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徐汇]南洋中学:设境导学 传承发展《南洋中学特色学科丛书》新书分享会

时间:2019/7/3 11:13:00

来源:上海市南洋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WDCM上传图片

2019.7.2南洋中学在绿地缤纷城“良SPACE&钟书阁”进行了《南洋中学特色学科丛书》新书分享会。在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刚刚过去的6月份,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些年,南洋中学以“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作为发展新思路,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些成就,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教学,让学生得到高品质的认知教育;二是育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两点,体现了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

南洋中学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曾经提出“以《高中科技教育模式研究》为规划的龙头课题”,致力于丰富科技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设境导学、和谐发展”的科技教育模式。即:“以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创设科技教育环境,重视对学习过程引导的科技教育模式。”完全符合“指导意见”中提及的“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南洋的特色,体现自信的教育,打造特色学科,学校组织编写了《南洋中学特色学科丛书》,目前完成了科技、数学和物理三本分册,分别为《设境导学 探索实践》、《设境导学 思维再造》和《设境导学 实验创新》。

丛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诠释了对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理解:

1.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科技分册《设境导学 探索实践》中提到:“作为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自主创办第一所新式中学堂,学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作支撑,坚定“爱国荣校”的理想信念,不忘“科教救国”的初心,牢记“科教兴国”的使命,继承和发展“自主、求实”的学校文化。坚持科技教育特色,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走科技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确立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落脚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

2.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分册《设境导学 思维再造》通过案例呈现,对于课堂的精细化做了经验性的总结与反思。精细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二是教学过程的精细化,三是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精细化课堂教学就要充分遵照规范的课堂教学流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精心实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体现课堂教学的精:精准、精致、精炼、精彩;体现课堂教学的细:细致、细微、细节。

3.课程建构:通过教师开发课程,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物理分册《设境导学 实验创新》 编著者马秀芬老师在新书分享会上作了“课程——在我们身边”的微型讲座。结合实验教学形成的课程体系创建,传授给同行了“如何开发、完善学生课程建设、如何把握、提升师训课程的有效性,并以此提升教研组课程开发力,助推团队成长”的宝贵经验。

4.队伍建设:搭建教师队伍建设平台,探索以学习任务型教学研讨的师资培养模式。学校倡导教师自行开发师训课程,形成“学术专业型”、“职初规划型”、“师风师德研讨型”以及“教学改革探索型”的师训课程。建立以课程为主要打造渠道的教师自培模式。分享会上丛书的序言者之一,徐汇区教育学院的陈永明教师致贺词,深情回顾了他与南洋中学,与南洋中学数学组的不解之缘,并给老师们提出做“专家型”教师的要求。

丛书的打造是南洋中学近些年来为提升优秀教师的专业水平所作努力的直接体现。学校自“2012年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人一直发展到“2017年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23人;从第三期“上海市双名工程”4人到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中的“种子计划”基地,攻关计划9人、种子计划16人。由此可见,逐年增长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南洋的队伍的主体阵容,并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蓬勃发展。

本丛书编著者全部在此优秀团队中,其中马秀芬老师,陆赵华老师,李瑾老师和熊艺老师分别为各学科的区局学科带头人,其中最年轻的夏俊老师也是区内为数不多的“英才奖”获得者。在分享会中,各位编著者都谈了自己想法:

WDCM上传图片

陆赵华老师:始终坚持爱国荣校,科教救国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使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越来越凸显,内涵越来越丰富,营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科技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体现出注重全面性、突出实践性、渗透人文性的三大特点,形成了设境导学的科技教育模式。同时学校关注教师的现代化,以专心、专注、专业,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总体方向,给教师搭建平台,引领学科教师终身学习。所以编写本书,重点在于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设境导学、全面育人,体现新时代的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WDCM上传图片

马秀芬老师:《设境导学 实验创新》这本书记录了我们学校物理劳技教研组的传承和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从奚天敬老师、张民强、杨正明、张喆倩、刘培新等老师带领下,一直以“设境导学”和“实验创新”为南洋物理的文化特色,思考和践行着教育教学工作,这本书虽然是我和熊艺老师编著,但凝聚着南洋几代物理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全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只是以记录者,再次感谢全组老师的努力。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支持。

WDCM上传图片

熊艺老师:很感谢我们的陈校长,以及前任校长陆军校长,一直在精心打造学校的教师队伍,我和马老师才有机会对南洋的物理教学梳理过去,反思现在,展望未来。今天我们5个人完成了设境导学中的科技分册、数学分册和物理分册,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陈校长早就提出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南洋人向大家展示南洋的风采,完成传承发展的重任!

