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项目化学习的“始”“终”-智能环境下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

时间:2021/12/30 11:00:40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为深化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各学科教学方式变革,推动项目化学习和研究进程,探索智能环境下线上线下融合样态,2021年12月9日上午,学校请来了主编张麦克老师做了一场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与学设计创新》的主题讲座。张老师聚焦创新设计,剖析了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背景、实践路径和育人目标,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型。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高科实小的全体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学习,香楠语文教研组在主会场与专家面对面学习和交流,其他教研组团队则借助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参与,减轻了教师换课和跨校区奔波的压力。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国内国外融汇分析

张老师通过国内国际形势和教育改革趋势的分析,向大家介绍了教与学创新的背景及其意义。首先,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正变得高度计算机化,“计算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发出了警示,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会随时面临关乎人类生存及生活的严峻挑战;最后,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缺乏确定性。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指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面向未来培育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项目设计融会要点

项目化学习倡导“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向学习的本质,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素养目标、真实情境、框架问题、角色与成果、合作探究、过程性评价、学习技术、高阶思维。

以语文学科为例,学生需要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也需要运用语言来学习。只有当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进行学习时,学生才会产生对语文的内在兴趣。

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主要包括:选题、设计框架问题、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应用技术。教学实施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中、成果展示、总结与反思。

框架问题是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张老师对框架问题和项目化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支架进行了讲解。项目化学习关注问题的引导,通过一组结构清晰、逐层递进的问题不断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学生循着框架问题为核心的问题链,扮演问题解决者和成果创造者的角色,在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科或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和高阶思维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老师以各学校的选题举例,详细讲解了选题的基本要求、选题的途径、如何建构项目化学习单元、坚持“以终为始”的选题原则、成果设计等要素。

张老师强调: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的细化和完善中不断思考和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改善和优化,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有问有答 融创智慧

听完精彩的讲座内容,参会的老师踊跃与张老师互动交流。有的老师抒发感想,有的老师提出困惑,一问一答、一言一语中老师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王舒芬老师说这次学习让她受益匪浅,明晰了项目化学习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知道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框架和方法,学习了老年人的智能APP应用指南、朗读亭的使用手册设计等案例后启发颇多。

曹晶老师说:“我校正在开展图书漂流、古诗文诵读等活动,是否也属于项目化学习?”张老师介绍到项目化学习与学科活动有部分相同点,但是却也有很多的不同点,曹老师提到的是活动而非项目化学习。他强调,项目化学习的选题有一定的条件,要切入点小而精,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设计的内容要以终为始、以生为本,围绕真实问题的解决展开活动。

顾孙越老师提问:“在双减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如何落实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目标?”张老师回答到:双减后,学校课程框架和内容出现了调整,教师可以利用导师课、课后服务等落实项目化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成就。

王梦婷老师向张麦克主编的指导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对老师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对接下来的教与学创新表示期待。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学有所获融汇于心

在线参与的老师在各自的教研团队分享了自己的所学所思,一同回顾项目化学习的现有成果,一起设想和设计后续研究规划。

WDCM上传图片

沈诗怡:项目化学习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真实问题进行思考,善于观察生活最终提出需要进行探究的学习课题;而其中所有知识的获得并不再是有教师填鸭式教师的灌输,而是由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操作中习得。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学习的方式灵动的,孩子们由内而外的去丰满自身知识结构,并在各种小组合作交流等人际交往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建设。

姚倩文:听了专家教师的讲座,让我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跨学科项目主题:项目主题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当下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思考哪些知识点可以与校园生活、自然现象、自我成长和社会话题做链接的;设计驱动问题与项目化整合:驱动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探究的兴趣,以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为基准,再配上儿童化的生活场景;统筹项目的整体规划,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

徐嘉欣:一个真实的情境,一个好的驱动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本学期五年级为学校举办“幸福童奥会”而开展的项目化学习。五年级学生基于“如何设计童奥文创产品”“如何营销最合理”这两个驱动问题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从一次次的资料收集、整合,方案的不断迭代,到最终以文创市集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建立了与课堂以外生活的联系,为了着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的确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探索中。这种学习是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的,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够获得高阶思维(分析、创新、评价)的训练,是毋庸置疑的优质的学习方式。

赵丹丹:通过此次活动,我对项目化学习的任务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平时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往往是老师优化后的“完美问题”,两、三个条件指向一个必然可以求解、答案相对统一的问题。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创造尽可能真实的现实问题,不直接给予的条件。学生面对问题的第一任务,就是必须分析问题和分解问题。千头万绪、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有助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使之成为问题解决的抓手。解决问题难度大大增加,学生也就在寻求合理方案过程中,真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陈蕾:面对中国需要大量创新人才,我们只有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题目中走出,走进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项目化学习并不是排斥知识学习,而是在给学生创设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知识之路,走向创新发展之路。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此次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致力于帮助和支持一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学科与跨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学习,实现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始”有“终”,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成为现实,同时也强有力地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