志愿者担任2018夏令营闵行区高中生助理辅导员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自我管理的能力,用行动赋予成长更深远的含义。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人文涵养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8项传媒活动、9项艺术活动、9项“指南针计划”,立体综合地培塑青少年人文涵养。发挥区域特色,以“传媒活动”为立足点,以探访“鲁迅纪念馆”、“白马咖啡馆”、“左联纪念馆”、“李白烈士纪念馆”等场所,深入了解虹口的红色记忆,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在回忆中重塑对当下生活的把握。与此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发展科学素养工程,在广泛参与各项活动赛事的同时,通过引入高校资源,以夏令营的方式帮助青少年走出上海,了解尖端科技动态。
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着力打造“音画创客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区域科创教育特色品牌,在暑假中,共计开办了20期。来自全区创客联合体成员单位的40所中小学共计687名学生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该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开展的艺术化创客实践探究,积极落实STEAM教育理念,广受学生欢迎。
长宁区少科站从赛事反思、品牌建设、跨界合作三方面立体推进本区科技活动建设。以“临港杯”2018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为立足点,通过教师反思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育人行为。“2018沪台两地学生天文科普夏令营”与“2018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双日营”的顺利举办,搭建起学生切磋互进、借鉴前行的桥梁。这些有益的尝试也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2018沪台两地学生天文科普夏令营”活动
长宁少科站师生
参加“临港杯”2018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
二、让世界更广阔的是研学修行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期里,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其中尤以“我自普陀来,行然杳致知——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普陀分院“赛复习”科普夏令营”、“山水溯名 窝凼天眼——2018青少年气象科普研学夏令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两次外地研学行,青少年群体年段各异,目标内容皆有区别。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走访、小组合作、科学探究等多种方式,这批平时只能在校园里获取知识的青少年们领略了天地大美,奥妙自然。
从安徽广德到贵州凯里、贵阳,从地质考察、军事无线电、水质监测、趣味化学到少数民族风物、地下暗河水系,大自然展示了她的博大精深,入之愈深探之愈奇的一面。特别是对“天眼FAST”的参观,这一凝结着无数科学家历经24载铸造的“大国重器”,激发起青少年们向往太空,追梦宇宙的信心。
2018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普陀分院
“赛复习”科普夏令营
“2018青少年气象科普研学夏令营”活动
校外教育不仅培育孩子们“聪明的脑”,也注重化育他们“温暖的心”。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2018“指南针计划”敦煌青少年夏令营。在有限的时间中,敦煌的孩子们走进上海这座东方的滨海城市;上海的孩子们重走丝路,漫观沙海,接触莫高窟这座集中古宗教、绘画、雕塑、风俗等各种艺术于一身的殿堂。追步经典文化,正视现实问题,在“观”、“听”、“行”、“思”中,青少年们学习了解莫高窟风沙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法,接触了古典文化的脉络,丰润了热爱历史文化的心灵。
“指南针计划”敦煌青少年夏令营
走出上海看世界,立足沪上炼军魂。普陀与静安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承办的“鹰击长空 蓝色之旅”——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军事体验营活动同样收获了惊喜。密集活动浓缩在两天,成绩固然喜人,但是于这40名中小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军事体验营是一种新尝试、新突破,是一个融趣味、军味与品位为一体的,和学校军训活动不同的国防教育体验活动。零距离真切感受军营部队文化的同时,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爱军人的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鹰击长空 蓝色之旅”
201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军事体验营活动
研学修行为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可能,她既承载着传统中国“知行合一”的古老理念,也凝萃着新时代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需求。这些有益的尝试无不在回应着、解决着、探索着“聚焦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凸显综合思维培养”、“问题导向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及“于研学过程中提升公民素质”等热点问题。
三、让目光更高远的不仅是获奖那一刻
纵观整个暑期,广大青少年的努力有的凝结成心里一段难忘的时光,有的封印在一件创作物中,有的成为一张奖状、一块奖牌作为铭记。
2018年7月20日-22日第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在上海拉开了帷幕。杨浦、闵行、黄浦、虹口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取得了优异成绩,或是参展参赛,或是论坛发言,均代表了上海校外教育实践与理论水平,赢得了广泛声誉。
今年暑假,首届“环球自然日冠军挑战赛”在美国开赛。上海师生齐心协力斩获六组十二个金奖,赞誉而归。在这个自主的挑战中,上海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成长体验。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武汉开幕,在与来自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参赛选手的紧张角逐后,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率领的黄浦区VEX机器人代表队最终获得初中联队赛冠军、高中技能赛亚军、高中联队赛季军以及全场的最高奖项——高中组Excellent Award全能奖。
首届“环球自然日冠军挑战赛”
由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教委共同主办的2018年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科技挑战营活动中,上海的50名学生也获得了不俗的战绩。特别是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机器人社团的学员们在活动中表现优异,一举拿下“造”项目的第一名,获得一等奖。在2018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黄浦区的选手们一路过关斩将共获得了2个全国一等奖、9个全国二等奖、17个全国三等奖。
科技与艺术乃是一体双翼,不仅在大型科技竞赛活动中,青少年们表现抢眼,在艺术活动中,他们依然活跃。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合唱团参加第九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展演活动从全国4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合唱团”,荣获第九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最受欢迎团队”。
站在领奖台上并不是终点,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是激励这群优秀的青少年们往更卓越更优秀的自己迈进的动力。
校外教育以“活动育人”为宗旨,聚焦师生“具身”的在场性与参与性。通过“活动”这一共同平台,在多元论争中消弭单纯竞争带来的缺失,扬厉过程中的“获得感”,不仅实现了广大青少年综合发展的美好愿景、教师育人共同体的达成,而且能更有深度更有质量地推动校外教育参与跨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交往中。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