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8 11:05:2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陈乐 夏荔
由胡军、濮存昕、卢芳领衔主演的话剧《哈姆雷特》将于16、1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此版《哈姆雷特》采用由李健鸣所译的全新译本,在保留文学性的基础上,力求还原莎剧的本真。上海是该剧继去年11月北京首演后的第二站。昨天,主创团队邀请知名作家王安忆,共同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验及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最为人所熟知的戏剧作品。400年来,《哈姆雷特》的故事常演常新。王安忆认为,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戏剧写作为欧洲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文学母本,其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世俗化,“‘王的故事’放在平民生活的场景里也可以表现”。历史上,自朱生豪始,梁实秋、卞之琳、许渊冲等相继翻译过《哈姆雷特》,其中尤以上世纪30年代朱生豪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完成的翻译最为深入人心。“朱生豪的翻译是最‘文艺腔’的,可以发现,越到后面翻译越生活化,和今天人们说话表达的方式相贴近。”王安忆认为,从中国不同时代的译本中可以看到白话文的发展过程,翻译家逐渐放弃凝练、抽象的词语,展现莎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细节,有了更通俗化的表达。
如果了解青年莎士比亚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所服务的对象,就能更深入地发掘莎翁作品“世俗化”的一面。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看戏就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三教九流都喜欢进剧场看戏,市井气息浓厚。作为剧团的写手,通常是上午写作,晚上就要演出。
“舞台的语言,一定不是书面语,观众一听立马要能给出反应,就像是抛绣球,演员‘抛出去’又要能‘接回来’。”李健鸣认为,搬演国外名剧,不能让译本把导演、演员“吓倒了”,“一旦发现舞台上‘对话’停顿了,一定是译者犯错误了”。
作为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在中国落地的第三部作品,在翻译及舞台创作过程中,中国艺术家们和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共同分享创作经验。该剧由著名戏剧导演李六乙执导,瑞士籍德国设计师迈克尔·西蒙担任舞美设计,并特邀中国香港知名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张叔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李健鸣、王安忆认为,在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里,《哈姆雷特》很难排得“好看”,它不像《麦克白》那样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成分,但一定是最有意义的。莎士比亚给了这个角色最多的台词,从他的口中传递了对人性、对丹麦社会政治、对世界的种种看法。李健鸣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虽是流传最广的台词,但《哈姆雷特》中经典的台词还有很多,值得观众和读者进一步地认识和发现。他说:“我年轻时也一度迷恋先锋派,但后来发现只有经典才能给我不断的充实感。”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