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竹园小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成就童话的梦想-沪东校区三年级语文习作单元“我的一场童话梦”项目化学习研究

时间:2021/6/17 10:58:54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核心素养时代,项目化学习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日益彰显: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成长,在做事中体现自身价值,最终促成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沪东校区三年级组的几位语文老师也积极投入到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活动中,旨在通过项目化学习实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学习能力,探索出习作单元教学的新途径。

我们将三年级第二学期“童话习作单元”作为项目化学习的素材,基于以下学习基础:一是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第三单元的童话学习中,已初步感知和尝试运用写作方法;二是“童话单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童话阅读经验息息相关,这从前期调查问卷中可见一斑;三是统编教材“童话习作单元”,无论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均将着力点落实在童话表达方法上。我们找准读写结合点,铺设写作支架,开展以“我的一场童话梦”为主题的三年级习作单元学科项目化学习。

我们按以下路径实施操作:第一步,深入了解习作单元设置背景,整合习作单元,调整课文篇目;第二步,明确学科本质问题,提出驱动性问题;第三步,组织学生从调查研究、课内合作学习、课外拓展阅读、独立构思框架、文字创作等五个学习任务入手实践操作;第四步,组织图文、音像成果展示。我们在每一个实施环节均进行表现型评价,以激励学生保持热情参与整体学习研究活动。

01整合

图像

“我的一场童话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根据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设计和开展的。这个习作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其中《我变成了一棵树》属主角变形式的童话,《一支铅笔的梦想》用串珠式的结构写成,《尾巴有一只猫》体现反向式思路。故本次项目化学习从单元整合的视角,调整课文篇目,添加绘本故事《小绿狼》(一波三折式童话)作为合作学习素材,组织学生探究童话写作思路和方法,创作与讲述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02问题

项目组成员在深入解读教材和相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化学习相关要求,明确了本质问题,通过驱动性问题及子问题勾连起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路径与方向。

No.1本质问题

如何发挥想象,有条理地写出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

No.2驱动性问题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你能做一名小小志愿者,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为低年级小朋友讲述吗?

03目标

学科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24个生字,会写24个词语,知道如何把语句写生动。

2.总结归纳童话类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会给例文和自编的习作画思维导图。

3.能够大胆想象,创编自己的童话故事。

学习素养:

1.探究性实践:合作学习,探究童话故事写作的几种形式和方法。

2.社会性实践:积极分享自己学习成果,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3.调控性实践:有计划地完成项目学习,并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作品。

04实施

提出了本质问题和驱动性问题,预设了达成目标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精心为自己设计了项目化学习的方案,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为期近三周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图像

【前测分析】

让学习来源于真实读者的阅读意向

二年级小朋友喜欢听怎样的童话呢?让我们设计一张调查问卷,去了解一下吧!

1.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交流分享;

2.归纳整理出一份规范的问卷实施调查,收齐问卷统计分析;

3.信息交流,完成自我评价。

【入项探究】

让探究发生于真实情景的学习任务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你能做一名小小志愿者,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为低年级小朋友讲述吗?

【项目开展】

让研究产生于学习过程的思维碰撞

探究活动一:课文是怎样把童话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的?请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从课文中找到一些写作小窍门吧!

1.选定一篇课文,设计学习任务单。

图像

图像

图像

2.小组合作学习。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3.分享写作知识,做好课堂笔记。

图像

4.归纳课文思路与写法,绘制思维导图

图像

图像

图像

5.课堂交流,开展评价活动。

图像

图像

探究活动二:让我们在类文阅读中,验证这些写作小窍门吧!

1.自主阅读类文,验证童话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2.做好读书笔记;

3.评价交流。

图像

探究活动三:请你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方法,创编一篇童话故事。

1.根据习作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画思维导图,构思童话故事,理清习作脉络。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2.学生在班中交流分享自己习作的思维导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学生自主修改思维导图。

图像

3.独立创编图文结合的童话故事。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4.各小组交流,完成自我评价表。

在整个合作学习阶段,学生经历了非常充实的学习之旅。以问题为导向,合作学习,了解童话类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总结归纳童话的写作思路,基本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并将这些都融入到绘本童话故事的创作之中。

【成果展示】

让成果用多种样式充分地表达

1.张贴绘本童话,展示学习成果;

图像

2.利用音频、视频等工具尝试制作有声音的童话故事,为更多偏远地方的小朋友讲故事;

图像

3.评选“小小故事家”,优胜者成为“红领巾广播”主播,为大家讲自己的童话故事;

图像

4.利用“十分钟队会”,为低年级小朋友讲故事。

图像

图像

05评价

在整个项目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虽然全程参与,但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各阶段的项目学习中,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06成效

本次学科项目化学习从“问题、任务、情境”等学习要素入手,努力改进学习方式,突破常规教学方法,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1.尊重意向,产生读者阅读意识。

为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意向,学生尝试制作调查问卷,这是一个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任务。学生从毫无头绪,到有所借鉴;从简单“粗条”到逐渐全面细致,这就是学习成长的过程。从调查数据分析中,他们发现了读者的阅读意向:会被童话中动人的故事情节和蕴含的科学知识吸引;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勇敢坚强;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悬疑惊险,而结局希望是美好的;喜欢看图文结合的故事,希望用讲故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童话故事。学生产生读者意识,写作便会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感。

2.一究到底,孕育问题探究意识。

童话有什么特征?童话有几种样式?童话想象有哪几种方法?学生由问题起始,尝试自行设计学习任务单,不断修改完善学习任务单,逐渐明确学习目标,用合作探究活动,去推进课文学习。虽然这种学习活动的推进速度是缓慢的,没有直接教师讲述来得干净利落;探究得到的知识螺旋上升,没有教师讲述来得一步到位。但学生体悟了学习过程,从发现、对比、确认,到再补充、再修改、再确认,在探究过程中增长了学习经历,提升了学习能力。这正验证了教育家蒙特梭利的名言:“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

3.完成任务,形成自主合作意识。

本次学科项目化学习,第一次将课堂完整地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从最初的调查问卷设计到小组合作探究,直至绘本作品的产生,自始自终处于学习主导地位。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后,老师惊奇地发现,学生对学习新知充满热情,同学之间沟通交流更流畅更和谐。组内成员学习能力互补,各展所长,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4.解决问题,萌发修正完善意识。

由于一切学习活动,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他们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字词不理解,任务单设计不实用,思维导图画得不合理,写作方法提炼不准确等等。但他们没有气馁,在老师的指点下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修正认识,完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目标。这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修正,不断补充,逐渐完善提升的过程。师生全力投入,极富价值。

5.利用平台,增强成果发布意识。

据专家研究表明:“听老师讲”这种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如果是阅读,则有10%的成效;如果还加上声音或图片,学习效果则提高到20%;如果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或角色扮演,那么效果达到30%;如果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其学习效果会达到50%;如果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达到75%;最理想的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去教别人,这样的学习效率高达90%,且不易遗忘,掌握得很牢固。我们在学科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展板、十分钟队会、红领巾广播、亲子演绎、绘本或音频视频制作等展示平台,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机会,形成成果发布意识,最大程度地增强学习效果。

07反思

项目化学习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和考验,在实施期间我们不断跟进、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不断讨论和改进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积累和总结经验。作为老师的我们发现学生也可以成为理想的队友和合作伙伴!

结束语

一次研究,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一次实践,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潜能,一次探索,蕴含了教师无穷的智慧,一次展示,呈现了学生灵动的思维,一场梦想,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路,“路漫漫兮其修远,我们将继续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