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9/3 22:09:2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澧溪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炽夏丰果压枝,金秋蓄势扬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市澧溪中学深耕“五育”并举,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研讨和学习的平台。8月30日上午,上海市澧溪中学召开“'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 多元融合育时代新人“第四届”溪君荟”德育论坛。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吴丽凤、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黄勤、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上海市澧溪中学校长朱国花、上海市澧溪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旭平、副校长教务主任王惠英、副校长评价主任周阳校区主任张玥、工会主席德育副主任付四平、德育主任年家浜路校区主任顾岚及澧溪中学全体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新书发布会”的形式,共分为两大板块:答记者问和专家点评。在第一板块中,通过教师扮演的记者围绕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提问,展现了澧溪中学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二板块中,刘教授的点评引领了前进的方向。
以德育心,学科育人齐渗透
在回答“学科是如何渗透德育”的问题时,各学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刘嘉华老师以“用百分比看水的世界”的数学课堂,在与陈祖安老师的对话中,让在场的教师们感受到澧溪中学数学组一直致力于“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证明等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克服困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并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数学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
沈怡老师结合自身近期带领学生于英国剑桥的研学经历,向学生开设了“合作学习”课堂。与学生约定:尊重(respect)、倾听(listen)、责任感(responsible)、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沈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感、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高,不仅能够在英语课上更有效地进行合作,能也在课后和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受益。
姜懿懿老师分享了澧溪中学化学组通过情景教育法这一方法来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渗透德育。姜老师选择了化学小报和家庭小实验两个具有趣味性的情景,将学生置于科学探究的情景下,让学生亲身参与,发展好奇、坚持、严谨、创新的科研精神。
顾家瑜老师则是分享了澧溪物理组开展物理学科项目化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顾老师以“能源”相关章节为例,他谈到可以以核心任务“设计一份家庭节能方案”展开教学,在完成一系列子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不同维度的德育,如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爱护环境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鞠紫鸣老师和张雅婷老师则是在观看了学校资深教师黄伟老师的视频后,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讨论。她们谈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学优生的需求,也需兼顾学困生,包括特殊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采用更多互动式教学策略,如利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优生在讨论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鼓励学困生和特殊学生完成基础性任务,培养其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成就感。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关键。德育不仅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言传身教、环境熏陶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澧溪中学的教师们通过深入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道德的熏陶和启迪。同时他们率先垂范,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实现薪火相传,渗透学生的成长。
以智慧心,自然笔记助创新
在回答“自然笔记是什么”的问题时,康慷讲述了学生在她的启发下培养了真正的科学实践方法与精神的故事。
在康老师的讲述中,学生们起初对“自然笔记”的理解较浅,停留在科普小报的阶段。康老师通过她的耐心与慧心,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也学会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从百度百科的搬运工,到自己真正投入观察和实践,能够把观察所得绘制成完整的自然笔记,学生增长了技能,拓宽了思维,迸发出更多探究和创作的灵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性,提高了他们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
可见,教师智慧在助力学生智慧与创新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更在于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以及他们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德育心,学科育人齐渗透
在回答“大课间”的相关疑问时,教师们不仅展现了大课间活动的精彩纷呈,也展现了大课间的设计思路,更是展现了在体育中的德育渗透。
澧溪中学体育组全员参与,将仅是做操的大课间活动,通过他们的精心筹划与布置,结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形成一个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形式,锻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克服困难。如此,既增加了大课间活动的味性又提升了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同时,班主任曹蕾老师现身说法。她谈到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还增进了学生间的团结与包容,让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大幅上升。
可见,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趣味体育运动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培养出坚韧不拔、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
以美润心,一班一品蕴馨香
当被提出如何践行美育时,两位不仅审美在线更懂以美育人的美丽班主任讲述了她们的多彩故事。
学生在张嘉丹老师的指导下,对于中队名称、中队特色元素等有了进一步思考,确立围绕“青花瓷”开展中队文化建设。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在精心准备中鉴赏美,在动手实践中创造美。丁佳怡老师则是分享了班级黑板报获奖的历程。她通过与学生探讨,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并把理解到的美运用、创作到黑板报作品中,鼓励学生把美传播。
美的滋养与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美的滋养可以提升班级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而班级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又可以进一步激发班级成员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两位老师在班级建设中融入美的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让美的滋养与班级文化的馨香共同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劳健心,躬身实践促成长
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劳动习惯”时,教师们通过“开心小农场”劳动项目,以点带面,介绍了学校劳动课程是如何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樊媛媛老师和孙沁老师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展现了“开心小农场”劳动项目的学生收获。学生以小蜗牛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参加“开心小农场”的心路历程。此外,孙沁老师介绍了学校以“四季”为主题开展的劳动教育:通过结合气候变化和本土特点,在每个季节分别设计“多元拓宽——情感连接——精神引领”由浅入深三个层面的劳动项目,提供可供选择的劳动清单。该实践项目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的实干精神、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澧溪中学开展的劳动教育使得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力和毅力,通过劳动所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自身的自尊和自信心得以提升。澧溪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扎根实践,收获累累硕果,其间素养的提升以及品质的提高,为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打下坚实根基。
专家点评,高屋建瓴引新思
刘莉莉教授首先对本次活动的举办予以肯定。接着,她从本届德育论坛的五方面谈了她的看法并建议建立德育模型,将每届德育论坛为参数,比较异同进而形成经验与总结;形成学生成长德育图谱,使学生的变化可视化,让学生的成长形成缤纷画卷,充分运用时代新技术助力教育新发展。此外,刘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真正的育人是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将优秀的品质行为转化成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而促使他们扛起中国的未来。
澧溪中学通过捕捉“五育并举”新增长点、搭建平台,推动“五育并举”真正融入每一位师生的日常之中。教师们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矢志不渝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坚定不移的恒心为基,坚持教育的初心与方向;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翼,不断突破传统,寻求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一丝不苟的细心为笔,精心雕琢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之路,用心用情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