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上海教卫系统战“疫”中的红色力量(三)

时间:2022/4/4 15:59:05

来源: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我是党员,我请战!”“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上海教卫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使命担当,扛起特殊责任,迅速集结,主动请战,成为教卫系统战“疫”中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一个党员一面旗,他们以实际行动,成为疫情防控中流砥柱,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这些党员的战“疫”故事。

同济大学

用“造绿”打败焦虑用精心守护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学院工会主席王桢栋的孩子尚小,老人身体不好,即使在两次由封闭转为准封闭管理的窗口期,他还是说服了家人,义无反顾地留在学院,冲锋在一线。从走访慰问到谈心谈话,从物资调配到楼宇巡查,学院的ABCD四幢楼宇都有他的足迹。

为了纾解留守校园老师情绪,植树节那天,他与工会委员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造园”活动,用“造绿”打败焦虑。他善于倾听,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他主动跟年轻老师、物业师傅、保洁阿姨聊天。谈话中王老师发现一位年轻老师工作压力很大,他用援疆的亲身经历开导他:“面对压力,要把它当做一种学习成长的机会,要学会积极应对,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起伏。”

WDCM上传图片

王桢栋和工会策划推出别开生面的“造园”活动

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以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所有实验室逐渐暂停使用,部分仪器设备运行条件苛刻,如不妥善处理会损害仪器内部精密零件。教工第二支部的支部书记姚雪亮坚持每日走访实验室,实现全覆盖,他走访摸排了材料学院分布在4座楼宇中的176间实验室,梳理备案了50余台长期运行设备的基本情况,并整理成册。部分实验室具有周期性特点,为了不影响学生的科研进度,姚老师每天就在办公室休息,方便时刻观察烘箱、测试设备等的运行情况,力保之后实验室安全有序地从封闭向开放过渡。

WDCM上传图片

姚雪亮老师精心呵护实验室

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一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一支部的陈嘉瑜教授20多天来将“家”安在了实验室,纸板箱+睡袋就是他的床。他将几个项目的实验工作承担了起来,维持了细胞和动物实验的正常开展,保证了实验数据的产出进度。他说:“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我愈发感受到建设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紧迫性。”

WDCM上传图片

陈嘉瑜教授这些天来将“家”安在了实验室

上海外国语大学

红色聚力下的坚定守护

“你的孩子怎么样了?”

“孩子们都在楼里呢!”

面对校长的询问,上海外国语大学行政部门教师李娟脱口而出道。校长一愣,笑道:“我是问你自己的孩子!”李娟这才反应过来,笑道:“哦哦!我的孩子在家被婆婆带着呢。”

WDCM上传图片

李娟(左一)和她的同事们奋战在校园抗疫前线

“此孩子不是彼孩子”——李娟的这个小“乌龙”,很快在老师圈子里流传开来。老师们会心一笑的同时心里也明白,校园里这群“大孩子”也确实是所有老师的心头宝。自从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以来,李娟就和其他三位驻楼老师一起,负责起7号楼的封闭管理工作,也开始了与家人分隔两处的日子。实际上,李娟的孩子还不到两岁。

像李娟老师这样的年轻党员还有很多,例如,“90后”党员张晰老师推迟婚期、果断驻楼;暖心辅导员姐姐张敏化身大白,真情守护;学生党员吕静怡志愿服务、乐在其中……动人故事的背后,是党员们的红色聚力和坚定守护。

WDCM上传图片

党员群体成为上外校园里的红色聚力(图为虹口生活区六号楼党支部)

上海海洋大学

“第一班让我来吧!”

“第一班让我来吧,我对学院情况比较熟悉,我先进校做好准备工作,后面值守老师就比较方便了。”学校通知将进行准封闭管理前一晚,学院开会确定进校值守教师时,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党员韦记朋主动要求第一班进校值守。当时他女儿身体不舒服,家里没有老人,进校就意味着他爱人要独自在家照顾女儿,但他克服困难主动请缨,进驻学校。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原本进校7天改为14天。每次跟家人视频连线,女儿都会说:“爸爸,你还有几天回来?我想你了!”每当这时候,他只能忍住思念,说:“爸爸在和病毒打仗,等打赢了就回去!”有一次家人给他送来衣物时,在相隔数米的缓冲区,女儿在门口的那句“爸爸抱抱我”彻底令他“破防”,只能抓紧拿好衣物,和女儿匆匆告别。

