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9/24 13:50:23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迎来了第14个年头。今年的主题为“荟萃上海 添彩有我”,活动以上海城市底蕴为线索,聚焦社会热点,展望未来发展,积极推进全龄友好的科普教育与终身发展。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主办,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承办,上海市林业总站支持。该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共计吸引近2万个家庭、约5万人次参与。活动致力于打造了一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区、家庭科普新文化,是上海家庭、社区老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9月23日,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副处长孙桂芳、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夏瑛、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韬、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巍清、李嘉栋参加了2023年的市级活动,并与亲子组、老年社区组代表共同启动决赛,共计5个项目展开了现场展示与比拼。展示作品可观赏性与竞技比拼的紧张性交相辉映,绽放在金秋的校园之内。
在“解码上海‘味道’”海派文化摄影创作中,每一帧镜头的定格,都展现出上海独特的海派韵味。在近4个月的时间跨度中,亲子家庭与老年朋友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富含上海城市人文底蕴的影像,解码身居上海所体验到的别样“味道”。在活动现场,从全市五千余幅作品中精选而出的63幅作品以静态展示的形式展出。
错过了最美人间四月天?别怕,我们有想法。在“趣享生态家园——湿地乐园设计”项目中,一个个湿地乐园模型不仅再现了春花的烂漫,更有夏荫之浓郁、秋色之绚丽、冬景之苍翠。在兼具生态保护、游览休憩于一体的湿地乐园的规划中,打造生态、绿意,畅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松江区洞泾镇老年学校张戍星阿姨专心研究铝皮画制作。她的作品用废弃的易拉罐刻画、碾压突出作品立体效果,勾勒出湿地乐园的满目翠绿,生机盎然。
群众智慧助力,城市更显魅力。在“再塑城市空间——城市家具设计”项目中,我们以城市为“家”,为街巷构成的“会客厅”焕新美颜。路灯、车站……在思维的悦动中,一项项作品将科技发展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结合,共同酝酿城市的幸福温度,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徐汇区建襄小学季圣哲同学以城市小主人的姿态,和爸爸一起将装饰审美与功能应用相结合设计了以上海市花白玉兰造型为原型的城市家具——可变换造型的公共座椅。花瓣形状的椅背收拢时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雕塑,打开时则成为可供休息的公共座椅。
时尚,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穿衣有讲究,低碳亦有道。“打造时尚之都——低碳服饰T台秀”从材料赋能、设计赋能,将家中简单材料、废弃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让我们的服装常变常新。在小小的T台上,国潮涌动,潮流汇集。服装常换常新,低碳理念驻留心中。来自嘉定区武宁路实验小学的李一歆同学带着妈妈一同走进嘉北郊野公园,在大自然中寻找创意与灵感,变“废”为宝,共同设计了一件孔雀尾羽裙,来传达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亲子组选手对自然之爱的服装设计中,也传递出浓浓的少年成长和亲子之爱。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的印记也始终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重走红色印记——‘模’力竞技场”,将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与科学思维相融合,在现场完成“纸滚”制作中培养科学思维,在推动“纸滚”模型翻滚前行中,重走红色印记。
面向更广泛的市民,延伸科普活动的触角。十四年岁月,“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依托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以沉浸式协作的实践,厚实科普教育的内涵底蕴,积极推进发展全龄友好的科普教育和创新优化的终身教育,扎实稳步推进主题表现更新颖,形式设置更丰富,参与群体更多元的科普品牌建设。科技日益革新、科学氛围渐浓,校外教育也将持续推进科普兴教,履行校外育人的责任,激发市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启科学普及新局面,为建设科创上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