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大师课堂”在复兴高级中学拉开序幕 ——“卫星冠名”赋能虹口区科技拔尖人才培育

时间:2023/9/17 14:29:23

来源: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为了帮助青少年在人生关键阶段树立理想、培养志趣,虹口教育通过卫星冠名、区馆合作、大师课堂、“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等一系列创新的工作举措,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不断深化推进彩虹计划·科学素养工程,让虹口学子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拓宽科技视野、提升科学素养、激发科创潜质、确立价值航向。

9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关工委、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承办,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协办的“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的新发展暨“仰望浩瀚星空探寻宇宙奥秘”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来歌堂隆重举行。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科协普及部部长周勇,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常华阳,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瞿建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姚正,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琰,虹口区科委四级调研员杨青松,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陆磐良、副校长赵灏,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书记、副主任田健,四象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李昊昕及专家们出席。

观礼卫星发射 走近“遥感”世界

WDCM上传图片

今年5月的科技节上,“虹口复兴号”卫星冠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复兴高级中学、虹口青少中心、四象科技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虹口区科创人才培育注入新能量。在“仰望浩瀚星空探寻宇宙奥秘”展示环节上,来自复兴高级中学的万璐辰同学作为“科创小达人”代表,向现场嘉宾分享了今年暑期与同学们共赴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卫星研学夏令营、学习空间技术科学知识、观礼“虹口复兴号”卫星发射的经历与感想。

WDCM上传图片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卫星冠名”是今年虹口科技教育工作的新作为,充分发挥了多方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后续,三方将继续合作共享空间技术相关的资源、课程、活动等,以兴趣激发动力,让科学更接地气、更贴人心,从而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科技拔尖人才。”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院士带来题为《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的新发展》的科普讲座。吴教授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世界各国的载人航天活动以及逐渐成熟的商业航天市场的情况等。他用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空间科学的发展史,也激励同学们一定要保持好奇、积极思考,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方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卫星冠名,为优秀苗种输出厚植沃土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继三方合作签约后,虹口教育通过多举措推进“卫星冠名”相关工作。一方面,大力推行“走出去”,通过策划开展卫星研学营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们的学习场所从校园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一步步走近“遥感”世界。另一方面,积极尝试“引进来”,把科普资源向校内聚焦,以学生发展为靶向,协同开发空间技术育人课程,进一步推动人才的早期识别,助力人才茁壮成长。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据悉,今年8月下旬,遥感卫星课程已经在复兴高级中学落地。辛子瑜、吴与伦、林彦嘉等8名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重力卫星监测华北平原“漏斗区”》、《测高遥感卫星重力场的构建在海洋资源勘测中的应用》、《冰山均衡调整》等8份关于卫星技术在海洋与农作物方面的应用创意课题。卫星系列课程的实施不仅为同学们增添了一段充实经历,也为他们将来的科创攻关奠定了扎实基础,更为虹口区科技“优秀苗种”的输出厚植沃土。

大师课堂,做好“双减”的科学教育加法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复兴高级拉开巡讲第一站的序幕,该活动将不定期邀请“两院”院士、科学家以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形式巡讲各区中学,通过院士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

WDCM上传图片

与此同时,虹口区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深化推进区校联动,已于上半年启动了“百场科学家大讲坛”,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活动通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和数字资源入校共享两种形式开展,持续全年,从而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和影响力。

后续,虹口教育将继续立足“大格局”,搭建“大平台”,深化推进“三全育人”模式,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顶层设计、打通成长通道、探索培育模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努力培养更多“科创新一代”,从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