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中职]工业技术学校:破解难题对接需求,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时间:2023/10/9 9:50:3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围绕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其中,《实施方案》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等一批新兴专业,有效推进学科专业体系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适应。

在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系列政策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航天领域智能制造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我国的航天制造业持续保持人才结构性需求,实现了教育与产业合作共赢。

产业发展提出人才新课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航天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火箭发射量攀居世界第一,发射种类从运载火箭、卫星等延伸到星、箭、弹、船等多个领域,产品加工难度、质量要求同步提高,生产制造模式发生根本变化,逐步过渡到以多轴加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

WDCM上传图片

与此同时,上海经济建设提出了“打造高能级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上海航天承担着大国重器的设计制造使命,需要一支跨专业跨领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然而,航天领域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和从业人员培养模式单一、定位不准及核心职业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核心课程主要根据学科体系设置,与智能制造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存在脱节;人才培养仍以学校为主,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亦不多见,尚未完全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掌握单一加工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校内实训设备、实训项目与企业运作差异较大,校内外实训实习环节尚不能一体化。

面对这些掣肘航天领域智能制造发展的现实难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开始合作,于2019年正式形成“学校+企业”命运共同体,联合打造航天领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手培养专业人才。

融合出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为应对航天工业发展对中职生培养目标匹配度、培养成效适用性带来的挑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针对航天产品高新技术密集、产品质量零缺陷、工艺规程能力、精神品质要求高的特点深化实践探索,成功破解航天工业人才培养从服务传统制造转变为适应先进加工制造的关键教学问题,创新了改革理念,形成“三共同三渗透”校企合作精准培养模式与育人机制。

WDCM上传图片

这一育人机制处处体现“融合”特色。首先是“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渗透航天精神”。校企双方紧贴航天加工制造业发展,合作推动以适应航天工业发展需求的多轴加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和以航天精神、产品质量零缺陷意识为代表的职业素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规格。

其次是“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渗透先进技术”。校企共同围绕航天加工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将航天技术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核心能力相对接,开发涵盖“行业标准-职业能力-企业产品-学校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新增课程10门、调整课程36门、开发教材16本,成为上海首个开发增材制造课程、编写多轴加工教材的学校;与航天合作开发虚拟仿真软件22套,以适应航天制造业关于先进制造设备和高端编程软件的教学和实训需求。

WDCM上传图片

最后是“共同运作产教融合基地,渗透质量文化”。学校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打造了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定制式、共生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确切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要思想。通过基地的运作和双方的共同努力,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问题,为职业院校、上海航天及社会其他行业提供长期发展所需求的技能人才。

成果斐然形成人才新局面

这一轮产教融合以来,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共为上海航天培养了300多名毕业生,成为其招聘技术工人的首选,多人成为航天重器关键部件加工核心团队中的技术骨干。

WDCM上传图片

产教融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也更加强有力推动了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依托航天领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地下辖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获批为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项目,学校还牵头成立了上海市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并成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人才培养能力已获得广泛认可。产教融合还促进了师资能力提升。基地已成为上海市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孵化基地,为全市各级各类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目前已达到77%。

除了为航天事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学校还通过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制定了数控、模具人才标准,开展社会认可的岗位人员培训工作,成为行业较为权威的评定组织,同时开展面向中职和高职数控、模具专业骨干教师的专门化培训,真正形成了“企业离不开、业内都认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