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12/2 14:31:37
来源:上海市浦兴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1年11月30日下午,上海市浦兴中学举行了“思维拾级而上 学习真实发生——‘基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实践研讨暨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中学2组工作坊交流活动”。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杰、原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薄全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崔春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颖、浦东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及项目化学习联系人陈久华、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员张娜、原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物理教研员吴耀忠、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中学工作坊2组领衔学校金杨中学校长兼书记邢春,以及来自浦兴学区和区项目化学习中学2组工作坊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01 从创建校到实验校 让成长真实发生
刘朝晖校长在当天活动致欢迎词时回顾了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情况:踏踏实实地从入门学习开始,在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管理组和皆途教育(JT项目)的指导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让课堂实践更加生动,让教师发展更加专业,让学校成长更加真实。
4月 “项目化学习”项目启动
通过学习市、区项目化相关会议文件的精神,鼓励项目组老师们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在学生学习生态圈研究的基础上,把“浦兴好课堂”中倡导的问题、探究、合作的理念迁移到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5-6月 理论培训、书本阅读、观摩学习
先后约请了吴耀忠老师、薄全锋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和学科实践指导,同时项目组骨干教师认真研读夏雪梅老师编著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薄全锋老师主编的《项目化学习教学指导手册》两本书,开始结合自己的学科尝试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进行分享、研讨。刘校长亲自带领教师代表参加工作坊领衔学校金杨中学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展示活动,学习取经。
7-8月 部分老师尝试开展项目化学习
通过布置生态作业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道法和历史学科的“老物件与新发现”、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语文整本书阅读等)
8月31日 项目化学习专题校本研修
薄全锋老师给全校教师做专题讲座,就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活动实施、评价标准进行讲解,随后组织骨干团队沉浸式项目培训,集思广益,开展选题设计。
9-11月 组织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
在专家组的培训指导下,学科小组合作研讨,确定选题、设计项目及制定评价量规,招募学生团队、启动项目化学习活动。
02 工作坊引领带动 让精彩共同绽放
活动当天的点评嘉宾中,有来自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中学工作坊2组领衔学校金杨中学的校长兼书记邢春。上海市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首批项目实验校、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种子校上海市金杨中学,与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一起成为作为项目化学习工作坊中学2组的领衔学校,与浦兴中学、新港中学洋泾外国语学校、浦东交中初级中学相互协作,通过校际联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等方式,积极实践,努力探索,扎实推进校际项目化学习工作坊工作。
5月,金杨中学举行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与成果展示,给工作坊的其他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浦兴中学当时就由刘校长带队前往观摩,活动中优秀的课堂展示、丰富的学生项目化成果给刚刚涉足项目化学习的浦兴中学老师们很多启发。
9月,中学2组项目化学习工作坊成员校之一洋泾外国语学校开展了“看见中国制造展望美好未来——认识自我”PBL研学之旅活动。
这次,浦兴中学举行实践研讨活动,工作坊内学校积极参与,在会场中分享各自学校在项目化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交流探讨,共同提升。
通过项目化学习工作坊的一系列有效交流与研讨,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实践的摸索助力学习的真实发生。项目化学习工作坊丰富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让项目化学习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03 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 让学习真实发生
活动中有三节项目化学习教学的课堂展示,分别是柏慧雯老师执教《捕捉新闻,分享精彩——新闻通讯稿的修改与润色》、宋梦露老师执教《开一家数字文创产品网店——数学文创产品交流与改进》以及陈文丽老师执教《如何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再利用价值——废旧新能源电池的检测和重组》。
捕捉新闻,分享精彩
(新闻通讯稿的修改与润色)
以新闻为眼,可以知世界。关注师生,关注浦兴,关注在浦兴成长中精彩事迹和人物。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学习为契机,以“浦兴之最”为本项目主题,以“今天,我们如何通过制作新闻报刊来宣传浦兴魅力?”为驱动问题。学生将逐步开展学习新闻阅读,新闻撰写;其次,根据浦兴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重点采访挖掘。以校园报刊的形式呈现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新闻采访要领,学会编写刊物,增进作为浦兴人的荣誉感。
开一家数字文创产品网店
(数学文创产品交流与改进)
项目源自学校爱心义卖活动,以“如何成功的开一家数学文创产品网店?”为驱动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担任网店策划和管理者、产品设计师等角色。首先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人们对数学文创产品的需求、爱好和期待,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产品主题,运用数学知识与元素探究数学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然后对制作的产品在网店进行试运营,对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调整、优化产品设计,优化网店运营方案。通过本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探究与学习,各小组对文创类商店的产品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小组想要制作的数学文创产品,并对设计初稿进行了自我反思。本节课,各小组在班级内介绍小组阶段性成果,通过组间的评价与反思,促进阶段性成果的优化与改进,以顺利进入到最终的成品制作环节。
