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30 10:19:2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3年11月27日下午,浦东新区教育局UP读书社、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领导和师生,走进唐镇小学,和芦芽文学社的社员一起开展了一次愉快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由UP读书社社长杨仕斌主持,UP读书社、芦芽文学社社员参加。唐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楼坚、党政办主任、工会主席陆英,以及正在教育局党政办公室挂职锻炼的课程教学部副主任陆燕华出席活动。浦东新区教育局党政办副主任申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爱香、学生科科长蒋文斌、木偶专业木偶表演教师虞悦莅临指导。
戏里戏外 如梦如幻
11月下旬,杨仕斌老师向芦芽文学社分享了UP读书社的推文《金秋十月,赴一场木偶之约》。芦芽文学社的老师们欣赏精彩的小视频,阅读优美的文字,都被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木偶表演专业2021级毕业汇报演出惊艳到了。童年记忆中简单的木偶,和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可以变得这样华美神奇、如梦如幻。他们看着看着,不觉呆了,人似在戏里,又似在戏外……
学习交流 声入我心
活动伊始,杨仕斌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老师们跟随杨老师朗读的声音,仔细阅读文中的内容,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
学习理论之后,唐镇小学芦芽文学社副社长张宇昊交流了他的学习体会。张老师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联想到主题教育,他提到学校的主题教育与宣传思想工作相结合,与读书活动相结合,紧扣红色主线,开展好“三个链条”活动,努力传播党的意识形态主张。联想到唐文化节,表示学校举办语言艺理文化节,让唐文化渗透入孩子心灵,就是为了引导大家听党话、跟党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发展唐文化,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戏曲学校 艺术殿堂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的艺术形式,木偶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刘爱香介绍了戏曲学校的专业,最后提到学校在2014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在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很多活动,并请学生科科长蒋文斌介绍基地的工作。
全体与会人员人手一册《传承基地课程简介》,跟着蒋科长的介绍细读宣传册上的内容,一下子被谷好好、张军、史依弘、王佩瑜、蓝天等名字吸引住了,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纸上的艺术殿堂,走进传承基地,了解木偶戏、水袖、音乐剧等课程。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木偶专业木偶表演教师虞悦和两名学生一起,讲述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关于木偶人的故事。虞老师非常感恩学校在非遗道路上的坚持,她坦言木偶是一种比较冷门的艺术,学校为了传承发展木偶艺术竭尽全力,让师生们收获到传承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自己也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两名学生都表示刚接触木偶的时候,感觉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木偶很有魅力,和木偶相处时间长了,会形影不离,每天一起工作,一起学习生活,希望今后能把木偶艺术传承下去。
UP读书社、芦芽文学社的社员和木偶专业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交流过程中,虞老师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木偶是一门综合类专业,除了学木偶,还要学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课程,要兼顾专业和文化。她表示木偶可以做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可以做人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实行“人偶合一”的演法,演员和木偶进行融合性的表演。她也提到跟木偶演员相比,木偶制作和木偶道具制作专业更稀有宝贵,制作的人才一直在紧缩,非常珍惜和感谢老师傅对她们的帮助。
杖头木偶 川剧变脸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两名同学分别展示了杖头木偶和川剧变脸。女同学俊眼修眉,举着杖头木偶站在观众面前,通过气息和动作把情感和神韵传递到木偶身上,水袖舞动,顾盼间,自有风情,一低头,似有无限心事,惹人怜爱。再来一个多情的公子,便可上演宝黛爱情故事。谁知却来了一个彪形大汉表演川剧变脸,小姐掩面而去。男同学充满青春的气息,把“国家一级机密”运用得淋漓尽致,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虞老师指出川剧变脸代表着人物性格内在的体现,两种心理的一种结合到了木偶身上,木偶可以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情。
虞老师轻柔悦耳的声音、娓娓道来的讲述,勾起了观众们对阿凡提、崂山道士、神笔马良的童年记忆,并且在这种晨曦般的美好感觉里,了解了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皮影这四大类傀儡的分布情况。虞老师演示说明了练功偶的操纵方法,并邀请读书社的老师上台进行体验,体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后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戏曲学校,走进剧场,更多地感受木偶艺术在中国梦中演绎了2000多年的心灵史。
浩瀚书海 遨游无尽
