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5/30 17:03:4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沪新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2024年教育名家论坛以“践行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采用“1+4”模式,主论坛于5月26日上午举行,下午分设四个分论坛。“优质特色发展 共谋创新之道”——浦东教育名家论坛(高中分论坛)在上海市进才中学举行。来自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第二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特邀校长工作室等教育名家、特级校长们与浦东的骨干校园长们一起共享办学经验,共谋发展路径,共探教育未来。
上海市进才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根林分校校长胡杰,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吴晓勤,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校长丁建光,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校长陆旭东,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校长马淑颖,上海市沪新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龚瑞华,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校长孙政庭,上海市文建中学党支部书记范新龙,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副校长朱晓卉分别以主旨发言和“对话名家”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成果。
上海市沪新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龚瑞华主持“对话名家”圆桌论坛,与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校长孙政庭,上海市文建中学党支部书记范新龙,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副校长朱晓卉围绕高中优质教育的特色内涵、特色定位、特色打造与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校长马淑颖展开对话。五位校长的对话犹如一场智慧的碰撞,为在座的教育同仁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们围绕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深入剖析了特色教育的内核意义。
龚瑞华校长认为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和发展路径。她指出这一理念旨在打破传统的“同质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多元能力的人才。
龚瑞华校长进一步强调了特色凝练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性。她表示,特色凝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例如,沪新中学的“生命教育”特色已历经二十年,我们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遵循学生身心与认知的发展规律,尊重真实的生命成长,在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方法等方面系统构架,利用课题引领在各个领域推进,形成了鲜明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从生命的视角办一所充满自然味道的、洋溢生命气息的、让师生享受生命成长快乐的学校。学校从“生命”的内涵研究到依托蝴蝶的“生态”研究再到学习品质的“生涯”探索的几个阶段,始终围绕着“生命教育”这一背景,希望实现学校的“蝶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在谈及特色定位时,几位校长都表示,特色定位应该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既要符合时代潮流,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马淑颖书记就高中特色发展的“两大视角”和“三条思路”与校长、书记们进行深度交流。她认为,从学生视角而言,特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从学校视角而言,特色发展依循三条思路:一是基于办学传统的历史传承寻找发展优势;二是基于现有的优势资源支撑特色创建;三是基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回应人才发展需求。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实践过程,需要较长的办学积淀,需要学校聚焦特色,不断精进,久久为功。
嘉宾点评
上海市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张志敏作专家点评。他指出,每所高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兼具了时代特色、区位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色。在特色发展中,高中学校要着重解决好三方面关系:一是底色和亮色的关系,即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凸显学校特色优势;二是高原和高峰的关系,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筑牢特色发展的扎实根基;三是灯油和灯芯的关系,即培养素养全面又兼具个性特长的学生。他强调高中特色发展的路径,要坚持以素养为导向,以评价体系作为闭环,聚焦育人本质。
高中分论坛展现了浦东新区高中(职校)学校在特色发展和创新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彰显了教育家精神对浦东新区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和滋养浸润。浦东新区高中(职校)学校将以创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特色发展和创新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