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徐汇]徐教院附中:探究芳香植物的驱蚊效果

时间:2019/1/7 10:32:24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尹雅茜

2018年12月25日,生态社又一次来到显微创新实验室,继续开展芳香植物的驱蚊效果探究活动。中科院昆虫馆的黄老师、袁老师带领学生们提取香茅草的药用成分,并当场测试驱蚊效果。

实验分为四个部分:1.组装 2.蒸馏 3.收集 4.测试

WDCM上传图片

第一步组装和研磨。学生们小组分工,两个人负责组装仪器,两个人负责研磨香茅草。组装中最困难的环节就要属固定了,想要调节好高度及角度可是一个精细活,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出的参考图,从下至上,分工合作。相比固定这个环节,研磨就是个细心的力气活了,把香茅草剪碎,加水,捣烂,就像电视里看到的捣药的样子。光有力气还不够,还得仔细,万一不小心打翻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WDCM上传图片

第二步蒸馏。每个小组把研磨好的香茅草泥和着水倒进蒸馏瓶之后就要用到酒精灯了,这可是全过程中的危险环节,老师再三提醒,大家也加倍小心。蒸馏瓶在加热过程中异常滚烫,同学们相互提醒,安全有序。这些潜在的危险都没能阻止大家探究的热情,同学们胆大心细,协同配合,终于看到一滴一滴的蒸馏液滴落进小烧杯,同学们成功了。

WDCM上传图片

第三步收集。经过蒸馏收集到的就是香茅草提取物,同学们将用它来测试驱蚊的效果。随着提取液一滴一滴的滴落、汇集,大家开始观察起蒸馏的装置,之前就想着注意安全,还没好好研究一下这套“神器”呢。蒸馏瓶、冷凝管,倾斜的角度,这与同学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的蒸馏水的装置很像啊!同学们的猜测也得到了老师的证实,蒸馏是一种提取溶液或某种成分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提取出需要的成份。看着收集到小烧杯里的“精华”,同伴们有些迫不及待了。

第四步测试。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考验胆量的时刻。马浩程同学作为第一个“勇士”,主动要求进行测试。老师们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同学们还为他鼓起掌来。老师蘸取了马浩程小组的植物提取液,在他的手背上涂了一层。他戴上一只在手背上留有漏洞的手套,将手伸进了一个装满蚊子的纱网笼。神奇的时刻出现了,不到一秒钟,蚊子就纷纷落在手套上,却避开了手套上裸露的那个洞,露出的手背暴露在蚊子面前,它们却少有理睬,看来香茅草的提取液的确有不错的驱蚊效果。“同学们能自制驱蚊液了!”小伙伴们激动的得出结论。

虽然有点害怕,但为了科学,同学们接二连三地将手伸进箱子里。有些小组的药水效果十分良好,蚊子都不敢飞到手背上吸血。但有些小组的药水效果不是那么好,还是被蚊子咬了一口。燕黎校长也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也勇敢地尝试了一下,老师的探究精神值得点赞。

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大家不禁想起了国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但他们的实验却比同学们做的困难许多。是的,科学奇迹的背后都是人们的艰苦付出和不断尝试。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