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每个人眼里的武康路,每个人心里的大上海

时间:2021/9/7 12:57:0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辰 王宛艺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澄怡

WDCM上传图片

全长1100多米的武康路,沿途梧桐掩映,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建筑散布其间,其中约有30处名人旧居。路的南端,就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由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

这条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的武康路,俨然已不只是城市的一张文旅名片,这里有着充分友好的观景服务设施,集聚着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业态新经济,整条马路充分施行精细化治理,挪走了路边的小垃圾桶,更以“难度无异于心脏上动手术”的架空线入地等一系列工程而还原了街区的素颜美感。

有一百个人,武康路的吸引力就有整整一百种模样。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在这条马路上自然交融汇集,酿造出独特的城市表情与生活体验,更从一个视角充分展示着上海这座城市令人神往的吸引力,彰显出城市的软实力。

WDCM上传图片

这条路吸引人之处在于:可以触摸历史,更能拥抱未来

“微风拂过,一吸鼻子就是小时候的上海味道——有烟火气,又带有历史文化熏陶着的滋味儿。”这是61岁的“老上海”蔡晓给出的答案。

武康路承载着老蔡童年、青年时代的记忆。那时,他家亲戚住武康路周边,每每经过这里,他常对着楼下各种百货商店、食品杂货铺垂涎欲滴,还有紫罗兰美发厅。1978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更是把这方圆5公里逛遍了,成了“武康路活地图”。现在他感叹,在这片街区中,还是能寻找到老上海的痕迹。

不只“老上海”,伴着夕阳余晖,90后摄影师徐昕在武康大楼前架起了脚架,拍摄长曝光照片。自2014年冬天起,他就“盯”上了这幢容易出片的老建筑,隔三差五就来拍一次,“武康大楼不同时间去看,都不一样”。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图为徐昕早前拍摄的武康大楼

微博上,徐昕有个持续了多年的摄影主题“大都会”。他的镜头里,无意间记录了武康大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改变。随着大楼整体修缮,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修旧如故”后,外露的雨棚、晾衣架也看似不经意地“收”了起来,空调统一装进了外机箱……就此,武康路将建筑魅力从一幢楼扩展至整个街区,乃至整座城市。

这条路吸引人之处在于:包容迥异,也展现美美与共

日出日落,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最舒服的姿态:95后傅倩楠和朋友走出老麦咖啡又钻进古着店;来毕业旅行的福建姑娘袁萌萌和闺蜜举着刚买的冰淇淋,要“在它化掉之前跟武康大楼合个影”;热爱胶片机的张宇和同学以武康路为背景,记录着自己对时尚穿搭的理解与态度……

WDCM上传图片

这条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的武康路,俨然已不只是城市的一张文旅名片

不同的业态,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体,恰恰成就了武康路的非凡。这条极具包容度的马路,能为千万个不同的人提供最恰当的“适意”,因此也伫立进了不同人的“心尖”,成为他们书写记忆、安放情感的“笔记本”。

即便是咖啡店,在武康路上也能演绎出万千表情。有的与花店比邻,有的植入文创,还有的与路人共享开放式庭院。去年,中国姑娘刘潇萌和韩国丈夫金都仁因疫情影响而留在上海工作,一次偶然机会他们盘下一家咖啡馆。经营不到一年,这家名为WAC咖啡馆,因有着精心设计的一扇连通室内外窗户,而登顶徐家汇区域咖啡馆点评榜单。

快节奏、慢生活,新潮流、老物什,无论你钟情于什么,都能在武康路上落定。

WDCM上传图片

95后傅倩楠喜欢“慢”旅行,此次专程来上海就为了——武康路。“因为觉得这里比较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气息,其他的可以下次再来慢慢看”。来访之前,她专程在小红书等生活分享平台上收集攻略。看到武康路有非常多古着店,因此特地来逛逛,那些小众、老旧、甚至褪色的物件,却在合适的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

武康路上还有一家独特照相馆——一涧摄影。一涧摄影开在弄堂门口,屋子内里大有乾坤,几位修图师工作台占据了窗口的位子,化妆台、衣帽间、设备间、客人休息座俱全,不到十人的团队在衡复风貌区街拍行业打响了名气。

摄影师也好、化妆师也好,都积攒了一肚子普通人的故事。有女儿带着妈妈来拍照,只为留下妈妈“最美的状态”,也有情侣、姐妹等为了各种纪念来拍照。还有一对情侣,因为“好好分手”而来留个纪念。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拍照留念,也丰沛了这条马路在不少人心中的意义:为了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纪念。

WDCM上传图片

这条路吸引人之处在于:油然而生的亲切与自豪

人们来看风景,自己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这条路上的生动风景。

“大家素质高了,武康路越来越好看,我扫起地也不费劲”。环卫工人秦道琼手中的扫帚拂过地面,簌簌作响。朝阳斜斜地打在武康大楼的侧面。秦道琼在这条路上看了12年日出,她刚接手这份工作时,武康路还安静得很,往来车辆不多,行人稀少,更少有游客。“这两年,周围的网红咖啡店、冰淇淋店、西餐店挨个来了,加上经过内外更新,武康大楼越来越好看,武康路也就渐渐火了。”

WDCM上传图片

有阵子,秦道琼一直担心,人多了工作量增加,活儿来不及干。事实并非如此,依托于当下城市中的“两张网”,散落街面的大件垃圾限时就有巡道车及时处置,加上这两年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沿着马路的垃圾桶全部撤桶,倒逼着人们减少垃圾产生和投放。

当然,大家都很配合,文明素质也在提高。“有的人,老远看到我拖着垃圾车,一路跑过来专门丢一个饮料杯,还主动说‘谢谢’。”这让秦道琼心情大好,她扫得更勤快,努力让这条马路更整洁好看。游人感慨“上海好干净啊!”这更让她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与骄傲。

“怎么能叫‘打卡’,我是来品味武康路的。”上午10点半,记者在武康大楼下“城市交集”的展览空间遇到了陈可。这条马路的气韵之所以能汩汩流传,离不开城市对于风貌区道路全生命周期治理的理念及手势,以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过去,陈可看见喜欢的建筑,需要自己去翻书研究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今只要拿出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介绍自动推送到手机上,中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建筑“可看、可听、可读”。

WDCM上传图片

夜深了,游人散去,武康路恢复了宁静。街上,附近居民三三两两踱着步。梧桐树下,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得正欢,遛弯的老人趿拉着拖鞋,路灯透着温暖的光晕,结合城市微更新,这儿的路面道板、路灯亮度、城市家具都一一经过人性化的打磨,于细微处释放着另一面动人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