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0 11:26:1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澄怡
在上海,就在距离见证“一•二八”的八字桥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条以平型关大捷命名的道路——平型关路。
1932年1月28日,午夜。
日军分三路突袭,攻向淞沪铁路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
此前的1月20日,借日僧与三友实业社工人发生殴打事件,日方唆使日本暴徒焚烧三友实业社,并提出道歉、赔款、惩凶、取消抗日运动等无理要求,扩大事态。1月28日晚,日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又以护侨为名,发出通牒,限令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立刻退出闸北,让给日军进驻。未等中国政府答复,日军海军陆战队在午夜11时30分,突然向闸北天通庵路十九路军袭击,并向江湾进攻,上海军民义愤填膺,十九路军奋起自卫还击。
第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打破了日军“几个小时拿下闸北”的企图。双方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伤亡惨重,三次增兵,先后四次更换主帅,第四位主帅就是白川义则。
最终,双方在5月停战。记者在战地报道中写道:“八字桥两军相持月余,几无一完整房屋,沿途断垣焦土烬物堆积如阜。”
在中国抗战历史中,“一•二八”淞沪抗战既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的重要起点之一。中国军队在与日军的全面对抗和较量中表现出的勇气,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5年后,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8月13日,一场被后世称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又在上海点燃。
9月,在远离上海的山西大同,八路军在平型关为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一次成功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这场战斗即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历史的奇妙之处,是在上海,就在距离见证“一•二八”的八字桥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条以平型关大捷命名的道路——平型关路。
闸北公园内的宋教仁先生墓 陈燕 摄
平型关路,属于老闸北,如今静安区内,北端连接走马塘,南端靠近上海火车站。
今日平型关路与洛川东路、南北高架路内合抱着的闸北公园,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公园。
闸北公园前身,曾称宋公园、教仁公园,1914年6月落成。因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华兴会、同盟会和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1882年-1913年)遗体安葬于此而得名。宋教仁1904年与陈天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准备长沙起义未成,后流亡日本。次年参与创立同盟会,任总部司法部检察长。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筹划长江中下游各省起义。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法制院院长。国民政府北迁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在长沙、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发表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反对袁世凯专政,并于1913年率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同年3月20日,宋教仁由国民党要人黄兴、廖仲恺、吴颂华等人陪同前往铁路沪宁车站(北火车站),准备赴京组阁。晚10时45分,当宋教仁一行步出休息室时,被袁世凯指派的凶犯用枪弹击中,虽然被立即送往北火车站附近老靶子路(今武进路)铁路沪宁医院抢救,终因弹头染有剧毒,危及血液,于22日凌晨4时27分不幸逝世,年仅31岁。
宋教仁逝世后,同年4月13日,上海举行追悼大会,参加者2万余人。4月25日,谭人凤等人致电政府谓:“为宋教仁铸像,开设公园。”当时已在徐家汇附近购地111亩,因该处离宋教仁遇难处过远,才改选接近北火车站的当时还属于宝山县的象仪巷乡间,辟地百余亩。1914年6月,公园落成,宋墓在园中,习称宋公园。宋墓建成后,宝山县当局将墓园东侧县道辟筑成泥路,至今中华新路处,可通马车,定名宋公园路。
抗日战争后,宋公园南隅一带被国民党反动派辟为刑场,是上海解放前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处革命者殉难地。1949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杀害了43位革命者,其中包括中共徐汇分区委委员、交大学生运动领袖穆汉祥、史霄雯等。这里也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四十三烈士牺牲地。
1950年,市人民政府园林部门逐步修葺、扩大公园,易名闸北公园。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公园面积不断扩大,到1979年,经过调整和扩建,公园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上海名园志》)
宋教仁
在“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方在第四次换上的指挥官白川义则怎么也没有料到,几个月后的4月29日,在日侨口中的“新公园”,即鲁迅公园前身虹口公园里,在日侨为庆祝天长节举行的阅兵庆祝活动上,义士尹奉吉向阅兵台投掷炸弹,将白川义则炸死,重光葵被炸断一腿。此后,随着日军的疯狂侵华行动,在1937年到1945年,日军在虹口公园内挖防空洞,建军事靶场,筑地下军火库,破坏树木1200株;后期又在此筑钢筋水泥防空壕34处,毁损树木400株及大批设备。但终究,真理必胜,和平到来,今日成为鲁迅公园的园内,树叶葳蕤,亭亭如盖。
尹奉吉
日军所到之处,将曾是繁华华界、商铺林立、居民众多的闸北变为一片焦土。但焦土中能重建起人民的城市,一如被毁坏的花木能重新生根发芽。
新中国成立初,政府先后选址在老闸北的指江庙路(今芷江西路)、谈家桥路等处建烽火、市民新村。1958年,在中山北路南面和柳营路规划实施止园新村、闸建一村、柳营新村等。配合彭浦工业区建设,规划选址场中路和今大宁路,分别兴建彭浦工业区职工宿舍(今彭浦新村)和广中新村(今大宁新村)。1963年,闸北区人民委员会建设科编制《闸北区十年住宅建设规划》,规划在西藏北路、共和新路沿线续建一批多层住宅,改造蕃瓜弄棚户区为5层楼住宅新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缓解日趋严重的居住矛盾,境内先后规划并实施对延长、大宁、上工、彭浦等新村住宅区的新建和扩建。在洛川东路、平型关路、老沪太路童家浜等处成片规划建设一批住宅区。(《闸北区志》)
曾经见证烽火硝烟,也用名字遥遥呼应大捷的平型关路,换了人间。
闸北公园,也已经成为一个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公园。每日来晨练的人们穿过公园的长廊、宣传廊,观赏园内的三潭印月、花坛等景观。
平静的生活,是对烈士的告慰。日常的今天,也是对昔日荣光最好的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