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9 15:58:32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作者:张竹林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教学能力强、育人水平高,还要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这对促进专业发展十分有益。讲话稿是工作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需要一线教师掌握好写作要领,成为看家本领。那么一份好的讲话稿是什么样子的?尽管文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但以笔者之见,一篇上乘的讲话稿,不单纯是“技术活”和“口头活”,而是一个专业性强的综合性“作品”,甚至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必须具备思想力量、专业份量、信息能量和文化含量等“四个量”的特质。
所谓“思想力量”,这是文稿最出彩之处,也是最见起草者功夫之处。也就是说,讲稿要有丰富而深邃的思想,通篇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诗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篇有思想的讲稿,不是光“文字功夫”所能承载的,而是与起草者特别是管理者本人的阅历、眼界、境界等综合性能力“凝练”而成的,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成于思想,进而通过一组文字“迸发”出来的。有如茫茫大海上的罗盘,又如夜行中的定位仪,能让人在迷雾中找到方向,在黑暗中找到信号,在丛林中找到了出路。当然,这一切又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显现的,是优美的逻辑组合,是思想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无病呻吟、故作高深。归根到底,是见物见人,见事见理。
所谓“专业份量”,这是文稿最厚实之处,也是辨别起草者的高低之处。歌德讲过,“当我们超出我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时,便无知”。大凡需要正式讲话而且要形成专门的讲稿,一定是指向性非常清楚,这就对专业要求很高,对所表达的内容要有专业的水准。讲清来龙去脉,讲清概念原理,讲清内涵外延,讲清专业立场,讲清方法思路。在看似复杂的业务丛林中,能够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娴熟驾驭。从提出问题、分析思路、解决举措,无不是入情入理,入目入行。能够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邃的对象浅显化。既让人清晰可知,豁然开朗,也让人能融会贯通,结伴而行。
所谓“信息能量”,这是文稿最丰富之处,也能让起草者的视野、水准和格局一览无余。经验丰富的先辈常讲,好文稿是“豹头、猪肚、凤尾”。信息能量就是指文稿是有丰富厚实内容的“猪肚”,内容涵盖信息量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思接千载,纵横万里。信息量大固然重要,但又要有甄别能力,不被浮云遮望眼,传递的是正能量;不仅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耐看经读,可亲可学。还能通过机智圆通的手法,让海量多元的信息以一种有机融合的形式显现,既弥补受众对象的“短缺”感,还让人有“解渴”、“解忧”、“解套”之感,梦里千年,一朝相会。
所谓“文化含量”,这是文稿最动人之处,也是解读起草者经典咏流传奥妙所在。有诗云,“行云流水皆无意,明月清风可鉴心”。文字表达形式,语言修辞运用,逻辑结构安排,鬼斧神工,精巧自然,字里行间,透露出历史记忆,表达着现实引力,指引着未来路径。用词用语用典故,舍此无他,精益求精。如同王安石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又如余光中之“乡愁”,还如李谷一之“难忘今宵”,再如孙道临之“渡江侦察记”……成为一种名副其实、流传久远且无法复制的文化符号和独特标识。
当然,讲话稿最终目的是要达到问题讲明、道理说清、方法可行、听众接受。行文毕竟还是一种手工活,是一个专业化的手工活。每位写作者的特点和长处不一,很难做到“四量”样样齐备,尤其是一线教师,更多的精力是在教育教学业务本身,况且每个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兴趣特长也不同,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如此专业。但我想,有了这样一种标杆,有了扎实的行动,勤学苦练,行文总会更加自如,也更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