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哪怕快退休,我也一定要第一批入校为师生服务好。”老党员张勇华老师年底即将退休,他也毫不犹豫地逆行入校,并挑起了跨部门支援流通部、担负部室主任的重担。老党员孙学文老师也不顾年迈,主动请缨负责所有学生在图书馆自修的重任,保障了校园封闭期间图书馆的有序开放。

WDCM上传图片

韦记朋紧急联系为教师们购买了洗漱用品及被褥等物资

上海大学

“我不放心我的学生,我得回去”

疫情期间,2020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得者、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唐玲,第一时间进驻重点学生宿舍楼,开展工作。她发挥自己心理咨询的专业特长,稳定学生情绪;陪同学生配合疾控工作人员做流调,追踪近10天的行动轨迹;协助组织和转运相关学生到隔离点,到达之后负责隔离点的整体工作。整整三天三夜的高负荷运转,让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到医院救治,所幸并无大碍,她在休息片刻后又回到隔离点,她说:“我不放心我的学生,我得回去。”

在上大校园里到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本科生党员服务队和“蓝马甲”的研究生党员志愿者。近250名本科生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第一时间加入服务队,他们组建了核酸检测服务岗、饮用水配送岗、物资摆渡岗、宣传服务岗等团队,在学校抗疫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学校共有研究生党员5411人,研究生党支部269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共组建研究生党员战疫先锋队120个,包含党员1900余人,涵盖224个党支部,覆盖3个校区,承担着核酸检测、物资发放、临时居住点、信息统计、网格化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并积极用同辈鼓舞的方式鼓励同学们。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唐玲轻伤不下火线

WDCM上传图片

在南区巡逻的上海大学本科生党员服务队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为学生筑起安全“防护墙”

晚上9点多,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防控办副主任张哲民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话音不断。自学校转入准封闭管理以来,每天参加数个防控会议,二三十波通话、数十个OA签报、数百条消息回复……他来回切换,经常忙到夜深人静。对于封控在家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却少了一份陪伴,多了一份歉意。

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中枢”,作为党员的张哲民极其忙碌。上传下达、组织调度、核酸检测、校内轮班、会议安排,他事无巨细、思虑周全,只为校园安全、师生健康。

作为学校办公室主任,援疆归来的张哲民秉持“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信念,以一名党员的担当转战疫情防控“战场”。

WDCM上传图片

张哲民老师在工作中

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以来,学生的学习、生活都面临着新变化。这对身为学工部部长的王磊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每天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做预判和提示,统筹协调各校区的学生核酸检测,审核每一天学生的日报数据,巡查学生宿舍,收集学生需求反馈,处理突发个案……他时刻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

3月19日是王磊的60岁生日,妻子和女儿为他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而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虽没能与家人团聚,王磊却收获了大家的满满祝福和深深敬意。他和同事们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墙”,也被称作“不老的男神”。

WDCM上传图片

忙碌的王磊老师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疫”往无前勇担使命

3月13日起,嘉定小区及高校开始实施封闭管理。为了确保留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可顾不上刚满三岁的孩子,义不容辞赶赴学校,和学生们同心战“疫”。

WDCM上传图片

朱可老师深入一线为学生送餐

召开值班辅导员会议,联动开展学生工作,组织在校学生核酸检测,走访寝室关心关怀留校学生等等,从早到晚,她奔波在风里雨里、线上线下,无怨无悔,把阳光和大爱传递到学生心中,缓解学生的焦虑,维护校园的秩序。朱可还扎根到学生宿舍楼宇中,一间间宿舍地排摸学生信息,确保封闭管理期间全楼栋学生的一日三餐顺利送到。朱可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那么多的学生还在学校里,我不能不管他们!”

3月17日晚,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子卿在办公室批阅学生毕业论文至23点多,由于误了教学办公楼的关闭时间,他便继续工作到深夜,并对教学大楼作了安全巡视,当晚临时在办公室过夜休息。第二天一早因疫情管控,徐子卿所在教学办公楼被封控,此后2天,他就在办公室继续工作,批阅学生毕业论文,晚上睡行军床,按防疫要求等待大楼的解封。徐子卿说:“在这样的时刻克服困难,去为学校、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义不容辞。”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