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陆行中学北校:博物通达 玩转“博物馆+”丨浦东新区第十二届教学展示周展示活动(中外融通国际化课程专场)

时间:2022/11/21 15:40:14

来源: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WDCM上传图片

2022年11月17日下午,浦东新区第十二届教学展示周展示活动(中外融通国际化课程专场)在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进行。浦东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师代表共计50余人,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副教授、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吕翠红主任、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合作交流部董赟副主任莅临现场指导。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负责人艾琼主持了本次活动。本次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博物通达,玩转博物馆+”。

一、课堂呈现,打造生动的博物馆+课程

徐青澜老师展示了一堂博物馆课《我们相约青铜文明》。此课为学生在学校博物馆+课程“我们和青铜文明有个约会”近期阶段学习中的成果展示,展示包括学生去参观上海博物馆青铜展的感受、根据古文物而衍生出的相关艺术创作的作品及感受等。

WDCM上传图片

学生围绕着“去博物馆的路线设计”、“参观博物馆的感受”和“如何完成学习单”,介绍了课前期参观青铜博物馆博的所听、所看和所悟。在活动中,学生具体展示了参观博物馆后,自发衍生出的基于博物馆的社团实践探究活动的成果:DIY制作的彩泥木板仿青铜工艺品——用自制天然颜料绘制口罩上的青铜纹样。学生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在参与活动中也有了自己的体验与所悟。展示过程中,由15位社团代表戴着自己小组绘制的青铜元素口罩的走秀活动,将本课推向了高潮。这也是学校将上博青铜特展参观与学生主题探究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地探索与尝试。

WDCM上传图片

二、实践分享,凸显博物馆+课程的活力

胡铮校长做了主题为《博物通达,玩转“博物馆+”》微报告,介绍了学校自2018学年开展的“走进博物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课程,与校外生活,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线上和线下的实施途径。线下以三个课堂为阵地,多角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无边界、多种形式的学生学科实践或探究实践活动;线上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活动资源,开展基于博物馆的艺术普及教育。目前,学校已经成功开展了“我的自然博物馆之旅”、“我与青铜有个约会”等五项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实践之旅的将博物馆深厚的文化资源与思想道德、生命、艺术等教育紧密结合,用文化正能量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WDCM上传图片

三、专家点评,关注学校后续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庄瑜副教授进行了点评,在肯定学校的成绩,为学生的风采点赞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高屋建瓴。其一,建议学校在研发和实施博物馆+课程中,关注新课标,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的融合;其二,建议与课后服务相结合,主动与相关博物馆联系,将博物馆资源引入学校,加强博物馆的驻校服务,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实践活动;其三,建议在博物馆实践活动开发的过程,结合每年的博物馆日主题,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上海特色和学校校情,制定学校年度博物馆实践活动主题,并形成完整体系的博物馆实践活动体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的制定。

WDCM上传图片

吕翠红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她认为博物馆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开放、更多元、更充满乐趣,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会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这与中外融通国际化课程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她还建议学校打造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内博物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时空的无边界,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从校园到博物馆,时时处处皆可学习。

WDCM上传图片

博物馆是人类智慧殿堂,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最佳场景之一,它让学生的学习在丰富的探索场景中自然发生,带领学生博览和领悟真实的世界,在文化传承与实践探索中遇见未来。博物馆+让学生与世界生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