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市教委召开高校“数字哨兵”视频研讨会议

时间:2022/5/7 15:06:36

来源:智慧后勤研究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为贯彻落实市委常委扩大会提出的“加快提升‘场所码’‘数字哨兵’的覆盖面和使用率”的要求,根据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领导指示,2022年5月6日,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组织召开高校“数字哨兵”视频研讨会议,会议由张旭处长主持。

WDCM上传图片

会上,现代高校智慧后勤研究院周琦玢介绍了后勤综合管理系统防疫管理方案设计情况。结合数字哨兵,从防疫信息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物资储备调配、应急指挥联动、封校管理、人员出入管理、数据跟踪监测和基于随申码、场所码的移动应用8个方面做了系统功能介绍,旨在寻求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防疫防控工作,以“可控、可防、可溯”为目标,切实保障高校疫情防控的高效化和精细化。

各高校后保处处长介绍了学校疫情防控情况及信息化防疫应用现状,并对数字哨兵在高校中如何运用进行交流。

复旦大学:

疫情期间,学校应用“平安复旦”微信小程序,接入大数据中心,实现了打卡和上报体温数据功能。校内78个重点场所(78幢楼宇)场所码已申请,因封控未实际启用。希望如果上了数字哨兵之后,可以打通校园里的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信息办自开发系统,应用“小白机”设备。封控期间,学校每天进出人员数量在3位数以下,通过多码合一进行管理。行人和非机动车出入学校使用“闸机和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管控数据容易获取,而机动车管理还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对数字哨兵的需求不大,主要是解封以后再看情况,但数据集成是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

学校已开发“数智防疫平台”。通过测温+人脸方式,按部门对师生进行管理。外来人员通过申报审批。学校解封后,面临校外人员扩大开放的压力,希望能进一步探索管理技术、升级模块、对接大数据中心等。关于“数字哨兵”,学校比较关注如何与现有系统更好地结合。

上海大学:

学校信息办和保卫处联系紧密,协作抗疫。信息办使用自主研发系统即“健康之路”系统,随时跟进师生健康情况。出入学校可使用“校园码”系统,蓝码可根据权限进出,红码禁止出入。学校还建立了“健康E档案”,通过wifi即可实现查看校内人员的流调信息、绘制活动轨迹图。“数字哨兵”在学校解封之后会比较有用处。

东华大学:

学校现在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疫情管理系统,后保处掌握人员出行数据,期待可以通过数字哨兵的推进,做好快速、简洁、易行的应用落地和场景创新,将人员数据管理和大数据中心做好连接。

上海理工大学:

学校已开发“平安上理”系统,联动保卫处与信息办共同对进出校人员进行精确管控。目前系统之间数据互通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关注数字哨兵在数据打通以及场所码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校信息办作为数据主导部门已经与大数据中心已实现打通,校内人员管理正在有序推进。数字哨兵的应用可以主要聚焦在封控开放以后,正常状态下如何运用数字哨兵进行以疫情常态化的管理;同时学校内部信息化数据整合也可以从学校统一考虑和部署出发,做好数据协同和支撑。

上海建桥学院:

学校已与市大数据中心的防疫数据接入,实现学校防疫大数据分析,可快速排查应测未测人员及未出结果人员;针对对外来人员离校后进行七日的防疫数据跟踪,发现阳性后及时通知受访人员和部门进行隔离观察,减少校内传染的风险;学校数据中心汇总统计实现各类防疫数据模型,展现学校防疫工作情况,进行分级预警,通过智能化平台多维赋能推动学院防疫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期待数字哨兵在场所码运用、网格化管理、数据追溯等各方面的应用表现。

各企业代表针对学校提出的需求做了反馈,建议市教委做好顶层设计,从市级层面搭建学校疫情防控平台,集成防疫功能模块,开发防疫标准数据接口(包括健康码、场所码数据),为学校数字哨兵运用提供建议和指导。

WDCM上传图片

张旭处长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学校需要借助数字哨兵这股东风提升智慧安防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系统全面升级与改造。他提出,数字哨兵运用分两步走:一是,从市级层面统一规划和设计高校防疫管控平台,从学校需求出发,并实现平台功能向学校推广使用,做到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并请智慧后勤研究院牵头起草方案,各校保卫处长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应用管理需求和建议。二是,方案设计通过后,市教委针对方案内容制定政策文件来配合相关工作落实。与此同时,他要求方案内容需从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出入管理、物资管理、健康管理和生活服务管理5个方面出发来进行设计,并需以数字哨兵为基础,做好5个方面的结合: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与人员进出管理权限相结合、与摄像监控相结合、与场所码应用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做好市级平台和学校现有平台的兼容和整合。

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现代高校智慧后勤研究院、数字哨兵企业代表约3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