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闵行]华理科高:书香吹散疫情阴霾 读书点亮理想之光 云读书节闭幕

时间:2022/5/17 15:55:44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WDCM上传图片

华理科高云读书节闭幕

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精神力量。华理科高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学校,疫情期间,阅读更不会缺席。第21届校园读书节在同学们的热切期盼中如期举行,浓郁书香,吹散疫情阴霾。自4月18日以来,读书节以“以书会‘疫’,用心守‘沪’”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好书推荐手抄报

WDCM上传图片

一本好书,会给予读者温暖和力量。读书虽然不能直接帮助人们对抗病毒,但是可以使人在海量信息前,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分辨自己看到的事情。有的同学通过绘制手抄报的传统形式,将给予自己智慧和力量的书籍推荐给更多的同学,让它继续鼓舞更多的人。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亲友共读 其乐融融

居家隔离是考验亲子关系的试金石,读书可以让人放下焦虑,回归宁静,亲子亲友共读更能促进思想乃至心灵上的交流,产生共鸣。有的同学邀请父母、兄弟姐妹,或者联手同班同学共读一本书,还制作了朗读微视频,精彩的片头、精美的配乐、匠心的剪辑,把阅读变成了“悦读”。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感恩平凡的英雄 书写心中的敬意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守护。同学们观看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感慨万千,纷纷表示要将心中感恩化作学习动力,他日也要勇挑时代的大梁。

铭记那年武汉的春天

——《中国医生》观后感    

高二(1)班 王沛宇

或许是因为这些事离我太近,就算是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依旧令我泪流满面。

观看这部影片时,脑海里回忆喧嚣,往事成了碎片,并且以光的速度来回闪现,不断与眼前被演绎的桥段重合,交织,共舞。

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在这部影片里被一一演绎,没有戏剧式的过度刻画,更多的是在实打实的叙述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被一抢而空的药店,在封城前想方设法逃离武汉的人们,无章法地不断冲入医院的人们,还有类似对医生“见死不救”的质疑,无一不暴露着人们面对疫情的恐惧,不知所措。我在看到这些场景时,会气愤,会无奈,会觉得他们无理取闹,但我却能共情,如果我在当初的武汉,我也会害怕得丧失理智,也会为亲友朋友一个个被病毒吞噬无力地宣泄苦楚。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民族。”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有能站出来的,敢于承担的伟大人物。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没有光亮的走道里,盛满了放置尸体的黄色布袋,它让我不禁惋惜生命的脆弱。呈指数次上升的感染人数,短时没有方向的治疗方案,奇缺的防护物资,拔管成功的快要痊愈的病人在无声的早上死于心梗,这些冲击着我这个观影者的心,我提起一口气,感觉有人正掐着我的喉咙,连我都感受到无助,更何况当时的医护人员呢?每次这样一想,眼泪都会不禁噙在眼眶。

但看到文主任站在桌子上维持秩序,临危不乱的张定宇院长,住在车上的医护夫妻,清秀的脸上全是口罩压出来的红痕的小护士,独自练习拔管插管的实习医生,在影片中,他们是一个个,但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就是一群群。他们在万家团圆时毅然逆行,他们憋尿半天只为省下一套防护服,他们敢于尝试拔管去突破瓶颈,他们在面对希望破灭时多数人没有做逃兵。我不知怎么形容他们,大概就像是那院子里,可以抓住的,看得见的光。

当然,从五湖四海逆行而来的医疗队,各个医院各个省市调配的物资,还有那些陷入恐慌但依旧保持理智,好好居家隔离的群众,这些一群一群可爱的人,都在向祖国,向世界,展示着他们代表湖北,代表中国的打不倒的韧劲儿。

现在,上海的疫情正在叫嚣,我们也依旧没有放弃斗争。谢谢政府在一些家庭抱怨弹尽粮绝时送来的保供物资,谢谢那些在温暖的4月帮我们搬送物资的大白,谢谢那些每天拧试剂瓶导致手都磨烂的医护工作者,还有那些乖乖隔离,依旧热爱生活的市民。我想向他们竖起影片中,代表生与爱的大拇指。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有这样的你们和我们,我相信我们能够战胜疫情,相信我们能永远守住那年武汉的樱花。

再读《白雪乌鸦》 感悟我的成长

高三的同学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两次遭逢疫情,上一次还是高一新生,当时读书节的推荐书目是《白雪乌鸦》,很多同学写了读后感;现在大家正在为高考冲刺,疫情带来了突然的考验,又逢读书节,再读《白雪乌鸦》,读出了别样的人生况味。

WDCM上传图片

以灼热之心,燃枯槁之木

高三(2)班 张瑶

我从未想过疫情会离我们这么近。

自两年前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到如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渗透至方方面面。现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如浮萍般在名为疫情的风雨下飘摇。

两年前,高一的我其实并未对疫情有实感。当时的疫情是集中式爆发,它离处在上海的我们过于遥远。当时的我们被封控在家中,唯一能接触外界的媒介是网络。当时铺天盖地宣扬的是抗疫英雄和抗疫成果,较少提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因而更为疫情的体验感蒙上了一层纱。当时的我走马观花般地阅读《白雪乌鸦》,对书中描写的生活无动于衷。

直到今年3月,突如其来迅速蔓延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我恍然间意识到,封控下的生活与《白雪乌鸦》中的日常何其相似。我此前从未想过,在书中出现的社会乱象,有朝一日会在我们身边出现。小说中巴音暴毙后,人们才得知是鼠疫爆发。先前同情巴音的人,无一不痛恨他;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一不慌张起来。正如人们对于“密接”和感染者的态度,或是嫌恶,或是畏惧。究其本源,是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后来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如纪永和一样倒卖物资,甚至哄抬物价的人。反观现实,难道没有这样的现象吗?这些人披着抓住时机的虚假外衣,向世人展现其贪婪内核。

但小说的立意并非是向我们展示阴暗面。疫情对人的日常生活造成风卷残云似的撕裂、摧毁,迟子建却将鼠疫下人们的生活描摹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我恍然大悟,《白雪乌鸦》中日常生活象征人们对生的希望和渴求,象征人们对未来的坚守与信心,象征人们对死亡阴影永无止境的反抗。揆诸当下,我得以窥见匿于平凡的人性及疫情下人们真正的生活状况。

近期穿梭于各个社区的“大白”实则大多亦为年轻人,他们由于身着相同的防护服而显得不起眼,但他们的工作是抗疫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凭着自己满腔热血,踏过一切艰难险阻。火中取栗的他们只为贡献出一丝力量,助力抗疫的成功。在平日里,他们无疑是渺小的、平凡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千万万个他们聚在一起,就能燃起属于新时代的炬火。

“人性如同一条河流,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见阳光,也会看见阴影。人心在灾难面前,无所遁形。”托尔斯泰如是说。疫情如同一面镜子,使人们减缓脚步的同时,给了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社会的机会。无论是居家生活,抑或担任志愿者,都是一段鲜有的,可供磨砺、提升自我的时间。于是他们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因而媒体应当把握时代脉搏,将镜头转向日常,把时代的话筒交给大众。让春朝之花于明日肆意盛放,让世界倾听雏凤之音。

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年轻人以灼热之心,燃枯槁之木。

读书时节

华理科高一直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本次云上读书节,家校联动,推动“书香校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彰显了阅读的磅礴力量。

第21届华理科高读书节

获奖名单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