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9/5 17:51:46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作者:冯棣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呐喊的家园
走在街上,我们总能看见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面上。此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垃圾处理厂那堆积成山,无人看管的塑料制品,心里不禁紧皱一下。我们本该绿色成荫,干净爽洁的家园到哪里去了?这大概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过:“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垃圾。”
目前,环境污染成为全世界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实,不止眼下,早在十九世纪前期,雨果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可见人们对自然环境这个课题的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垃圾也是越来越多,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对保护环境付诸于行动吗?
就现在来看,不是的。我国越来越看重保护环境这一块。就在今年七月份,垃圾分类在上海开始试点。增强了不少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就最近一、二年而言,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在逐渐下降,就我本人来说,也感觉每年雾霾的天数在减少。
但是,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仅凭借国家政策一个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环境才能得到改善。那么,作为市民的我们,有哪些是可以做的呢?
首先,最基本的,响应国家的号召,践行垃圾分类,使得每个垃圾都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方式,从而减少垃圾填埋、焚烧的总量。
其次,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饭店打包盒等。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资源浪费。由于是一次性,因此很少会被回收。长此以往,浪费的数量便极其庞大。
然后,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出门。前者能减少排放量,而后者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身素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这种行为不但会给环境带来影响,还会给人留下极其粗鲁的印象。而且,一旦这种行为多起来,意味着国民素质水平的下降,这必然是与每个社会的发展路线相背而驰的。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我们懂得拥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有资格得到大自然的馈赠,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增添一幅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