项目交流
浦兴中学数学教研组长钱玮玲老师(区项目化学习种子教师),在之后的研讨活动中,交流了数学组老师参与此项目的收获和感悟。
如何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再利用价值
(废旧新能源电池的检测和重组)
新能源车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国产第一代新能源车的电池已经面临报废,电池更换的成本巨大。基于这样的现状,项目以“如何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再利用价值?”为驱动问题,学生通过了解检测重组新能源中旧电池,对于重组旧电池再利用的探究和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来提升旧电池的剩余价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扮演市场调查员、电池检测员、电池改造员等角色,通过检修旧电池、策划维修及再利用活动,不断深入思考,探索新能源电池的使用价值进而形成学生求实探索的科学品质,形成绿色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意识。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自主探究了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并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了调研,学习了基本的电路知识。经过浏览二手市场和网站资料,对电动车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他们继续探究新能源电池再利用前最重要的,检测电池的方法和原理。因此本节课基于第七章内容又高于第七章内容,是对电学知识应用的一定拓展。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认知,并对高中阶段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一定的铺垫。
04 专家领导点评鼓励 让实践成果显现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金杨中学邢春校长、区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颖老师、区教发院原物理教研员吴耀忠老师分别对三堂实践课进行了点评。
邢校长认为《捕捉新闻,分享精彩——新闻通讯稿的修改与润色》选题结合了语文学科新闻单元的学习,相关的语言、主题、标题、结构等关键知识逐层展开,重点关注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方面柏老师都拿捏得十分精准到位;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情境、驱动性的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要点,本节课带着编写《兴语报》学校运动会专刊任务,用驱动性问题“假设你是个小主编,你如何审稿呢?”引导,根据评价量规修改稿件,更聚焦、更清晰、更明了;语文学科学习结果的呈现,指向的是语文的读写结合,这节课呈现的不仅仅是读写,借用信息化手段,同学互动修改、表达报告呈现,增强了语文课堂的生动度。
在点评《开一家数字文创产品网店——数学文创产品交流与改进》时,徐主任更专注“真实”这个关键词,她认为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要在真实情境中更多地呈现数学核心要素和元素。她也发现学生们很愿意融入到数学活动当中来的,但无论的什么类型的活动,最终都要回归到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什么问题,二是调用了什么样的学科知识和工具。接着,徐主任逐一点评了各组同学的数学文创产品,指出当学生有点想法的时候,教师要有高于学生的想法进行指引,要帮助学生找出隐藏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把一些数学特征提取出来,把数学核心凸显出来。
吴老师觉得《如何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再利用价值——废旧新能源电池的检测和重组》选题很好,与我们倡导的使用绿色能源、建立低碳社会理念相融合。项目伊始,教师让学生先去调查,发现了电压问题和续航(电池容量)问题,这就需要协调电池的串联与并联。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在得出初步结果后,陈老师又建立了一个模型,当一节电池出现问题的时候,先串联再并联、先并联再串联分别会带来的后果,通过类比分析讨论,明确了先并联再串联更为合适。接着,提出了“电池衰减后,什么场景还能用?”的问题。同学们通过电池结构化操作后,点亮了白炽灯,为手机充了电。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更加牢固掌握知识,也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了伏笔。吴老师最后强调项目化学习就是带着问题学习,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本堂课就较好地达到了这个效果。
区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及项目化学习联系人陈久华、原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薄全锋老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崔春华也对活动进行了点评。
陈老师认为项目化学习的几个特征在本次课堂实践中体现了出来,“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开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多元的、有创造力的学习成果;改变我们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老师引导,让项目化学习走得更稳。
浦兴中学项目化学习正式启动后,薄老师就多次到校指导,培训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指导,也见证了学校在项目化学习道路的成长过程。他十分感慨,浦兴中学是用实际行动来积极争取项目化学习的实验校,学校项目化学习团队从选题、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到走向课堂,是实实在在的进行学习和研究,项目化学习已经在学校生根发芽,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目共睹。薄老师强调了此次3堂实践课的五个共同关注点:一是关注真实,项目都来自生活、来自真实的世界,很好诠释了“把真实世界融入课堂,把课堂融入真实世界”这一观点;二是关注驱动问题的设计,项目都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结构性问题,并用相关知识点支撑驱动问题,用来指向项目成果创建,推动项目深入发展;三是注重成果创建,3个项目的成果(校园报刊、新能源电池报废后再利用、数学文创产品)都是可以公开展示的,用项目成果来倒推项目活动的设计;四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五是关注学科知识的融合,3个项目都比较好地体现出学科类的项目学习如何设计,通过项目成果的设计把学科知识隐含其中。
崔老师站在新优质创新试点项目的层面,结合当下“双减”的背景,对学校的项目化学习提出建议。他通过魔方模型,说明通过合适的角度切入,整合学校的优点、热点,就能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浦东教发院刘文杰副院长总结
最后,刘文杰副院长对此次活动给出了“成功、务实、有效果”的评价;对浦兴中学全体教师坚持以项目化学习实践为抓手,推动课堂变革、激发办学活力给予了肯定,并对全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实践提出了“多点开花、区校联动、分层推进、信息赋能”的殷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