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竹园小学: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领导专家莅临学校

时间:2024/6/7 22:10:1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科学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WDCM上传图片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竹园小学在党总支书记、校长娄华英的引领下,通过打造多彩科创探究空间,激发学生多元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近年来,竹园小学在《上海市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检测中,科学、艺术、语文、数学四个学科和领域全部名列新区前茅。学校连续三年均有学生入选由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创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即“丘成桐少年班”,证明了学校在普及性培养及创新人才培养两手抓、两手硬。

WDCM上传图片

细细数来,竹园科创教育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为培养创造人才搭建广阔的活动舞台,为学生将来立足世界,施展才华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浦东新区科创教育项目综评指数的直线上升到名列前茅,再到首次参加上海市教博会,学校在做扎实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成绩,呈现竹园科创教育的品牌特色,让竹园成为厚植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沃土。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6月5日下午,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陈强,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黄霖,带领湖北省宜昌市、江西省芦溪县、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组成的第9协同组科学教育兄弟实验区代表,莅临竹园小学张杨校区,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娄华英携学校管理团队全程陪同下,沉浸式感受竹园无处不在的科学教育味道。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科学教育无处不在 创新精神渗透于行

积极开展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整性研究,打造具有竹园特色的科创教育学校课程。陈强副局长肯定了竹园多维度、多视角、常态化的科创成果呈现,班级门口的科创墙,教室里的板报贴,午餐后的科技时光,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小机器人编程体验……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教育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看似不经意却扎扎实实地在课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创新培养人人有责 科学育人提质集智

为了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渗透育智提质,竹园的老师们达成创新培养人人有责的共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率先提升创新意识与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创造力发挥。

跟着小笋芽引导员的脚步,第9协同组的老师们开启了一段“齐·迹”之旅,走进校园空间中那一个个深藏不留的科学小角落。

WDCM上传图片

小笋芽引导员

WDCM上传图片

“齐·迹”之旅

中草药里的科学世界

一进校门,大家的目光就被一系列培植箱所吸引,番茄、生菜、紫苏、薄荷、金银花……五彩缤纷、品种繁多。今天的小小引导员同时也是植被种植员,说起种植、施肥、捉虫滔滔不绝,中草药种植不仅优化了校园的绿化环境,同学们还学习着创意种植、科技种植呢!

WDCM上传图片

足球赛上的机器人

来到一楼开放式空间,客人被一场特殊的足球赛吸引了,参赛的可是一群机器人呢!

WDCM上传图片

机器人社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以确保代码能够准确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使用Python语言,并借助ROS这个强大的机器人开发框架,通过一个个函数实现机器人的各个踢球动作以及奔跑,爬起来等动作,比赛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伴随着机器人运动随时摔倒,他们都能随时爬起,真正体现了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WDCM上传图片

图书馆里的AITA老师

漫步来到图书馆,一个个智慧学习机呈现在大家面前,王玉蒙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们为鸡宝宝设计一个既科学又有爱的家,孩子们与学习机中的AITA老师进行诘问互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问题意识,让孩子们在科技创新中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小课堂里的编程语言

陈老师带领笋芽儿们正在用图形化的方式教授编程,让大家感觉学习就像在玩积木一样,通过拖拽“编程积木”,让小机器人前进、后退、甚至转向!这种方式让大家觉得编程不再困难,每一次成功,都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编程探险。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跨学科教室里的多元学习

自然和劳技教室里,冯蔚和周秋阳两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学科进行分享,规范做好国家课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辅助学生形成科创意识的两门主要学科,打造好底盘,助力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WDCM上传图片

校园里的萌鸡保卫战

在二楼开放式空间,小笋芽隆重介绍了这场萌鸡保卫战,笋芽们将在21天见证生命奇迹的过程向大家进行了介绍,笋芽们亲眼见证了小鸡破壳而出,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表达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WDCM上传图片

教室里的AI缝纫机

学生们化身小裁缝,灵活地创造和编辑刺绣图案,积极动手参与穿针、引线,一起期待地见证AI缝纫机的神奇之处——自动化刺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AI缝纫机的便捷和速度,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随着提升。现场的客人们啧啧称赞。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手心里的激光雕刻

利用电脑操作使用激光雕刻机,不仅提高了小笋芽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现场,顾逸凡老师向领导专家们详细介绍了社团的学习内容和教学体会,鼓励同学们在不断尝试、调整和优化中创作出满意的作品。这种不断探索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就是科学教育最美好的呈现。

WDCM上传图片

打造大科学课程 

人人都是科学教育工作者

WDCM上传图片

在二楼会议室,党总支书记、校长娄华英介绍了竹园三年来的科创经历,她娓娓道来又感慨万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就是要多引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科研的过程方法,注重思维培养,提升科学素养。

一是多元化培养教师

上好科学课,好环境重要,好老师更重要。培养科学老师上好科学课的同时,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跨区引进人才,区内流动人才,花大力气进行科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同时聘请校外专家,以1+2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授课力与活动构建力。学校排好兵布好阵,团队发力,动足脑筋,找到支持,使得老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是多学科融合教学

近年来,结合学校多元融合、创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学校已经将自然、劳技、信息科技统整为科学领域,集聚老师的力量,让所有老师都成为科学老师的一员,鼓励老师们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科学教育不是靠几个人,而是盘活一个学校的全体人力资源。

三是多资源盘活课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学习空间,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架设好三个台阶,一个是普及型科学课程,注重面向全体,激趣启能;一个是拓展型科学课程,关注学科渗透,打通盘活学科资源;第三个是创新型科学课程,以赛练兵,以赛创课,培养和挖掘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

四是多维度关联生活

在我们眼中,科学不是遥不可及,也不是高大上的,它无处不在,校园就是一个科学精神的孵化地,孵一孵小鸡,养一养蚕宝宝,体验一杯酱香拿铁的诱惑……五育并举理念下,带着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思的过程中,做一做,跨一跨,融一融,创一创,只要学习所需,让“小问号”不断涌现,让“小科学家”乐此不疲!

WDCM上传图片

最后,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陈强对于半天的沉浸式体验谈了感受:竹园的科创在“双减”中做好了加法。今天大家看到的科学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创的每一个项目中,更渗透在竹园的每一个角落,镌刻在学生的素养之中。娄华英校长一个人带领着一群人,在短短几年里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真心要为娄校长带领的团队点赞。科学教育不仅仅是高大上的,更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融入在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的。希望竹园的孩子们继续保有对科学的探究和热爱,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WDCM上传图片

作为科学培育实验区,浦东经验正在不断辐射,第9协同组的参与者们,不仅肯定了竹园老师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提供了一个“小笋芽”科创的舞台,更激发了竹园师生团队对科创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我们将努力打造无处不在的科学教育校园空间,培养更多的科学“小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