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建平西校:疫路有你 助我成长-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9学年第二学期网络培训纪实(一)

时间:2020/5/21 13:58:36

来源: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常规,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作为人员最密集最复杂的学校更是首当其冲,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教委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指示,把教学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教师和学生都在新的环境、新的模式下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生活。

在全体师生开始线上教学的同时,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2020期的见习教师们也同样地开始了新的培训模式。全部24位新教师根据培训进度统一完成了教发院布置的第一轮通识课程和第二轮分学科专业课程的网络学习,并且根据《关于疫情期间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培训工作调整的通知》的要求,基地导师和学员都对本学期带教和参训计划进行了调整,采用“互联网+”培训方式,将线下的跟岗培训搬到了线上,重新安排培训内容。面对新的挑战,不论是学员还是导师面对新的模式都在认真地实践、摸索经验,学校都相信,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新一代教师的成长。

开学至今已2月有余,学校组织了全体见习教师开展了阶段性小结,谈谈在特殊时期特别的培训模式下的点滴感受,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基地学员:沈伊娜(建平西校)

——事无巨细,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在网络教学中的过程中,我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比如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作业上交情况差等。针对以上问题,我及时分别寻找班主任指导潘璐熠老师和学科指导杨红雁老师的帮助。两位老师非常耐心地为我提供了解决思路。潘老师建议我在班级中实行线上值日班长制度,让班委带头负责管理班级课堂纪律,并将学校的德育分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在人数众多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学会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其产生责任感,从而激励班级组织和个人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纪律意识。此外,在英语教学中,杨老师建议将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晓黑板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领会上课要点,做好课堂纪录。对于作业问题,在当前网络教学的情况下,可积极寻求学生家长们的帮助,更好督促学生完成学业要求。个别学习情况不乐观的同学,可电话联系家长了解家中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班情,我将指导老师的建议稍作调整,落实到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收效显著。

WDCM上传图片

基地学员:吴燕莉(王港中学)

——导师就在我身边,时空无法阻隔

我的学科导师陆翠玉老师采用“晓黑板”APP进行直播,学生进入直播间收看并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每堂课前做好签到工作,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进入课堂,尽快适应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跟岗培训的过程中,我对如何布置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以及学生作业的订正与讲评方面头疼不已。于是向导师讨教,陆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与历年中考题紧密相关,且布置的作业有区分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注重扎实基础,对于学优生则注重能力的提高,让紧张的初三学生不浪费每一次的练习机会,能够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有提高。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陆老师每天都做好记录,对于作业拖拉的同学进行单独连线,保证作业的完成率。由于初三学业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每一节课,作业的讲评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陆老师将易错题以及难题进行单独讲解,录制成语音,发送到学生群供学生参考,对于仍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课后单独辅导,充分利用“晓黑板”以及科技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为学生解答疑问。看了陆老师的课堂以及教学工作,我受益颇多。

WDCM上传图片

基地学员:闵金枝(新场实验中学)

——疫情让我和导师同成长

网上的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完全陌生,虽然平时对于社交软件和直播平台都有少许的了解,但是完成从观众到主播的转变真是一个大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快速适应自己的“主播”身份,我和我的带教导师唐瑛老师紧张地做起了前期试炼。

在第一时间下载了学习软件,建立虚拟班级,在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之中不断转变,进行了多次的实验,为的就是把将来在网课直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抓出,及时解决以免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出现纰漏致使学习进度出现问题。

唐老师本身对于新型的社交软件并不熟悉,但是为了能够迅速适应网课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和唐老师一次次的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不断的试错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次的学习模式摸索着设计了适合的教学流程和设计,为的就是可以让网上学习顺利进行,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可以快速扎实的掌握知识。

WDCM上传图片

基地学员:顾梦娇(建平西校)

——潜移默化,教育一直在线

当我接到要线上上课的通知后,心情复杂,更多的,其实是担忧。一方面担忧自己的是否能顺利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挑战线上上课这样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的上课效率,作业批改、反馈和订正又如何解决?

带着疑惑和焦虑,我开始了跌跌撞撞的“线上探索之旅”,在学习使用晓黑板APP的过程中,陆续碰到了没有声音,无法切换,打字困难等诸多问题,这方面好在有组里老师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经过一次一次的调试才得以基本解决。在实际操作方面,我的学科带教老师,毛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线上授课正式开始之前,毛老师就在不断的尝试、体验,通过实践发现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毛老师制作的动画视频让我印象深刻,于是我也学习我的导师,一次次的操作实践让我在成为“主播”之前有了“胸有成竹”的感觉。

在班主任带教方面,姜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大大小小的建议:作为班主任,我一一电话家访,关心学生在家学习的近况。班会课,给学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提醒勤洗手,多通风;分享网络上或者是学校身边的优秀案例,让孩子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守护学校,知道今天的生活不易;一起交流对疫情的看法,分享心理上的忧虑,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一直跟他们在一起。

WDCM上传图片

基地学员:张陆晨(北蔡中学)

——反思促成长,实践出真知

疫情期间,我加入了陈芳老师的线上课堂,保证一周至少两节的频率进行听课学习。在班主任导师匡藐男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在聘任学校开展了一节校级规模的班会课,并积极和匡老师探讨疫情环境下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疏导问题。

陈芳老师任教的是初三年级,网络教学的重点是复习预备、初一年级的文言文。她在课上多次强调理解关键词是文言阅读的关键;要反复背诵150个实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小石潭记》是我在初三年级实习时上过的复习课,对于文本内容及重难点的把握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课后我与陈老师进行了互动讨论。学校发现在教学思路上基本相同,陈老师更加关注到了文本内容梳理时的连贯度,我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只关注到了客观的知识点强化。在拓展部分,我将《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比较,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初三总复习时课文的关联性,得到了陈老师的认可。

在这段特殊的学习时间里,我在匡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了以“学习英雄事迹分享英雄故事”的钉钉校级班会课,邀请了聘任学校众多领导、青年教师近30人前来观摩指导。我的班会课的基本理念是:学科教学应与美德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的学习发挥最大作用,能够落到实处。在整节班会课中,同学们联系语文学科本周正巧学习到的英雄单元内容与我积极互动,结合当前背景,分享了“我眼中的英雄人物”的探讨。一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将班会课的红色气氛推向顶峰。

WDCM上传图片

基地学员:朱艳芸(新场实验中学)

——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累并快乐着

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防疫工作的开展,基地学校跟岗培训也搬上了互联网,通过实战,与我的带教导师雷显飞老师一起摸索网络教学的方法并学习,积累成果。线上教学的形式相较于以往的课堂来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家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一定的学习质量。每节新课区里都有下发相应的学习单供学生们预习,作为老师提前一天学习空中课堂的内容,预设好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以备在空中课堂结束后的直播课给学生们解答疑难问题。在雷老师的指导下,完善了我的线上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更易于学生接受新知。我的导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因此他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在与他的交流中,他告诉我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很有可能会懈怠,那么这时候学校要做的就是把学生上网课的参与情况以及作业的上交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情况,能够协助老师督促孩子认真上课,及时完成作业。此次线上教学,学到了很多平时线下课堂中没有的教学方法,也领悟到时代在变,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WDCM上传图片

交流还在继续……

这次疫情对所有人都是一种考验,对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见习老师来说更甚,虽然交流的话语略显稚嫩,内容看似朴实无华,但学校看到了作为年轻人对工作的热情,充满干劲,他们在努力适应、奋力前行,相信经过这次特殊的磨练能让新一代的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