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11 12:54:04
来源:上海大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王淑胜
7月10日,申城发布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上海市中心城区气温已达40℃,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但却影响不了上海大学这个不惧高温、可以7x24小时在岗的核酸采样“小能手”——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
近日,上海大学依托上海科教资源,充分发挥机械、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机械工程”国家一流学科优势,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这也是上海高校独立自主研发成功的第一台全程无接触、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核酸采样机器人。
科技抗疫赋使命、上海大学勇担当。上海大学核酸采样机器人具有“全自动、非接触、大通量、高快速、云监控”等特色,它将灵巧机械臂和小型自动化生产线有机融合为一体,从拭子剥离、定位夹取、试管上位、试管扫码、口腔采样、样本剪切、试管下位到采样末端部位消毒等全流程实现了真正的“全程自动化”。
现有国内外发布的核酸采样机器人样机,大多将采样者头部接触式固定,并且往往会设计“咬口器”让采样者咬合以方便机械臂在固定孔位操作。
技术研发团队知难而上、勇于挑战,决定采用“全程无接触”理念,来顺应采样者的心理习惯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创新性地采用拟人化机械臂倒挂形式,节约了底部作业空间;灵巧机械臂和自动化生产线“完美配合”,实现了多节拍同步,提高了采样效率,最高采样效率可达22秒/次;另外,智能友好的音视频人机交互界面系统大大增强了采样者体验。“云端远程监控”随时掌控采样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保障核酸采样机器人高效稳定运行。
上海大学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由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和转化医学院的骨干教师成立联合工作组,由陈方泉书记和于瀛洁院长任组长、苗中华副院长任执行组长,以及机械、控制学科的精兵强将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对核酸采样机器人研发项目十分重视,亲自指挥和部署,时常来到研发一线指导工作,鼓励大家科研坚持问题导向,肩负社会责任。研发团队历经整整60天的日夜奋战,克服疫情封控带来的重重困难,连续攻克了视觉触觉融合感知、口腔三维建模、视觉定位校正、受限空间机械臂路径规划、多节拍同步伺服控制、视触觉闭环控制等10余项关键技术。
全体研发团队成员和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从概念设计、模拟仿真、方案论证、机械设计、技术攻关、软件开发、机械装配到联合调试和试运行,独立自主成功研发上海大学第一台全自动非接触核酸采样机器人。
事实上,对于团队成员来说,除了高标准、严要求带来的技术瓶颈,还要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研发团队只有3位老师在校内,其他成员只能居家办公,线上协助,凌晨两三点的腾讯会议室成了他们最熟悉的办公地。
上海大学核酸采样机器人的快速研发得到了各位校领导、机关部处和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体现了学校“科学攻关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迫切的问题去”,彰显了集体智慧和“上大速度”,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上大力量”,在推进学校重大任务中有效践行了有组织科研。作为具有红色基因的上海大学,正值建校百年之际,上大人在战“疫”中展现了“思想觉悟过硬、工作作风过硬、技术水平过硬”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