杨仕斌老师请大家根据读书活动和木偶艺术展示,谈谈自己的感想。唐小芦芽文学社蒹葭小组组长富吉会交流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他从“开展教师共读,推进整书阅读”“建立文学社团,提升文学素养”“请进专家讲座,引领读书成长”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表示UP读书社和芦芽文学社一起感受传统文化,激励稚嫩的芦芽浸淫传统文化,磨练砥砺;走进浩瀚书海,遨游无尽。在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在戏曲学校师生传承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在UP读书社的带动下,老师们会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会把校园变成一间完美的书房。
思想碰撞 智慧激荡
UP读书社的老师们从“国外的木偶有些什么不同”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和戏曲学校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觉得三位演员的眼神特别有光彩,希望能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欣赏到这样的艺术。他们认为木偶从形体和音乐表达上,都可以跟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通过“人偶交流”的形式,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他们希望戏曲学校和中小幼都能多互动,给孩子多一些接触国粹的机会,希望非遗能传承下去,不要让未来的孩子看不到这么有趣的东西。
楼校长觉得小朋友了解《木偶奇遇记》,但是真正好的木偶在中国。他表示刚才的展示使自己对木偶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在学校里普及木偶艺术,孩子肯定会非常喜欢。课程教学部副主任陆燕华感谢杨老师给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她觉得学校有很多社团,木偶戏的门槛能否适当放低,让专家进入校园,开一个特色的木偶戏社团,从娃娃抓起,他们可以观看,可以玩,可以体验。
领导讲话 传承创新
楼校长感谢教育局、戏曲学校把“上海非遗”带进校园。他表示今天发现了木偶艺术的博大精深,自己来到学校以后,想从“唐”字上做文化,考虑到习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重要发言。原来唐文化从历史文化、唐朝文化着眼,看了木偶戏之后,有了新的启示。他觉得这是很好的非物质文化的产品,如果孩子从小就根植于对传统艺术的热爱,长大肯定会把很多好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皮诺曹只是视线里的一小部分,他们会为中国有这么好的传统艺术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希望未来加强合作,也希望戏曲学校到唐镇小学和小朋友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木偶戏。他代表全校师生欢迎戏曲学校的师生多来学校。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生科科长蒋文斌讲话。他觉得老师对于戏曲,对于木偶喜欢的程度,自己完全感受到了。他替正在外面开一个线上会议的刘书记表个态,这是教委给到的普及的任务,要不遗余力地完成;希望给浦东的师生带来一些,平时可能接触不到或者接触比较少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提到基地把戏曲以外的一些新兴的艺术,例如音乐剧,都发展得很好。希望今后相互沟通,把这些东西带过来,给师生增加一个成长的艺术课堂。
浦东新区教育局党政办副主任申珊讲话。申主任认为这种交流合作的平台很重要,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基地是一个辐射、普及的平台,机关党委成立读书社,也是希望机关的年轻干部更加快速、专业地成长。今天这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内容、读书社的活动和形式,都是为了传承和创新。对于机关和学校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来说,要传承“立德树人”事业的价值目标,把传统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创新形式的思考和呈现。对于局机关工作的同志,在工作当中学习思考,做好面上的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几个维度同时对机关干部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的形式、传承创新的主题。对每个同志来说,既收获了文化、学习的盛宴,也对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创新工作的延伸,提出了挑战。自己也是边学习、边体验、边思考,更好地把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出实效。
人偶虞悦 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围绕“人和偶”的关系展开非遗传承的话题,畅所欲言,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愉悦。木偶仿佛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脸上有了红晕。杨仕斌老师再次感谢唐镇小学准备专业的本草堂的活动场地,感谢戏曲学校的师生呈现精彩的木偶文化,感谢申主任百忙之中给UP读书社、芦芽文学社这次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活动做指导,并邀请全体与会人员在“本草堂”的背景下合影留念。
文学气韵 情感生命
UP读书社、芦芽文学社的世界里也有木偶。练习写作就像雕刻一个木偶人,把它雕刻得有胳膊有腿,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用成语来形容就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读书让人觉得身上渐渐有了文学的气韵,语感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个时候,对着文章这个精雕细刻的“木偶人”吹一口气,它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