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张竹林:故乡系列·石榴红了

时间:2020/1/2 9:44:32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作者:张竹林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元旦时节,回到家乡,看望年迈的父母,在家小住两天,真是难得的安静。我发现,老家庭院里的两颗石榴树结果了,挂满了枝头,一些石榴已经红了,将枝条压弯了,因为正值寒冬,整个树枝光秃秃的,这些石榴垂吊在枝头,如同一个个红灯笼,甚是好看,给冬天的庭院增添了无限生机。

WDCM上传图片

这两株石榴是在前年老家的新居建成不久后,父亲亲手栽的,与之前的几棵桂花树栽在一起。从一个亲戚家移来的树苗,刚刚栽下时,只有小手指那样粗,不到一米高,就是一个树枝条。当年春天,嫩叶就长出来,随着气温的升高,树苗很快就长个头,生发枝叶了,母亲特意在长高的树枝两侧各用一根小绳系上一块小石头,如同木匠用的水平线一样垂直,以便保持着树的生长平衡,免得长歪了,如今树状十分修挺,与当初的栽培分不开。

WDCM上传图片

夏天,石榴花开了,一朵朵开在枝丛中,红红的,鲜艳艳的,与常青的桂花树一道,将庭院点缀得生机勃勃,是家人饭后散步和静坐聊天休闲观赏点。秋天,石榴开始结果了,一开始,小花苞只有蚕豆般大,待到慢慢地长大了,父亲特意将一些过密的果实摘除,让养分更加集中到另一些果实上。成熟的石榴个头不算大,但结得比较匀称,表皮十分光滑,绿中泛红,红中留青,果实前端都有一个喇叭结,有几只还紧紧地长在一起,像个小葫芦娃。由于经过了修剪和人工选择,树枝两边结的果实数量相当,十分对称,一阵微风吹过,石榴随着枝桠晃动,有如一位挑担健步而走的青年,故意让竹篇担晃悠,两边挑的箩筐随之晃动,据说这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平衡挑担技巧,和谐轻松的担姿中透露着一种青春的炫耀。

今年的元旦到了,就进入了腊月。每到腊月,家乡村子里留守的人们还是保持着不少传统,其中一项就是“干塘分鱼”。就是腊月里,无论是大集体时,还是后来鱼塘承包到户了,人们都会选一个晴冷的日子,花几天时间将池塘的水抽排,将鱼捕起后,水抽干了,待塘泥快晒干时,挖来挑到田头堆积,来年就是很好的有机肥,还可进行池塘疏浚,以免淤积。到了池塘快见底的那天,先用鱼网将大鱼捞起,随后,大人们会穿上深至腰部的胶靴,进入池塘,将没有入网的鱼用手抓或者竹篓捕,活蹦乱跳的各种鱼,扑腾起来,泥水会不时溅到脸上、眼眶和头发上,用手一抹,成了一个花猫。身上脏了,人们却是乐呵呵的,因为丰收了,家家户户会在屋檐下或者堂屋的木梁上挂着腊鱼腊肉,直到来年的正月,餐桌上多了荤菜,来了客人很有面子,既是保持一种生活习俗,还是一种家庭经济实力的展示,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此时,小孩子们会站在岸边围观,也有胆大的“半截子”少年(家乡俗语,指大男孩),趁大人们不注意,下到塘里,踩上松软的塘泥,去体验一把抓鱼的快乐,谁知脚下一歪,整个裤腿就进满了泥水,冰冷的泥水也不觉得冷了,有的是快乐,大人们的呵斥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在岸边的人们,等着分鱼,捕上来的鱼会大小搭配,过秤记账,吆喝声中透露着一种收获的喜悦。那时,村民们的物质基本都不富裕,家里孩子多的,平时都还有粮食接不上的时候,这些腌鱼就是最好的接济品。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基本找不到踪迹了,村子里大部分青年壮年都已经进城了,有的是读书考学变成了城里人,有的是外出务工,一般只有过年节时才回家。小孩子们也基本上随父母进城或者到镇上去读书了,成群结队上学、放学、做游戏、围观捕鱼和等着打年糕的场景也已经没有了。现在大多人家的物质基本上比较富足了,至少是衣食不缺,再也不稀罕腊鱼腊肉了;很多人已经按照医学健康饮食要求,少吃腌制品。技术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交通的便捷,时空的变化,也让不少传统习俗在悄然中消失,离人们渐行渐远了;许多的乡村故事也就成了历史的风铃,只有提起时才偶尔响起,不然也就淹没在漫漫的岁月风尘中。

WDCM上传图片

查阅一下资料得知,石榴,是被子植物门,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是常绿树,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种,我家栽的是果石榴。果石榴通常花期5-6月,果期9-10月。石榴性味甘、酸、温,具有杀虫、收敛、止痢等功效。石榴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都要高。石榴籽,古人称“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视为吉祥物。石榴耐旱、耐寒、也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秋季落叶或春天萌芽前均可栽种,用插枝即可栽种。这样的简单环境条件,使石榴树非常方便栽种和管理,也让石榴在一种平平淡淡的环境中迅速开枝散叶。

回到故乡,探望亲人,一草一木,令人浮想。听听父母亲和乡亲邻居的唠叨,陈年往事历历在目,生命的真实存在和过往时光不时回放。想想看,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成长与眼前的石榴树成长有点相似,儿时的物质条件比较艰苦,大人们都忙于劳动,没有特别的管教,基本上是自然成长,更谈不上有今天的孩子们专门的培训班辅导,还不时有世界之旅。有时我会想,如果像今天城里的父母们,围绕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焦虑,真不知,那时的中国农村父母们是如何对待?或者说,是不是就不会有我们这代人中的许多问题?当然,我并不是在说今天的教育就退步了,只是常常在拷问,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有那些应该校正和回归之处?在青少年的性格培养和成长教育上,能否像对石榴树的修枝剪叶,除草施肥一样,简单自然,不是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更不能拔苗助长,让生命成长的过程似水流年,如同石榴的自然生长。

我还觉得,回到故乡,是为了和自己相遇。家乡是一个小丘陵乡村地区,远离了城市的喧哗,没有工业化的忙碌。特别是入夜时分,格外安静,静静的群山,静静的月光,静静的树木,一切是如此宁静安详。夜晚在极致的安静中入睡,清晨在极致的安静中醒来。家乡的冬天,没有北方那种冬天的萧瑟;让人在观景赏物中,感悟生命的流动,感慨人生的沧桑,感受生活的意义。

两天时间非常短暂,还没有离开,甚至刚刚到家,父母就已经在悄悄地张罗着着我回上海的行囊,一会儿要带这带那,一会说家乡的猪肉是真正的土猪肉,味道比上海超市上买的味道更鲜;一会说今年的年糕比往年更糯更好吃,要多带点,别忘给谁谁也带点;就连腌制的辣椒酱也比往年味道好。讲到最后,还是问,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孙女什么时候回老家看看……

前些日子,我还与同事们谈到,多年前的春晚上歌星陈红唱红的《常回家看看》,2019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我和我的祖国》,当然还有很多经久难忘的歌曲,之所以这么耐久,百听不厌,并不是其歌词创作有多么高深,也并不一定是歌手有多么高超,其实透过动人的旋律,表达的是朴素却永恒的亲情友爱,表达的是浓浓的真实的家国情怀,联系着人与人,联结着家与国,联动着心与心。人间真情真爱真心,至简至美;同样,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就如这庭院中的石榴,一切人为,只是为了不负此生。

WDCM上传图片

我真希望,故乡的石榴年年红,永远不是记忆。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