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垃圾经济学的四个问题 一位环境学者眼中的垃圾分类

时间:2019/10/17 11:50:06

来源:青未来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WDCM上传图片

生活垃圾分类在官方的推动下不断前行,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说到底,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既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所以在推动环保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要使之更符合经济规律。所以,笔者试着从经济学立场,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是垃圾分类的成本。

曾有代表同志认为,既然生活垃圾分类导致末端处置减量,那么生活垃圾的处置成本是应该下降的。并据此质疑有关部门,为何生活垃圾的处置成本如此居高不下。讨论时本人提出,生活垃圾分类必然导致处置成本的提高,原因是规模经济。不分类,我们只需要一种收运处置体系,分类了就要另立山头。多出来的收运处置系统意味着多花钱。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为了达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目的,我们可以忍受多高的成本增幅?

这一问题必须解决。我团队的一位副教授曾核算过每分出一吨湿垃圾所需的成本,记得开始时是五千多元,直把我吓得目瞪口呆。在我强烈质疑下,去掉一些成本项,降到三千元。这听上去近乎笑话,但仔细观察,又何尝不是如此?

WDCM上传图片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是一句著名的口号,最成功的鸡汤。想想也是对的,如果所有垃圾组分都清清楚楚地分门别类,这世上哪还有垃圾?

问题在于,任何物质的再利用,都是需要投入需要成本的。一般而言,成为垃圾的那些物质,即使有再利用的价值,也只是“低价值”物资。分类回收需要付出的成本与一种物资的价值相比,会出现几种情况:物资价值低于回收成本;物资价值与回收成本差不多或净利益几乎可以忽略;物资价值高于回收成本的部分可以被市场接受。显然,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回收利用才是理所当然的。前两种情况下,垃圾只能是垃圾。

当然,会有人提出,从环境保护的立场出发,前两种情形也应该推进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也许,但如果回收利用的经济成本过高,很可能也会存在环境成本过高。回收也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也导致能耗物耗排放。所以,即使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也会产生得不偿失的现象。

规划上、社会上、管理上也有诸多不利于资源回收利用的因素。对于居民来说,任何堆放旧物资的场所都是脏乱差,都是投诉的目标。虽然废旧物资的利用很好,但越来越难以立足。对于政府来说,恐怕也越来越难以容忍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上海正以“亩产论英雄”,笔者或许孤陋寡闻,我确实还没见识过该领域有亩产拿的出手的企业。

WDCM上传图片

街头垃圾箱需分类放置吗?

这个问题似乎用不到回答。尤其现在垃圾分类都已经立法了。提这个问题岂不是自讨没趣?但其实,问题还真的该提一下。

一位这个领域的领导,也是我的朋友,自己单枪匹马检查了上海市区不同地点的街头垃圾箱。结果发现,街头垃圾几乎全是干的,完全用不到干湿分离。至于有垃圾箱要求将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开,也有点问题:你好歹告诉路人自己打算回收哪些东西啊!再说,在街头垃圾箱掏可回收物的人数可不少,有他们在,要可回收物的垃圾箱干嘛?

所以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街头垃圾箱是否可以不分类。另外,上海街头的垃圾箱也实在太多了些,建议根据人流量和商业繁荣度,分类确定垃圾箱的密度。

应该说,这两个建议都是合理的。但奇怪的是,它们似乎从来没有被当做正式的动议乃至方案被讨论过。原因也简单,在重视环保的大气候下,一切加大投入的想法至少政治上是正确的。而他的建议被淹没在加大投入的声浪之中也就可以理解了。

几年过去,垃圾问题更受重视了。而胡闹的事情也多了起来,如豪华的垃圾箱,智能化的垃圾箱之类。那个朋友依然在位,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如当年那样,跑到街头去调研垃圾箱?

WDCM上传图片

垃圾分类需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多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几乎成为了环保、绿色、乃至真理的化身。通过媒体地毯式的舆论轰炸我们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垃圾分类是正确的,不分类是错误的;参加分类是良好的环境行为,不参加分类则不是好孩子。对此,我没有意见。

有意见的是,除了表面的敲锣打鼓外,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究竟如何,多年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究竟该如何评价,谁说得清楚?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体系,大致上,需要从几个方面考核其成效。

第一个环节是分类投放,由于多数居民的不配合,从而迫使街道出钱,雇佣小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请注意,二次分拣不仅导致分类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分拣出来的纸张塑料等是脏的,需要清洗,从而导致进一步的成本并产生污染。所以,需要交代明白:有多少小区能够凭居民的自觉行为实现合格的分类,有多少小区是二次分类的,二次分类花了多少钱,分出一吨湿垃圾所需费用。

第二个环节是垃圾的清运和末端的接纳设施,特别是湿垃圾的车辆、中转、末端处理设施,相关设施设备数量,能力是否充足,是否不足或过剩,包含折旧,消纳一吨湿垃圾的成本。

第三个环节是湿垃圾的出路。湿垃圾处理的末端产品是什么,到哪里去了。多年来几乎无人交代,似乎是个光吃不拉的怪物。当然,湿垃圾处理后最有可能的产物是堆肥埋。但堆肥又去哪儿了?请注意,农业不可能接纳这些堆肥,因为过不了肥料认证检测关。那么,难道是林地?接纳了多少?这个数据是所有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评价中最为关键的。没有这个数字,一切都是花架子。

WDCM上传图片

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要有环保目标,也要符合经济规律。

(本文作者系戴星翼)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