WDCM上传图片

李瑾老师:这本书的呈现感谢的人太多:学校的领导、前辈、师傅、教研组同仁们……,数学组一直秉承的传统信念就是要把有灵魂的课堂呈现给学生,把教师的“不断学习的状态”和“积极向上的气势”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能够成就更远的未来。

WDCM上传图片

夏俊:在这本书中,我和陆老师配合密切,陆老师在理论上指导着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我只是在带领学生过程中形成相关的探索,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希望本套丛书可以为同行们提供示范、引领、借鉴和学习,也可以启迪更多学校投入于学校学科特色的总结、归纳、整理、提炼中来,形成校际间扬长互学、广泛交流的氛围,共同促进上海中小学教育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下,不断突破和创新,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总序作者张民选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原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亚洲首位荣膺"全球教育领导者"的杰出人士

百年名校上海南洋中学百年沧桑,跨越三个世纪,伴随祖国的命运而成长沉浮。进入新的世纪,在新的时代也引来了新的发展。2011年,随着上海西岸徐汇滨江的建设开发,也开始启动了校园原址上整体改扩建设计规划。201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6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现任北京大学校长)走访南洋中学。言:“南洋中学确实历史文化深厚。1896年建校,当时正好是戊戌变法的前期,准备推动变革,南洋中学就是这一时期的国人自主图强的产物。今天,看了南洋中学的校园,有一种耳目一新、非常亲切的感觉。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一个写照、一个缩影。”

伴随新校园的建设,为总结学校百廿年的经验,学校同步开始进行另一个伟大工程——校本书籍编著。编著的内容不仅仅是南洋中学,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首先出版了二个系列的书籍。一个是校史文化系列(3套4本),体现南洋中学随祖国的命运变化而变迁发展,是近现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缩影。一为《为国桢干——上海南洋中学120年》(商务印书馆),是学校的编年史;二为《毋忘风雨——上海南洋中学人与事》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是人物志,三为《南洋中学名人题词碑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近现代名人为南洋中学的题词集。

第二个是党建德育系列(3本),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争做先行者和排头兵。一为《政治核心、文化先锋、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是体现自上而下的立德要求,填补国内普教系统党建实务类书籍空白;二为《设境体验 知行并进——中学心育ABC》(华师大出版社)是体现自下而上的修心要求,把始于西方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衍化为东方文化的“心育”实践;三为《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南洋中学杯 我与十三五”主题征文优秀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是通过上海学生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播种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种子。

第三系列就是这套《南洋中学特色学科丛书》,和学林出版社合作。定位在立足发达地区区域特征、植根优势学科经验总结,问题导向、展现特色。重点在于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设境导学、全面育人,体现新时代的现代教学探究。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为着眼点,以“质量管理、有效教学、课程统整”为抓手,文化立校、全面育人,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与上海西岸(徐汇滨江)地位、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鲜明、优质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本丛书由陈宏观、陆军任主编,负责整体框架设计、组织和统稿,包括李瑾老师编著的《设境导学 思维再造》(数学分册),陆赵华、夏俊两位老师编著《设境导学 探索实践》(科技分册),马秀芬、熊艺两位老师编著《设境导学 实验创新》(物理分册)。这三门学科自创校以来一直是学校的强势学科,多次获评市、区优秀教研组,体现代表了基层学校优势学科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轨迹。五位教师也都是徐汇区学科带头人或多次获评全国级奖项的优秀骨干教师。计划2019年5月出版发行。今后还将编辑体育、美育类的第四系列丛书。在特色创新发展、生态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再继续、改革再出发。

感谢张民选先生在通读书稿后,为本丛书撰总序。感谢多年来领导、专家们的无私帮助和扶植;感谢多年来对学校发展倾注心血的教职工们;感谢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的广大家长、学生和社区、合作基地的志愿者们;感谢对本丛书写作出版给予关注和支持的所有人。

陈宏观

2018年10月22日

近日又获喜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名师后备人选名单,南洋中学10人入选,本系列编著者五人中有四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