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静安]风华初级中学:创生“实践智慧” 抵及“知行合一”——“实践性学习活动”展示暨第二次“未来学校智造局”活动举行

时间:2023/7/3 14:05:5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活动背景

为探索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学校型态,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未来学校”研究项目组成立了优秀成果持续发展共同体,从“品格养育”“聚焦学习”“适性敏捷”“知行合一”“激活创新”等方向探索未来学校的设计边界。近日,项目组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举行第二次“未来学校智造局”活动,以“初中学科实践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成果分享为载体,以世界咖啡法式互动研讨为形式,激发项目学校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涌现和汇聚“未来学校”的“集体智慧”。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优秀成果持续发展共同体成员校校长和负责人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未来学校研究项目组专家、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徐梦杰博士主持。

WDCM上传图片

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整体分为教学观摩、创新方案分享、世界咖啡馆互动三个板块构成。

环节一:教学观摩

活动呈现了两节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分别为“表达表现类实践性学习活动”——何郭萌老师《如果雕像会说话》和“实验探究类实践性学习活动”——石超老师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WDCM上传图片

环节二:创新方案分享

风华初级中学执行校长林文琴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学科实践性学习的探索境脉,即通过聚焦学科实践,创新学习活动设计,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个体经验之间的联结。

风华初级中学金雷副校长全面介绍“素养导向的初中学科实践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学方式创新方案”,分享学校对未来的理解、创新缘起、底层学习理论、实践性学习原型及其趋于精熟的解决方案。学校秉持“全覆盖”“深融合”“易嵌入”设计原则,通过“切入性事件”“主导性问题”“自主性探究”“持续性体验”“表现性成果”五大活动要素,开发全学科活动属性表设计支架、问题设计“五步法”、伴随式评价工具、138个案例资源包、共生式研修课程和学习活动实施引导数字化平台,结构化展开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使学校“尊重差异,促进成长”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教学理念落地。

环节三:世界咖啡馆互动

WDCM上传图片

着眼于实践性学习的深化和常态化,交流研讨环节分解出四项议题,即“确定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开发适切多元的学习评价”“学习情境和体验的设计”和“学科实践的长效支持”,项目组成员分小组依照世界咖啡法与六顶思考帽结合模式开展研讨,生成设计共识。经过讨论,卢湾高级中学的梁阅、风华初级中学万萍、同济附中李超老师、育才初中朱枫老师将本组研讨形成设计共识,和大家进行分享。

“智造局”观察员,项目校上海市延安中学马越书记,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主任对本次活动中生成的创意进行梳理,联结实践性学习、知行合一与未来学校设计。

活动成果:“知行合一”学校创新设计共识

通过本次活动,项目组在未来学校创新设计上达成以下十点共识:

共识一:学习的本质是知与行的动态转化与一体融合。知行合一,让孩子从“知识获得”到“实践转化”,“做中学”“做中悟”“做中创”,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是“未来学校”创新设计的逻辑起点。

共识二:“未来学校”应深化对“实践”的理解,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学习活动,才能符合“实践”的特征;“未来学校”应深度整合课程,给予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和内容的支持,设计出学生“做中学”的发展路径。

共识三:“未来学校”推进“知行合一”,需要对当下教育问题保持敏感性,即要回应当下知识学习和素养培育脱节;单一科学习多,大概念问题解决少;认知学习和情感学习二元分离等一系列问题。高水平的“知行合一”教育能在学生轻负担地完成学科学习的同时高质量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共识四:“知行合一”的底层理论源泉,不仅来自教育哲学中的“实践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传统,更可以从学习科学研究成果中获得支撑,譬如知识转化理论、神经科学研究、设计思维理论等。

共识五:促进“知行合一”,“教学目标”设计应注重“重构、选择、共情、可视”等原则,关注全人教育,特别是交流共情、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也要关注把文化素养也融入到课程学习目标之中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完善人。

共识六:促进“知行合一”“学习情境和体验”设计应注重“长期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原则,让学生具身性地投入,在过程中积极地情绪状态,适性学习发生。为此,情境的真实有趣、挑战性任务、项目化学习都是可用的手段、工具。

共识七:促进“知行合一”,学校需要保持定力和耐心,“试点学科(年级)突破,形成基本共识”“全面全员推进,构建活动体系”和“建立支持系统,落实常态实施”,或为重要路径。

共识八:“知行合一”要走向“优质”,课堂教学需要对内容、进度、学生认知过程等在前端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不断迭代优化,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教学的要素、流程、样态。

共识九:“知行合一”要走向“深入”,评价是关键突破点,实现常态化、多节点、及时性的评价愿景,需要嵌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手段,建设综合数据库,着力发展教师评价理念和技能。

共识十:“知行合一”要走向“常态”,教师是关键,需要教师要认同“知行合一”的育人价值,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提升课程意识,变革教学方式,跨界学习,保持研究和创新的专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