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长宁]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唯一一所中小幼一贯制学校80岁了!原国家教委副主任说 从这里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时间:2019/10/28 16:47:54

来源: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点击上方"播放键"查看完整视频

在上海长宁的古北国际社区里,有一座绿树掩映、书香四溢的学校。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有稚气未脱的幼儿,有活泼可爱的孩童,也有青春勃发的少年。从3岁到18岁,一个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都可以在这里度过。

这是上海市第一所中小幼“一贯制”学校,首批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过去的几十年来,她就像一个家,温暖着、守护着、见证着数以万计的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

今天,建青实验学校迎来了自己的80岁生日。经历过战乱,经历过流离,经历过困窘,建青人始终坚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如今,肩负着国家“继续探索深入改革,努力教好每位学生”使命的建青人又一次启航。

厚德养正,建树青年。

祝愿80岁的建青生命长青,愿这颗镶嵌在古北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璀璨的光芒。

建青实验学校陈依群、左朝生

厚德养正 建树青年

WDCM上传图片

“建青啊建青,孕育希望;建青啊建青,孕育明天……”充满激情、铿锵有力的校歌,是建青人冲锋的号角高歌、奋斗的力量源泉、家园的精神皈依!

回顾整整80年的办学历程,建青人始终坚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建青人执着探索幼、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坚持一贯制特色不动摇,坚持实验改革不动摇,坚持科学育人不动摇。德育、课改、科研、科艺体卫四个方面的特色诠释了教改真谛。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校视察时,欣喜地说:“从这里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厚德养正,建树青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在姹紫嫣红的教育园地中独树一帜,犹如春天里的二月兰,幽幽散发着雅致迷人的魅力。

筚路蓝缕 奠定建青生命底色

学校前身是私立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创办于1939年。由于战乱和历史原因,五易校址,于1954年迁入华山路1364号,1955年9月更名为上海市私立建青初级中学,1956年6月转为公立学校。

当时,学校仅6个毕业班,那一年,只有6名学生考取高中。教室简陋,无图书馆、无实验室、无绿地,被师生戏称为“三无学校”。

在困窘的办学条件下,学校狠抓校风建设。早抓进校、早操、上课;中抓课内、课余、饮食;晚抓课余活动、教室整洁、离校。一时间,校园内书声朗朗,师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WDCM上传图片

抓校风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1960年建立初中团总支开始,三年间,发展了172名团员。团员队伍在短短数年间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关键在于学校——注意团队衔接,从初一就开始扎根建团。共青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对建青优良校风、学风的涵养都起到了推动与引领作用。

学校提出“建青就是建青”的口号,强调了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那个特殊年代,学校倡导勤俭办学,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老师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器材,无报酬代课、病假坚持上课,义务为学生补课等自觉自愿的奉献行为蔚然成风。

WDCM上传图片

6年后,学校6个毕业班只有6名学生未考取高中和中专。一串数字“6—6—6”体现了建青人奋斗中求生路、自立自强的精神。

1976年,学校被批准为完全中学。学校坚持八年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79年7月11日,《文汇报》头版刊登《建青中学坚持八年学雷锋》,“建青好校风”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奠定了学校发展的生命底色。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深根固柢夯 实建青发展基础

建青人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只有扎扎实实地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学校才能稳步走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道上。

学校成立了“中心教研组”:文科综合组和理科综合组。文科教学抓基础抓落实,比如在“在听听说说中模仿英语,在唱唱跳跳中游戏英语,在讲讲演演中运用英语,在读读写写中掌握英语”的全新教学模式开全市之先。理科教学抓实践抓运用,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注重实验教学。在中心教研组的指导下,很多教师积极开设市、区级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得到专家们的好评。

WDCM上传图片

学校制订了教学常规18条,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制定了“确保重点,照顾一般”的教学策略,采取了“好中抓差,差中抓好”的具体做法,比如加强个别辅导、面批作业等,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中形成了“四认真”的好风气,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帮助学生补课。

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1978年升学考试录取117人,占报考数47%;1979年,187名毕业生升学考试录取96人,占报考数57%,占实际毕业人数51%。在学生整体实力提升的同时,建青尖子生也异军突起。1979年长宁区数理化竞赛中,学校取得了数学第一名,物理第一名(并列),化学第二名的好成绩。在上海市竞赛中取得了数学二等奖,化学一等奖的成绩,继而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佳绩。

学校在抓教学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学校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进行勤工俭学。198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这些,都为建青“三自(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自我教育)三全(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德育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DCM上传图片

学校独辟蹊径,引进了当时的冷门但适合中学生的运动项目——手球。以其为抓手,引领学生领悟体育“拼搏、进取”精神的内涵,“打好球、读好书、做好人”的目标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育人内涵。

WDCM上传图片

合唱队、舞蹈队初具雏形。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从零基础开始训练,一唱一和、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多次参加了街道、区等各类文艺汇演。

WDCM上传图片

天道酬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学校漂亮而扎实地完成了从普通完中到区重点一条龙学校的华美转身,阔步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敢为人先 铸就建青育人品牌

1984年,学校迁至虹桥路1161弄20号。当年7月,“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成立(以建青中学为主,与邻近的小学、幼儿园合并),率先在全市确立了“幼、小、中一贯制”的全新办学模式。

