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2/2 18:17:2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张竹林 选稿:陈乐 夏荔
人在画中,画在眼前,白墙黛瓦,石板老街,牌楼雄浑,宗祠厚重,山秀水清,闲云野鹤,名人祖居地,心灵休憩园……尽管是隆冬时节,木瘦水寒,但眼前分明就是一幅灵动温暖的水墨画,是一幅艺术家即兴用徽墨在宣纸上泼就的书画作品。这便是我对位于安徽绩溪的龙川村第一印象。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禁不住双亲和乡音的召唤,带上家人,一改往日的高铁和飞机出行,也来个自驾返乡。旅途中特意绕道黄山脚下的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离开上海时,冬雨再次降临,寒潮也赶来凑热闹,路滑天寒,小心驾驶。五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绩溪境内,却是一派晴空,龙川用一种友好的姿态欢迎我这位诚心造访的客人。
早就想到绩溪龙川一游,也不知为什么会对这个地方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只知道,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声音在召唤,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是一种对历史名人的追忆,是一种对徽商走南闯北英雄气的景仰。
其实我从没有到过这里,包括久负盛名的黄山。只是10年前到过与绩溪县相距不远的江西婺源,那时参观江村时,就听导游讲,这两个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是历史和人为原因让两个同属古徽州的代表地分隔成两省,但文化和习俗的认同没有随时空而隔离。除此之外,我对这块龙川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只知道是黄山脚下千年古徽州文化代表地,还是一个原生态的美丽乡村。
车过绩溪县城,向东北方向行约五公里,便进入了一条前往龙川村的旅游路,也是通往“徽杭古道”的一部分,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将这个本就是风景如画的地方处处透露着保护生态的气息,道路通达,峰回路转,民居整洁,设施完善。选择此时到访龙川,其实是错峰旅游,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少了一些喧嚣和匆忙;边走边看,且行且思。
龙川石板街的老屋,永远的徽州记忆。水街两旁耸立着数百年如一日的老屋,屋顶斑驳的印痕分明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历史;沿丁河、川河和林间蜿蜒的石板路无言地诉说着这里通向村外远方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一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进士,也可能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的徽商,但更多的似乎在讲述一代代人们谨尊“修德行仁、隆恩尚义、读书取荣;弗见利忘义,以富欺贫”等胡氏家训的渊源,难怪乎被蔡元培先生津津乐道的“绩溪汉学世家”。
水是龙川的灵动之源。清沏的川里,仍然有不少妇人在水边洗衣,原始的木棰,敲打着衣物,水中拉长的身影,甚是耐看,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但又分明是如此真切之感。坐下来品一杯本地产的香茶,略有苦涩中透露着一种甘醇,好水泡好茶,解渴消乏,回味久久。
厚重的牌楼和胡氏宗祠,不只是血脉相连的乡贤乡愁乡音,再显家国情怀和历史星空。记录和见证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和人世悲欢离合。从书本和口传中对绩溪的印象,是古徽州徽商的发祥地,也是以一座座牌楼悠长的故事而动人心弦。如泣如歌的故事中穿透着历史的风雨,记录着人世的沧桑。仿佛有着千年的回音,荡漾在这块三面环山,两水合润的风水宝地。其实更多的是有一串名贯中西的优秀人物的景仰:抗倭英雄、兵部尚书胡宗宪、户部尚书胡富,一文一武,双星闪烁。有一个深度影响着天下胡氏的“胡源泰”茶号创始人的故居,还有与龙川村相距不远处,民国大家胡适、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尝一碗地道的胡适一品锅、臭鳜鱼、毛豆腐、绩溪炒粉丝。徽菜从这里走向全国,富有商业基因的绩溪人创立了徽厨技师学院,许多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徽派厨师从这里走向全国,在新时代续写着徽商新故事。
走在这厚重的村子,心中涌动着莫名的美妙,感觉山水与人的那番亲近和本能的善意。龙川的水挽着山,龙川的山牵着水,村子依偎在山水的环抱中,那种静谧的人性之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仿佛早已修炼成闲云野鹤的出世心态,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随意搭个桥,耕块地,出落的是诗一般画境,收藏的是那份绵绵的人生惬意。入夜时分,绩溪小城格外宁静,一如那幅画卷,静谧宜人,窗外的灯光衬托着夜色,让人禁不住想起一句广告语:给心灵放个假;想到就要去的地方。
(作者系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