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海上名医逸事|循古创新“祝附子”

时间:2022/2/7 15:47:46

来源:陈越长宁区名中医工作室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WDCM上传图片

祝味菊先生(1884-195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学家,因其好用附子,被上海医界称为“祝附子”。其早年丧父,自幼寄居于姑丈严雁峰家,天资聪颖,研读大量的中医原著,习医之初就能独立思考,深求甚解,以至于“三更其师,而终未能祛其所疑”。而后于四川省攻读军医两年,又跟随老师石田先生东渡日本,学习一年返蜀,于官医院行医,蜀中七年,融贯中西,以其精湛的中医技术救西医所不能,确立了中医在当地西医界的威望。

祝氏于1924年前后前往上海,悬壶之前潜心调查研究,对当地医风、地理环境及患者体质等均有较深的了解,并确立了自己的论治原则,在好用“清淡阴柔”之药的上海,附子犹如虎狼,其运用温热大剂久其垂危病人,力挽狂澜,名噪一时,并逐步确立了在上海医界的地位。

当时,徐小圃的儿子徐伯远患了伤寒重症,徐小圃亲自诊治,也感觉棘手,在亲朋好友的建议下,遂请祝氏会诊。祝味菊在其高热神昏、病情危笃的情况下,投以附子为主的温热峻剂,祝氏亲自煎药,守候病榻旁,捧药喂灌,次日至东方拂晓,徐伯远竟身热渐退,一夜间大获转机而痊愈。为此,徐小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几代家传的医术,百感丛生,不但虚心撤下“儿科专家”的招牌重新向祝氏学习,还让他儿子拜师于祝氏门下。几年以后,徐小圃也完全转变成了善用温热剂的儿科专家,推崇“扶阳抑阴”论,常在外感病中应用附子;其儿子也都承袭了祝氏医风。

祝氏凭借卓越的胆识、高尚的医德,常能救人于“不治”之中,出其不意,在上海医界又有“医侠”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