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4/25 10:04:28
来源: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人间四月芳菲尽,建青樱花始盛开。2019年清明长假过后,校园的樱花树悄然盛放,似乎在唱响春天的的最强音。4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最美建青四月天”活动也趁着明媚的春光如期举行。
今年的建青四月天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有部分家长参与,浦东德国学校的交流团也受邀前来共度佳节,共同参与这个“中国日”活动。
相比往年,今年的传统文化课程更是精彩纷呈,除了制作香囊、香牌、手工皂,扎染、绘制油纸伞、舞龙、太极拳、国画、书法、面塑、青团等保留项目,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还有幸邀请到了上海丝绸集团老师们带来的宫扇和创意手工包的绘制课程,以及江南丝竹、皮影戏等非遗课程。在这天的拓展课上,六七年级的同学都提前选择了两项自己心仪的课程进行体验。
小记者们在这个节日里,除了体验课程,还与各位来宾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不仅采访到了德国学校的师生,还采访到了相关的课程老师。
学校大厅内洋泾国乐社的老先生们用扬琴、二胡、中阮、琵琶等江南丝竹弹奏出了一曲曲传统曲调,同学们在欣赏之余纷纷上前体验。
校报记者内山亚里沙采访了上海市江南丝竹传人余华康先生。
“中国的乐器中国人首先要学会,中国人要懂,这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江南丝竹作为非遗,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但传下来到我们这一代,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了,要学的人也少了,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乐器,保护国家的遗产。我们此次来建青表演,既是表演,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样的校园公益演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余先生向小记者侃侃而谈。
馋人青团
在刚过去的清明节中,青团是沪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包制青团是很多“吃货”争相报名的课程。课上,小记者们前往食堂,为即将开始的活动做准备,每位同学都需要在水槽处用药皂洗手。
小学部的邓青华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青团的制作步骤:首先,将麦青榨汁、过滤,制成麦青汁。随后,将麦青汁与糯米粉混合,擀成外皮。接着,将外皮进行“烫面”,也就是将它放入含有淀粉、油、糖的开水中,这样能使它更加Q弹,而且不易变硬。
德国的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进入了食堂。这次要做豆沙馅的青团,制作结束后,同学们在食堂里静静等待,十五分钟后,一盘散发着荷叶清香的青团被端了出来。德国的学生们都给了青团一致好评。一位女学生说:“这口感真奇妙!软软的,糯糯的,而且还很甜!真希望我们德国也有青团。”也有德国学生表示很喜欢吃青团,可是它们没法被带上飞机。
传统香囊
老师介绍道:“香囊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民间刺绣工艺品,它在战国时代被当作饰物;唐宋时期缀于朝服;在清朝时期是爱情信物。”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两位德国同学也在翻译老师的帮助下心领神会了,正饶有兴趣地看着老师。
老师一声令下:“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一下吧!”大家立刻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香囊,随后要从每碗香料里舀半勺,放入一个透明的布袋里,大家井井有条,很快便装好了。最后,把袋口扎紧,再装入香囊,大功告成!两位德国同学好奇地一会儿把它拿在手里,一会儿把它挂在包上,还时不时地拿起来闻闻,嘴里直说:“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创意手包
中国的丝绸在古代就名扬中外了。当欧洲人得到这些丝绸后,他们便设计出了一种便携式的手包,可以随身带着,十分便利。
这节课安排在建青报社,上海丝绸集团的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材料包。报名的同学中,还不乏男生的身影。整整45分钟的课上,大家都静心聆听老师的教诲,静静地穿针引线,把平日劳技课上掌握的技能都一一展现出来了。
书画宫扇
宫扇是古时朝廷仪仗的一种,皇帝所用的障扇。因为它按照宫中式样制作的扇子,故称宫扇。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发了几把空白的扇子,还有一些国画颜料色盘,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把它画在扇子上。扇面上一般会画一些兰花、秋菊、蜻蜓等图案,通过勾画,渲染等工序,一把把古色古香的宫扇在大家手中诞生了,同学们的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不论是国画书法,还是绘制油纸伞,制作香皂、香牌等,同学们都在各自的课程中乐此不疲,这些课程不仅在繁忙的学业中帮助大家的身心得到了休憩,还让大家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雷允上的老师先跟同学们介绍了需要用到的蜡、色素、碾碎机、烧杯、搅拌棒、模型、香油等工具和材料,但最重要是六神丸的处理。草木香牌的制作也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难处在于如何把那些细碎的香粉和水的调配比例控制好,并将这些湿润的香粉揉捏得没有裂缝的小球。
细心的孩子还把亲手制作的作品,包装好送给家人。看到那些精致无比的作品,家长们还真的有点惊喜。
人间四月天,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建青的“最美四月天”,也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