学校在“积极探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办学精神的指引下,用教育科研的思路和方法推进工作,坚持“不加选择,就近入学”,进行整体改革综合试点。建青“一贯制、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品牌由此开始探索和实践的漫漫征程,创出了四项特色。

一、科研引领

建青实验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课程建设与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发展的教育史。注重原创性的研究、实证性的研究、全员性的研究,形成了以龙头课题为引领的各级各类课题群。

1997年,两项实验改革市级课题《“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课题延伸研究》和《城市幼小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序的研究》先后确立。前者将学制的研究向学前教育和非义务制的高中教育进行拓展;后者研究总结出城市幼、小、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序列规律,尤其是以课程、教材、教法为重要内容的培养规律,并对幼儿到高中创造力发展规律的传统理论作出了重大修订。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2004年,学校以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一贯制学校”探究性学习与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实施为抓手,进行素质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这个课题的立项实现了长宁区独立申报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2011年,市级课题《一贯制学校提高学生传媒素养、发展语言能力的课程建设研究》立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起点,开始着眼研究学生对传媒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学校重点开发和实施“提高传媒素养、发展语言能力”幼、小、初、高纵向衔接贯通、层层递进的拓展性校本课程。

再到如今,基于科艺体及传媒语言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依托一贯制,新一轮规划的龙头课题是《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优势智能实验室”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学校培育发展了“大胆假设、科学实验、敢为人先”的实验文化,铸就了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

二、德育为先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相结合,编制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管理,以形式多样的自主管理,彰显个性的自主发展,生动活泼的自主培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教育,切实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形成了学校为主、社区协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双向服务的开放性德育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自主管理,学会管理,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创设各种舞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青报》可以说是学校德育“三自”、“三全”特色的缩影。这是全市乃至全国唯一的一份,由学生自主创办的,面向三岁幼儿到十八岁青年的报纸。

从校园组稿、选稿、改稿、定稿;从采访、编辑、摄影、美编;从合成、人工划板样、电脑排版……学校坚持把办报自主权交给学生,每一个环节、每月一期的出版节奏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由学生自己办的报纸自然与学生零距离,《建青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少先队创办了《缤纷队生活》杂志,外语组、语文组也不甘落后,纷纷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刊登学生的文学、外语写作作品。文学杂志《青鸟》也应运而生。

一份报纸成为了学校德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批又一批的建青学子由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他们的学生时代甚至人生都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课改为重

优化学制、课程设置,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建青特色的、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行为改善的理论、机制和模式。

学校以1984年招生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为实验班,实施“招生改革、学制改革、课程改革、管理改革”等四大教改研究。1993年6月,市评估组对首轮实验班进行了学习成绩、心理、能力、体质等测试。确认不加选择,就近入学的学生,经过九年的连续培养,各项成绩均达到重点中学水平。

WDCM上传图片

1996年3月,市教委在学校举办了“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办学模式现场会”。反映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以及《建青教师十年改革论文集》等专著相继问世,建青“一贯制”育人品牌声名鹊起。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从原先的“专一”研究迈入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重点的研究,不断丰富建青育人品牌的内涵。

2005年5月,学校入驻古北国际社区。随着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公布和指引,教育国际化、课程整合、创新素养等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近两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完善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JoinQuality的衔接品质课程——JQ课程系列。

作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的幼儿部,培养幼儿“想做、敢做、能做、乐做”的能力,继续实施JQ-TRY尝试教育课程。小学部实施的JQ-MAP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初绘成长地图”为重点,促进家校共育。中学部的JQ-WIN课程,以生涯发展为抓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赢在自己”。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艺术中心、科创中心、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等学习体验空间的创建,科学培育学生的优势智能,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成长,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四、科艺体综合发展

学校幼、小、中一体化的科技教育探索和实践同样取得可喜的成绩。各部开设不同的科技课程与活动小组,利用“一贯制”的优势互补,根据各自特色相互延伸。学校活动课内容以科技为特色,培养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创新才干。学校开设的有关科技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小组40余个。幼、小部的环境保护与创造发明,中学部的无线电测向、计算机和化学学科竞赛是特色项目。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手球运动继续蓬勃发展。手球队培养了6位国家一级运动员,80余名二级运动员。男、女手球队获得十余次上海市冠军。1996年高中男子手球队荣获全国中学生手球赛第一名。学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上海二线高水平运动队(手球)试点学校。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零起点、高目标、一条龙”的工作格局。学生艺术团(管乐队、合唱队、舞蹈团)的成立,不仅从形式上完善了幼小中一贯制的艺术延伸教育,从内容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了审美情趣,拓展了艺术视野。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艺术团不断地摘金夺银,成为了建青一张靓丽的名片。

WDCM上传图片

近年来,学校还依托古北国际化社区资源,开放办学。形成了高校引领、社区联动、家校共育的新机制,共同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还与德国、澳大利亚的学校,虹桥国际学校、浦东德国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通过交流,不断扩宽办学眼界和思路,兼容并蓄,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创国际化办学之路。

WDCM上传图片

“我们的校园一片阳光,求知的航船正在启航……”回顾建青80年的风雨历程,正如校歌中所唱的那样,肩负着国家“继续探索深入改革,努力教好每位学生”使命的建青人又一次启航。“厚德养正,建树青年”始终是其孜孜以求、底色不改的使命与担当。这颗镶嵌在古北的明珠必将散发出夺目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