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2 16:11:02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慧婷
提及胡焕庸先生,想必国人都耳闻熟知“胡焕庸线”,但在公众视域下,大家所熟知的至今唯有一“线”。今天的地缘政治与世界地理的研讨,不仅实现对胡先生学术人生的再发掘,也对胡焕庸生逢20世纪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变换,亲历中国所遭受之苦难,进而诞生的难以磨灭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回顾。
今年是中国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先生诞辰120周年。
11月21日,在由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上,胡焕庸先生在地缘政治、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远见卓识首次被着重开掘和深度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致辞
“胡焕庸先生生于上世纪初国际国内动荡的大时代,他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地缘政治演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致辞时指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传承和弘扬胡焕庸先生的爱国精神、治学品格和学术思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建校70年来,华东师大地理学科始终举足轻重,地缘战略研究更是独树一帜。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的历史时刻,面向“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地缘战略研究就越发迫切与重要,胡焕庸先生的地缘战略学术思想也就愈发珍贵,亟待后辈学人进一步去挖掘研究、传承、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俞立中受邀主持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大河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李平,上海社科院院长王德忠,胡焕庸之子胡企中先生出席大会并讲话。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主持专题研讨。百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与会讨论。
胡焕庸的地缘战略关切:首次命名南沙群岛,呼吁建海洋强国
秦大河院士线上致辞
“胡焕庸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地缘战略研究先驱。胡焕庸基于地理条件的政治论断,今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秦大河院士在致辞中说。当前,中国和平崛起已达到特定高度,正无限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又因西方围堵而面临严苛外部约束,亟需战略突围,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历久弥新,必然对今日中国有所启发。
胡企中在讲话中感慨道,唯有其地缘战略思想与中国当前面临的艰难博弈关系密切,“父亲在这方面留下的早年所得,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中的一个至今仍有战略意义的部分。”
杜德斌作专题报告:《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以《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杜德斌通过其研究发现的“南沙群岛”的命名源自胡焕庸先生等新材料,论述了胡焕庸影响后世的地缘战略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
此等“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人所居住往来与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至于法占九岛以外之各岛,将来能否仍保为我国所有,抑或移将为法人或日人所夺占,则非吾所敢言矣!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救亡图存。正是对振兴中华的自觉意识,使得胡焕庸选择地缘政治、国际战略研究作为学术生涯的开端。早在1934年他就全面评估中国面临的国际地缘安全形势,发表了首篇中国地缘政治关系文章,预判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及美日冲突的必然性。
胡焕庸先生面对法日觊觎、侵占我国南海诸岛的恶劣行径,他发文呼吁厘定南海诸岛得名,首次系统论证了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最早为“南沙群岛”命名,为我国应对南海和东海主权争端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身为地理学家,胡焕庸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琉球群岛与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抗战胜利前夕,他便疾呼一定要收回琉球群岛,建设直面太平洋的海洋强国。如今外国势力试图以“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对华封锁,可见胡焕庸当时主张的远见与洞察,对于现今中国制定地缘战略仍有参考价值。
杜德斌研究团队认为,胡焕庸之所以有如此绝到的地缘战略思想,实际上来源于其扎实的世界地理研究。他独立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套国别和区域地志,也是我国世界地理著作最多的专家,一生编著出版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著作至少24部,先后翻译或撰写了近百篇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或有地缘战略含义的地理文章和著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奠基人。这些专著与文章都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杜德斌呼吁,华东师范大学要高举胡焕庸先生世界地理研究大旗,重视世界地理与国别研究。传承好、发扬好胡焕庸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理念,以“显微镜”和“望远镜”相结合的治学方法,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培养地理人才,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长,紧跟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开拓进取,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彰显自身价值。
心怀天下,践行学术报国的伟大爱国精神
在胡焕庸先生心怀天下、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影响下,一代代华东师大地理学人怀揣着家国情怀,为地理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1953年,胡焕庸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即为本科生开设世界各洲自然地理课程,担任世界各洲自然地理研究生班的班主任,并招收世界地理方向的研究生。
1953年受聘华东师大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代表团访问华东师大(左五胡焕庸,前排左三李春芬,左四袁运开校长,前排右二严重敏,后排左二褚绍唐,1985年)
60年代初,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学校创办西欧北美经济地理研究室,在胡焕庸先生的带领下,研究室向中央外事部门提交了首项研究成果——《法国地理图志》。从50年代到80年代,胡焕庸先生厚积薄发,先后出版《各州自然地理》《苏联自然地理》《世界海陆演化》等诸多世界地理研究著作,并以荷夫为笔名翻译出版了极富地缘战略意义的《亚洲区域与经济地理》,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增添了光芒,也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华东师范大学地缘战略研究的萌芽。
王德忠表示,作为后学晚辈,胡焕庸的事迹深深感染和激励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胡先生终身奉献地理事业,他既重学术,也重学风;既重视学问也重视育人,“各位学术同仁要谨记于心、笃志于行”。
陈发虎院士线上致辞
陈发虎院士表示,胡焕庸先生是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人之一,其著名的“胡焕庸线”一文也发表于1935年的《地理学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作为教育家和科学家的胡焕庸先生,承载了学人信任,勇担社会责任,凭借其在全国科技界的影响力,带领学会与其他专业团体联合活动,为彼时中国提供科学智识。
早在1923年,胡焕庸与张其昀等合译《战后新世界》
李平强调,当前人们多关注胡焕庸在人口地理方面的造诣,而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贡献。早在1923年,胡焕庸与张其昀等合译的《战后新世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填补了当时国人了解国际政治的空白。今天,我们应当继续把握胡先生的学术脉络,发扬胡焕庸学术报国的伟大爱国精神。
胡复孙作专题报告:《从南高师到中央大学——胡焕庸教授的前半生》
胡焕庸之孙胡复孙先生在《从南高师到中央大学——胡焕庸教授的前半生》的主题报告中深情叙述了祖父从求学、任教、西迁到光复四个人生阶段奉献地理、爱国爱民的学术人生,立体化地向与会专家学者们展示了胡焕庸先生生平。胡复孙呼吁当代地理学者要全面认识胡焕庸教授,弘扬其爱国情怀和学术报国的精神,重新发现、发掘胡焕庸先生的地理学思想与著作,温故知新努力完成胡焕庸著作结集出版。
宋长青、刘卫东、贺灿飞、方创琳、金凤君、何书金、张小雷、张振可、刘云刚、张国友等与会专家围绕胡焕庸先生的地缘政治、世界地理、政治地理、脱贫攻坚、服务社会与国家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本次会议还刊出《胡焕庸地缘战略思想文集》《胡焕庸传略》等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