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说话"?有项重要的训练长期被忽视了

时间:2018/11/1 9:25:5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陈乐 夏荔    选稿:陈乐

从加入班集体的第一天,一直到升学面试、求职面试,少不了需要我们自我介绍、当众演讲的时候——“说话”这门学问虽然不用考试,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日常生活和许多人生重要转折的走向。

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能力向来被列为和识字、写字、阅读等同样重要的一种语文素养。在最新版统编语文教材中,更是突出了这项内容的训练。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大概从来没上过“中文口语课”。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口语交际的课堂关注较少,而且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具体的教学实施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为一群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不用书本、不用课件,凭着一张嘴和一颗心,他带着孩子们在探秘“说话之道”的过程中,感受思维的跳跃。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倾听”和“表达”

“大家好,我叫何然……”讲台上的女孩语速很快,但第一句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周宏却示意停下。“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停下来吗?”小何想了一会,没有答案。周宏解释,除了说话的内容,说话者的体态、表情也会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在当众演讲的时候,最好能够站端正,再从容地开口。

小何点点头,正式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何然。我的年龄看上去像一双筷子,但我觉得它更像一双绣花针,因为我的奶奶喜欢十字绣。在姓何的人中,有一个我很喜欢的人——名模何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身材还没有她的一半好……”在全班同学的笑声中,周宏顺势引导大家思考:作为听众,能否从一段话中判断说话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我想表达的东西”和“他人听到的信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在他看来,口语交际不仅指“说话”,它包含了两层含义——“倾听”和“表达”。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或许都有过“词不达意”的体会;还有时候,明明自己想表达这个意思,但别人“接收”到的信息却是另一回事。当我们的角色转变为听众时,也会有“误解”他人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倾听他人的能力,以及流畅、准确的表达自我的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按摩”心灵的工具

不少一线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问出“有没有同学举手发言”时,台下总有一些孩子立马低下头、往后缩,“不敢开口”或者“开口表达不当”正反映出不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缺失的现实。前来观摩课程的普陀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祁敏也坦言,其实师生们在接触之初往往都会有“心灵隔阂”,而语言就是老师用来“按摩”学生心灵的工具。

而口语交际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正是思想的载体,学生说出的每一个字,其实都经过了思维的布局组织,因此在周宏看来,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书面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抓手。

而训练口语交际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昨天的这堂课上,好几个孩子在发言时都遇到了紧张“卡壳”的情况,但周宏总是鼓励他们,人在思考的时候突然“无话可说”造成“冷场”是很正常的,当你没有想明白的时候,可以直接和别人说“让我再想想”。“语文本身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这种贯穿在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说话之道”,会让学生在被尊重的感受中重拾学习和自我表达的信心,也会让老师变得更有魅力。

“不一定要上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但语文老师应该带着口语交际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修正他们话语中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周宏说。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