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船政世家 沪闽纽带-百年文化传承折射下的家国情怀

时间:2018/12/25 17:55:3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陈乐 夏荔

2018年12月23日是福建船政创办152周年纪念日。历经改革开放40载,从闽江畔到浦江畔,被誉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一枝两花”的江南造船厂和福建船政局,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上遥相呼应,而今各自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时至今日,兴于近代福州的船政文化,仍然映射着中华民族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走出了严复、詹天佑、刘步蟾、邓世昌、萨镇冰、魏翰等一大批闻名于世的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

WDCM上传图片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便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自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办船政,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

多年来笔耕不缀的船政历史文化专家,据原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博物馆馆长黄启权老先生考证,叶殿铄、叶宝琦父子分别是清朝首批和最后一批留洋船政学子,曾经创下船政历史上的多项先河,亦见证了船政学堂的几十年兴衰历程、见证了福建船政精英在上海爱国创业的历史印记。

“威德将军”:

近代船炮铸造先驱

叶殿铄(1852~1907),原名在和,字仲波,闽县松山岐西境坊(今鼓山后屿)人。1867年正月考入福建船政艺圃第一届,学业刻苦,成绩优良。1877年2月,叶殿铄等9名艺徒与驾驶班和制造班的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26名学子一起,成为清政府首批派出留洋的海校学员,乘“济安”轮从马尾起程,至香港后,改乘外轮,踏上了踌躇满志又充满未知的西行之路。

到达法国后,叶殿铄入布雷斯特海军士官学堂学习制造技艺、制造铁甲、炼铁、炼钢、化验五金等。第一阶段学习完成后,考入法国监工学堂、入白代果炼铁厂,学习绘图制造铁甲艇、鱼雷艇。1878年11月,陈可会、叶殿铄、张启正等3名艺徒又去德国研修鱼雷制造,是中国最早研习近代鱼雷技术的先驱。

1885年11月,叶殿铄参与魏瀚、郑清濂等设计的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建造,获得“非寻常劳绩”,以技术官员身份升为从三品武官。随后参加“广甲”、“平远”、“福安”等10余艘舰船的制造,及罗星塔石船坞修建。1898年起,他参与福建船政第一艘新式鱼雷快舰“建威”号、第二艘新式快艇“建安”号的建造工作,功绩卓然。1907年11月,叶殿铄因积劳成疾病逝,被追授“威德将军”称号。

抗日志士:血战淞沪战场

叶殿铄逝世次年,自幼聪颖好学、受其父耳濡目染的次子叶宝琦(1889~1959)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建船政后学堂第十九届驾驶专业。叶宝琦于1909年,与王助(后任美国波音公司首任总工程师)、巴玉藻等23名学生随筹办海军大臣萨镇冰等赴英、美等国留学,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院校学习船炮、飞机和潜艇制造专业,并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海军学校和船厂,归国后,登船舰见习、任职。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当时民国政府设立海军署,1929年扩为海军部。叶宝琦转任海军总司令部警卫营营长,负责驻沪海军主要机关的守卫工作。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当天,海军次长、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接到日本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的来信,说:“今晨日本海军陆战队与上海中国驻军发生冲突……至中日双方海军,仍望维持友好关系,幸勿误会。”为防日本人使诈,陈季良首先下令驻泊高昌庙的舰艇和海军警卫营营长叶宝琦,宣布戒严,注意防卫;同时对日方来信不予答复。2月1日,有日本船只擅闯中国海军高昌庙江防警戒线,叶宝琦营果断开枪自卫,打死日船长福田。日本借机向中国海军挑衅,要求中方惩治凶手,道歉、赔偿等。中国海军认为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态度暧昧,我海军在上海只有几艘在修舰艇和警卫营卫队,只得妥协退让。因民众抗日爱国情绪高涨,叶宝琦未受实质性处罚。

1937年9月中旬,侵入中国的日本军舰增至120艘,包括航空母舰4艘,战斗空前激烈。江阴海战后,上海海军除警卫营外,几乎损失殆尽。江南造船所、上海海军司令部、海军军械处、海军警卫营营房、吴淞海岸巡防处等地,均遭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损失惨重。随着淞沪南线的崩溃,浦东川沙、南汇的陷落,以及苏州河南岸中国军队主力的全线西撤,上海市区的南市成为抗击日军的最后一个城市堡垒。海军警卫营以高昌庙为警戒线,投入了当地军警作战。当时黄浦江、高昌庙一带江面已被日海军舰艇控制,十六铺至董家渡一带之南市繁华地区遭日军狂轰滥炸,成为一片火海废墟。

11月11日,敌军猛攻高昌庙中国海军驻沪机关,海军警卫营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以福建八闽子弟为主的该营官兵凭精良武器死守阵地,陷入日本海军陆战队重重包围,伤亡惨重,大部分壮烈牺牲。高昌庙失陷后,海军各机关被占领,警卫营奉命与陆军第55师官兵坚守到最后才奉命突围而出。55师165旅旅长张彬殉国,叶宝琦遭敌机轰炸负伤,双耳失聪。11日午夜,南市抗战终止,亦宣告了淞沪会战的结束。

淞沪会战后,中国海军以残存力量,凭借布水雷等形式坚持抗战。与叶宝琦同在海军总司令部就职的叶殿铄长子叶天庚,福建船政后学堂第十届管轮班毕业,抗战时期任海军工厂管理委员会(前身为海军水雷制造所)委员,参与研制固定水雷和漂流水雷。叶宝琦子叶必湘、叶必沄(叶秉洪)分别任江南造船厂技师、警卫营军需官,参与淞沪守备。叶殿铄的侄儿叶宜彬,1905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九届管轮班,武昌起义成功后,随“南琛”练习舰易帜起义,后参与孙中山护法运动,任海军轮机中校。叶宝琦、叶天庚均名列“福州市抗日志士”纪念墙。

爱国爱乡

传承百年情怀

上海光复后,1945年8月,“海军警备队”于上海成立,叶宝琦任总队长。同年,闽系海军首脑陈绍宽以“无颜打内战”为由,拒不执行蒋介石封锁渤海湾以截击渡海东北解放军的命令。同年12月底,部队被强制缴械,闽系海军爱国军官多被残酷迫害或软禁。

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胜利渡江,叶宝琦等闽系海军军官拒绝赴台,后来参与保卫各舰船和江南造船厂,直至最后参加海军起义。陈毅、粟裕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后,发布第一号命令即为接管海军江南造船厂,并专程慰问海军军官,叶宝琦也参与其列。他晚年担任上海市的区政协特邀委员,直至1959年病逝。

根据《申报》等记载,从20年代到40年代,叶宝琦长期参与福建旅沪同乡会的筹办和日常运营,担任常务理事等职,负责总务处、秘书处、服务处工作,并参与创办八闽子弟学校,收留船厂码头孤儿。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东侧、世博浦西园区的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是一座四周护有高约10米红色清水砖面围墙、院落开阔的古建筑。祖居福州鼓山后屿坊里的叶宝琦在沪住所,即位于三山会馆一墙之隔的原三山里12号。

三山会馆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还是本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文化特色展示馆。叶宝琦孙叶寿昌先生2012年无偿捐赠的榉木桌椅,是会馆现存唯一的清末民初原有家具。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正在上海举办以“船政留学生的兴国梦”为主题的跨省巡展。船政世家是中国人民百年来追寻现代化强国梦、海洋强国梦的缩影;如今历经百年的中国船政文化也必将在推动沪闽交流,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血脉认同,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中焕发新的活力。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