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顾诵芬院士:与国产飞机的故事远不止一架歼-8

时间:2021/11/3 16:23:52

来源:新民网    作者:易蓉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澄怡

WDCM上传图片

图说:顾诵芬为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做学术报告 上海交大供图(下同)

许多人听说他,是因为他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而实际上,他的故事里远远不止一架飞机,他用一辈子的时间见证并书写“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今天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小立志保卫祖国蓝天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少年时代。幼时随赴燕京大学任职的父亲迁居至当时的北平,日军轰炸中国29军北平营地的记忆至今清晰——“漫天压得人睁不开眼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投下的炸弹看得一清二楚,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那时,顾诵芬便立志要保卫中国的蓝天将来不再受外国侵略,早早将航空报国之梦埋在心中。

小学毕业后,顾诵芬就读于上海的南洋模范中学,他一直对飞机模型很感兴趣,父亲还为他从上海开明书店买了一批航模制作方面的书。梦想和兴趣坚定了他的方向,高中毕业时顾诵芬专门报考有航空专业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全部被录取。最终,他选择就读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WDCM上传图片

图说:1950年至1951年,顾诵芬在交大就读期间所作《飞机设计》的实验报告

大学四年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养成了严谨的科研习惯,学会了探究方法。大二时,顾诵芬修读航空工程系教授季文美先生开设的两门基础课。课上,季先生只突出基本概念,联系工程实际,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运算,找到解决方案。这些训练为日后顾诵芬成为工程师打下很好的基础。

决心自主设计研发中国飞机

1949年下半年,国防建设急需理工见长的大学生,不少优秀交大学子投身于国家工业建设,顾诵芬也登上北上的火车投身航空事业。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国使用的飞机几乎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造的,只能原样复制,对设计原理一概不知。那时候顾诵芬就已经意识到,“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们没有任何主动权”。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建立,首项任务是设计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没有任何指导参考文献,经验技术和设备物资都极其匮乏,但他拿出交大学到的本领,一点一点解决问题。

当时也没复印机,他就买描图纸、三角板、曲线板描图,花了一个星期,基本解决原理问题;后来又把医务所废针管的不锈钢细头,焊一排在铜管上再用薄铁皮做个整流罩去做风洞实验……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历时两年时间的研制,歼教-1首飞成功。

此后的岁月,他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并肩担歼-8和歼-8Ⅱ的总设计师重任,在那些特殊岁月里,顾诵芬和同事们克服了巨大压力,攻克了无数难关。歼8战斗机实现首飞,却在随后的飞行试验出现强烈振动。为了搞清楚问题所在,作为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非专业人员,顾诵芬不顾危险和他人劝阻,三次乘坐歼教六紧随歼8飞行,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气流情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过载,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抖震问题。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同年10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WDCM上传图片

图说:顾诵芬与交大同窗学友合影(前排左三)

始终牵挂祖国航天发展

1986年之后,离开了飞机设计岗位的顾诵芬将主要的精力转向了飞机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推动国产大飞机的发展。他力主并做出巨大努力促成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运-20的立项。参加运-20试飞评审时,顾诵芬其实已经显现出直肠癌的症状,身体极为虚弱。可他在后来手术住院期间,还叮嘱资料室给他送外文书刊,看到重要资料甚至会翻译好提供给学生和年轻技术人员阅读。

这些年,他还心系母校发展。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时,他作为“特班”班主任为首届36名硕士生开讲第一课,他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科技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总主编……此外,顾诵芬还积极参与“思源校友年度捐赠”项目,为建设校园和帮助学子慷慨解囊。

现在,办公室或是会议室里还常常能见到这位耄耋之年的航空英雄的身影,他依旧活跃在第一线,关心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