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图文专题|“全方位赋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 暨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年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1/12/27 18:05:4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陈乐 秦嘉莹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陶杨

WDCM上传图片

为推动教育数字化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学习”“未来教师发展”“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的融合创新,2021年12月26日“全方位赋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暨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2021年会成功召开。

此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重塑未来教育生态等方面,包含推进数字化教育评估,促进规模化个性化学习、赋能教育应用发展,深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创新、探索教育场景应用,健全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养和能力,构建多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第二轮联盟校/区公布入选名单五个主题内容。

WDCM上传图片

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指出,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魅力。在这个人机网络的交互赋能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提高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她肯定了顾小清教授团队提供的宝贵机会,再次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李海伟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理念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的要点是推进场景的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应用到学、教、管、评、测等各个场景建设中,促进研究与实践的协同推进,发挥智能化教学实践更高的应用价值。

WDCM上传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作主旨报告《走进AIED联盟》。顾教授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进展、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共同愿景做了详细汇报。她指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从社会文化及生态、学习科学、技术创新、跨学科等多重视角,探索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的新样态。同时,她分别从项目和平台、专家团队支持、技术和资源支持、理论和研究支持、智能教育社会实验基地以及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顺利推进的现实保障。最后,她提出三点共同愿景:一是依托AIED联盟,解决智能技术促进未来课堂的困境,共同推荐实践应用;二是运用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大规模学习、未来教师能力塑造、重塑课堂的目标,共同创生教育理论;三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性、证据性、个性化的专业反馈和提升建议,突破现阶段智能应用的瓶颈,推进常态化运行。

WDCM上传图片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从为什么要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着眼点与着力点、上海宝山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做了精彩分享。最后,他强调要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努力构筑上海教育的未来发展新优势,为建设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宝山力量。

WDCM上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武法提教授作《基于人机协同的精准学习干预研究》主旨报告。武教授从自适应学习干预的实践困境、人机协同的精准学习干预思路、人机协同的精准学习干预实践三个方面做了详细汇报。其中,他重点介绍了学习动机、学习水平、作业习惯、学习专注度四个方面的干预研究。

WDCM上传图片

华中师范大学吴邸教授作《多空间场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测评与提升》主旨报告。吴教授分别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脉络与内涵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与标准研制、多空间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方法与实践、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建议与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做了详细汇报。他强调,智能时代教师的工作场景必然是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每位教师都有智能教学助手将成为现实,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WDCM上传图片

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晓梅作《课程引领,全域普及——青岛市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机制创新的实践》主旨报告。她分别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统筹环境建设,夯实人工智能教育基础;强化师资培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提质增效;加强课程引领,实现人工智能教育供需同频共振;坚持评价导向,实施人工智能素养多元评估;打造青岛品牌,梳理人工智能建设应用标杆等六个方面做了精彩分享。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全方位赋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圆桌论坛由王珠珠主持,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金山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张双柏,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黎亮、副主任王世达等做了精彩分享。几位嘉宾围绕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转型有何区别?落实难点是什么?等问题,分别从数字化转型背景、数字资源重构、教师数字素养、实践行动落实、治理体系建构等方面做了具体回应。

WDCM上传图片

下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谢忠新主任作作《区域统一构建教育数据融合平台,推进智慧校园转型升级》主旨报告,强调了数据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数据的统一采集、汇聚与管理的路径,展示了区校两级统一数据管理逻辑架构,通过区域和学校两个层面的实践案例诠释了数据在智慧校园建设、学生个人发展成长中的应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探索经验。

WDCM上传图片

广州市电教馆馆长彭斌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双减”的广州经验,从“双减”政策出发,梳理出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工作,提出以人工智能赋能“双减”核心工作的措施,并从试点示范、全市巡回成果展、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区域错位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广州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经验。

WDCM上传图片

青岛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员曲宏涛以《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创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题,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过程、学科传统内容的项目式学习创新课程、编程教学的项目式学习创新课程、人工智能的项目式学习创新课程四类课程实践,分享了成语故事趣味编程、跨学科知识融合编程等具体教学案例以及在人工智能课程上注重体验与探究的实践,展示了青岛市北区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中的努力尝试。

WDCM上传图片

论坛有幸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浙江大学李艳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希未高级工程师,对以上经验报告进行点评交流。祝智庭教授对报告内容做出高度评价,并对项目化学习的创新课程实践方式适用性和评价的问题做出观点分享,表示希望能够持续关注与有更多的机会展开交流;李艳教授认为报告从三个领域各自展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认可了分享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然后从自身实践出发分别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同时期待未来更深入的交流;刘希未工程师对各个汇报进行了总结和肯定,表示受益匪浅,学习良多,并结合经验给出了建议。

WDCM上传图片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胡小勇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从新时代对教师的创变挑战、教育智能化创变下的教师、面向未来应变的教师发展等主要方面论述了教师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凸显出的公平需求与AI作用,并从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重新定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关注培养学生创造力等内容上提出未来教师努力的方向。

WDCM上传图片

北京大学尚俊杰研究员围绕《人工智能教育与计算思维培养》主题,从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背景”“我的理解”“实践经验”三个方面展开了分享,尝试从“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怎么安排”“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等6个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享了团队在人工智能教育上的实践经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青岛大学李国建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希未工程师、浙江大学李艳教授等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态过程、路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介入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碰撞出了对教育问题深度思考的火花。祝智庭教授认为技术赋能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列变化的持续过程。从技术对于教育的作用来看,分别是替代、扩增、改进和改良、再造四个作用,而第四个作用则体现了全面转型内涵。祝教授认为这四个作用并未线性关系,而是同时存在和循环迭代的关系。因此,需要我们从生态观视角审视教育的复杂系统,祝教授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应当遵循三大原则,第一条是问题驱动,也就是基于实用主义观点看待现阶段哪些问题可以应用技术解决;此外,需要面向未来,因此需要先进的理念引领。第二条是系统进化和(局部)创新突破;接着他再次强调了价值评估和实践优化的关键作用。最后,祝教授肯定了人工智能教育,但是面对人和机器之间互动赋能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问题,他建议通过高校教师、一线教师和资源服务供应商协同推进,共创未来。

WDCM上传图片

论坛还公布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第二期实验校入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