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23 15:25:5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澄怡
1956年9月末,一场龙卷风刮到上海。
根据新闻报道,24日当天,“奉贤法华乡一只农船从河里被卷到空中,飞过四条田岸摔到瓦房上。奉贤渔沥乡农民王太生的一只牛,从河北岸被卷到河南岸。川沙、奉贤被吹坏的稻子有一千四百九十六亩。很多棉铃也被吹掉”。
郊区场地开阔,受到龙卷风影响相对严重。相形之下,市区受灾情况稍轻。但或许因为当时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又濒临黄浦江,在杨浦区南部的黎平路、定海路等地,遭受龙卷风袭击的居民也有90余户之多。
这天,农民蒋林新从青浦县来到上海,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购买肥料。他撑船到定海路桥的时候,突然刮过来龙卷风,把一个小孩卷到河里。他不顾一切,立刻跳下水去救。当他把孩子救上来的时候,一根被折断的电线木杆却把他压伤了。
杨浦区立即有计划地安排了受灾居民的临时膳宿地方,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根据具体情况每人每天发给三角到五角的救济费;同时还在杨浦区爱国二村的空地上动工建造房屋,好让遭受龙卷风袭击的90多户居民,未来即可搬到这里居住。
杨浦区志显示,自1937年,日寇发动八一三事变后,定海路逐渐成为来沪难民搭建危棚简屋的栖身聚集地。定海路桥北堍至平凉路一带设有小商店、菜场,市面倒也别有一番热闹。抗战胜利后,此处人口继续增多,摊贩店铺也有增加,形成一个较大的居住区。
1956年龙卷风袭来前后,原先的定海港因垃圾污泥淤塞而成为臭水浜,1958年填没后搭建大批简屋,许多成为后来的棚户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部根据作家程乃珊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穷街》在定海路街道进行外景拍摄,让定海路再次闻名于全国。
随着2007年规模化旧区改造启动,以及2009年轨交12号线的建设动迁,定海路一带也在变化。
拆掉的老房子墙壁上,留着“上海再见”(沈轶伦 摄)
很多人知道上海有个崇明岛,但并不清楚,在上海的市区也有一个小岛——一座完全封闭式的内陆人工岛,复兴岛。
岛很小,曾一度被命名为“周家嘴岛”“定海岛”,1946年更名为“复兴岛”并沿用至今。20世纪20年代,上海浚浦局对这块滩地沿岸一侧的运河进行导治工程,形成了四面环水的岛屿。此后,该岛成为浚浦局导治黄浦江的基地。
《杨浦区地名志》显示:复兴岛内侧,即复兴岛运河,南起定海路,北迄虬江口,亦称定海路运河,原为黄浦江滩地。运河的导治工程从1925年初开始,在南端沉柴排筑堤坝,在北端用挖泥船作业。历时三年,至1927年告竣。
资料显示,经过清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年—1900年)长期在张华浜人工水位站的水位观测记录,由海关巡工司在光绪二十六年左右制定了一个高程,作为该站水尺零点,初设时名为“吴淞海关零点”,后改称“吴淞零点”,作为港口高程起算面,是中国确立最早的高程基准面。
复兴岛运河设计原水深为吴淞零点下2.75米,实际开挖为吴淞零点下1.83米,长3420米,面宽51—90米。运河供两岸工厂、仓库装卸货物和停泊小型船只使用,不是黄浦江主航道。1954年因航道淤浅,由上海市轮渡公司、石油公司和空军部队等八个单位合资疏浚,同年12月初开工,翌年3月底竣工。
运河以西,这一片地境在1899年沦为公共租界,地处偏僻,南面靠周家嘴,北面有陆家宅,多为农田、坟地。1913年至1923年期间,才开始筑有浦那路(后改名波阳路)和山刚达路(1915年改称定海路)。1930年时,定海路北段建有工厂,南面凉州路口有外国人的住宅,也有零星简屋。1931年,为解决水路运输,将原有小浜疏浚开挖成河道,取名为定海港,可行驶木船东入黄浦江。
也是在这一时段,上海浚浦局建造东西向跨越复兴岛运河、连接定海路和复兴岛共青路的桥,被称为定海路桥。桥两端各有中英文对照的铭牌一块,据说,桥栏有欧式灯柱,现已无存。
复兴岛公园(沈轶伦 摄)
定海路桥诞生的同一年,1927年,一批地下党员奉命疏散到上海,“在中共沪东区委代理书记邓锦珊的支持和帮助下,租借了临青路临青坊(今临青路116弄10号)内的一幢民房,以创办临青学校做掩护,开始了一场新的战斗”。
1935年春,临青学校推行陶行知先生创导的“小先生”制,挑选了10多位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当“小先生”,为周边的群众、家庭妇女和失学儿童授课扫盲,还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范围以临青学校为中心,西到华盛路(今许昌路),东到定海路桥,北到引翔港,方圆10多里。小先生们风雨无阻,按时到扫盲点教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识字的男女老少。(《四史教育之临青学校里的那些故事》,“上海杨浦”公众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临青学校成了沪东区国难教育社的活动中心。1936年11月,沪东地区日商纱厂爆发了反日罢工斗争。临青学校组织学生到工人区送救国会发的米票,到工厂门口宣传抗日,以实际行动支持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并把工人代表安排在临青学校教室里开会。1937年,日寇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上海成立抗敌后援会,临青学校停办。同年9月3日,以临青学校学生歌咏队为骨干的孩子剧团在难民收容所的舞台上宣告成立。他们活跃在街头、工厂、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演讲、演唱、演剧,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感叹道:“孩子们都这么明白,咱们中国亡不了!”(《抗战血泊中的一朵奇葩——孩子剧团》,上海地方志资料库)
1949年4月,蒋介石住进了位于今日复兴岛公园的“白庐”,即浚浦局体育会花园内海员俱乐部所在的小洋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上海外围进攻时,蒋介石和他的随从由军舰护航,驶离上海。
复兴岛路桥
和平时代到来了。滨河临江的优势,让复兴岛一带一度成为工厂云集的所在,也是渔民们的乐园。
曾经在渔业公司工作超过20年的王坚忍记得,当年的岛之北,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450米,一分为二——东面靠黄浦江一侧为渔业公司所有;西面靠运河一侧归鱼品厂所有。滨江的渔码头,由南向北,长1500米。水泥码头外是连成一气的铁皮浮动码头,共22个,随着潮水起落而上下浮动。
“20世纪60—70年代,东海的黄鱼汛和带鱼汛期间,码头上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鱼品厂也在生产香喷喷的梅鱼罐头和带鱼罐头。20世纪80年代初,黄海北部出现了马面鱼(上海人称橡皮鱼)鱼汛。马面鱼汛期间,码头上腥味浓烈,直刺鼻子。”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捕鱼的重心开始向远洋转移。至21世纪初,岛之北的小渔船被淘汰,鱼品厂无鱼加工,关门歇业。
如今,沿着定海路,从由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起步,经过定海路桥步行进入复兴岛,一段一公里左右的道路今年刚刚被列为杨浦区的党课线路“百年复兴时光线”。
沿路都很安静。昔日大片棚户区和热闹的烟火市井人语喧嚣都已经不见,唯有留下的三三两两的家具,墙壁上还留着孩子们刻画写字的涂鸦。昔日龙卷风刮过的痕迹也已经被岁月抹去。唯有农民蒋林新勇救落水儿童的河流,依旧围绕着复兴岛流淌,他撑船经过的定海路桥还矗立不变。
拆掉的废墟背后,高楼林立。有一位居民正在放风筝。(沈轶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