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14 17:43:24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作为百年老校,嘉定一中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以“追踪前哲、认识时代”为校训,长期坚持科技教育,形成了“科学至上、争存图强”的校风,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如何培育创新人才?让我们来看“小科学家们”能在一中参与的科创课程和别样的创新体验吧!
嘉懿科创课程
嘉懿科创课程依托嘉懿创新思维广场,由数学与逻辑、物理与工程、交通与AI、编程与信息化、生化与医学、数码与创意6个纵向布局的课程群组成,涉及科创课程23门。嘉定一中科创课程构建了“知能—理解—应用”三个进阶式的学习阶梯,围绕丰富的科创课程内容,以知能层关注强基,理解层关注问题解决,应用层关注迁移与创造;从“知能学习”到“素养学习”,满足大家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联动复旦大学未来学者计划、同济大学苗圃计划、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社会实践基地等开放式“学习场”,助力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通过院士大讲堂、嘉懿通识课程、嘉懿科学论坛等科创活动,将院士、科学家和著名学者请进校园,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走进燃料电池”上师大研学活动
今天,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特色的活动与课程,快加入我们,成为嘉懿“小科学家”!
院士大讲堂
国家要在科技领域实现自立自强,中小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奠基作用。2023年起,学校开设了院士大讲堂,邀请院士开设讲座,让同学们走近科学家、走近科学,以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对所研究事业的执著热情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报国”的种子。
第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光辉
第二讲: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振堂
第三讲:中国科学院院士 卿凤翎
第四讲:中国工程院院士 庄松林
第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承纬
第六讲: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学础
学长感言
赵振堂院士的演讲主要关于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应用和发展。上海光源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其建设和发展成就不仅代表了中国在大科学装置领域的巨大进步,也为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树立了榜样。提问环节时,我询问院士交通带来的震动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赵振堂院士向我详细解释了各个时段、车型对科学装置的影响,介绍了上海光源的主动减震装置。提问结束后,很荣幸由我作为学生代表向院士献花。赵院士的报告使我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的坚持与奉献,更加坚定了我追求知识、参与科学探索的决心。
——高二(2)班 李竞然
(《透视物质内部结构的利器——上海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
我父亲就是从事化工行业的,我从小也会耳濡目染一些化学知识,所以对今天的讲座感到非常亲切。我觉得是好奇心一直在推动人类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乘风破浪,希望自己也可以永远葆有这份好奇心,在化学这一领域不断突破。
——高一(3)班 石承轩
(《化学是中心科学吗?》)
本次院士大讲堂使我受益匪浅,从沈院士口中我先是了解了前人对于电子的探索,如汤姆森在1879年在剑桥大学做实验时发现了电子,其提出的枣糕模型轰动了当时的物理界。其次,我感受到电子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硅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应用于集成芯片中进而产生了诸如电子计算机、电子手机等产品,沈院士还特别提及了当时各国的超级计算机,其相较普通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更高,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等特点。如今的超级计算机更是有运算速度平均每秒1000万次以上,让我感受到了科学进步的迅猛。总而言之,这次“电子的故事”让我对物理,对电子技术有了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我能在未来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物理的奥秘!
——高二(7)班 韩旻益
(《电子的故事》)
嘉懿科学论坛
嘉懿科学论坛旨在为“小科学家”们搭建成长舞台,以期能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有志从事科研事业的学生。
今年,首届科学论坛由8组共12名高二学生带着他们历时一年完成的课题走上舞台,向出席论坛的院士、教授、工程师、研究员等一众“科学大咖”汇报科研经历与创新成果。
学长感言
很荣幸参加首届嘉懿科学论坛,我们小组汇报的课题是基于RSR秩和比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华东部分省份的各专业发展程度,主要是通过建立RSR秩和比综合评价模型,直观量化地呈现华东部分省份的专业发展程度,为高三毕业生提供专业和大学选择的建议。汇报结束后,我们与专家邓路研究员进行了交流,经过他的点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就数据采集、数据精度呈现、变量筛选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本次活动中院士和专家的殷殷期望和悉心指导让我们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与信心,未来我们团队成员将会细心关注时代热点问题,保持科学研究的活跃思维和钻研精神,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深度。
——高二(15)班 祖宇轩
《基于RSR秩和比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华东部分省份的各专业发展程度》
非常有幸以课题研究者的身份参加了首届嘉懿科学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了院士、教授、工程师、研究员等一众“科学大咖”,感谢学校搭建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咖们零距离交流,汇报我的科研经历与创新成果。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力量,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对话中,我认识到课题研究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校门口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考虑客观影响学生到校时间的因素,也应考虑人的主观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成功不仅得益于有浓厚的兴趣,更要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着对于课题研究的赤诚之心,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社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高二(2)班 潘梦婕
《高中生进校时间与校门拥堵的相关性计算与解决方案的数学模型验证》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课程
学校将科创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普及科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此外,学校实施“一人一题”的辅导模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创项目中获得个性化指导,同时设立为期1年的培训周期,覆盖从课题选择、资料搜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到成果展示的完整研究过程。学校还积极与区内外的科研院所、高等学府及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研究内容和形式。
在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嘉懿学子斩获佳绩:荣获6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和11项专项奖。苏楚晴同学的项目《废旧面膜“强骨增韧”制作电池隔膜》入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学长感言
这次创赛,我收获良多,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明白细心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对我研究的水系锌电池的隔膜材料替换选择的思考拓展了我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对平时生活的观察范围;探究过程中克服遇到的问题让我成就感满满,也进一步推动我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例如旧面膜机械强度不够,在查询资料和老师的建议下结合了同样成本低廉的“玻璃微珠”。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与周边的参赛者一起交流探讨,为感兴趣的人讲解,老师们的询问和提议也让我认识到了课题其他的漏洞和不足。希望未来可以在青少年研究院和上海市材料科学与工程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的指导下,继续发现新的问题、探究解决新的问题,为社会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高二(2)班 苏楚晴
非常荣幸能够在本次青创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次比赛对我而言是一段不平坦的路。我开始时便因航班备降而错过了开题指导,这使当时的我感到些许气馁;中途,由于调查工作量的庞大,我也曾感到无助。好在有老师与父母的鼓励与支持,在我遇到困难时,与我一起面对;在我缺乏思路时,与我讨论激发灵感,陪伴我走完全程,最终完成了课题。这次参赛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样本量的重要性,正是对数百人次的调研,让课题有了真实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这次参赛经历是宝贵的,它让我对进行社会调研与科学创新研究的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次奖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学校和所有参与者的荣誉。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高二(1)班 李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