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浦东]金新小学:赓续红色血脉 奏响奋进强音——浦东新区红色宣讲进学校活动

时间:2024/10/14 17:24:08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新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WDCM上传图片

为进一步用好用活浦东新区红色资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推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根据《浦东新区红色宣讲服务项目方案》要求,2024年10月14日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浦兴街道、金新小学、浦东新区戎吟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促进中心联合举办“赓续红色血脉 奏响奋进强音”红色宣讲进学校活动。退役军人代表、浦兴街道代表和金新小学全体学生、党团员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党的曙光,照亮东海滩

——沈千祥(1899-1931)烈士事迹

1899年,沈千祥出生在泥城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读读停停的沈千祥17岁才小学毕业,1925年下半年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后,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后因校方对思想控制很严,规定学生不准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的沈千祥被迫离校,在1927年进入上海法学院求学。

北伐的洪流使沈千祥开始信仰三民主义,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退出国民党。沈千祥认识到只有马列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为劳苦大众谋解放,才能救中国。于是,在第二年,在革命低潮阶段,沈千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党组织派他以泥城小学校长的身份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在泥城地区的农民、盐民、教员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为后续的农民暴动做铺垫。当时的泥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恶霸地主叶家森、朱心田等勾结反动当局,以“缉私盐”的幌子,肆意鱼肉农民、盐民,被盐警抓到后,轻则没收盐和工具,重则毒打一顿还要坐牢,农民、盐民对反动官府和地主盐霸切齿痛恨。

1929年夏天,沈千祥担任中共泥城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至第二年已发展到30多名党员。

1930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黄理文来到泥城,听取了中共南汇县委委员沈千祥关于泥城地区党组织建设和农民、盐民运动等情况的汇报。8月7日,黄理文代表中共江苏省委来泥城宣布:“泥城暴动条件成熟,沈千祥为领袖。”随即,沈千祥组织在泥城小学制定暴动计划。

1930年8月9日晚,明月朗照,在泥城镇南面临海的马泐港的海滩上,参加暴动的一千多名农民、盐民手拿大刀、扁担、镰刀等作为武器,摩拳擦掌,群情激昂。

暴动总指挥沈千祥向群众做了简要的动员:“我们是受尽剥削、压迫的农民、盐民,今天晚上要与反动官府的警察、盐霸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我们要服从命令,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工农红军。我们一定胜利!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支千余人的铁流,举着棍棒,镰刀。在沈千祥的带领下,一把火烧了“缉私营”,冲进叶家大院,将钱粮衣物分给暴动群众。午夜时分,又奔袭15里,冲进警察分局,激战半小时,杀敌7名,缴获长短枪十余支,大获全胜。进而,又攻入大地主朱心田庄园,将红旗插上屋顶,四处张贴“中国工农红军22军第一师布告”,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

疯狂的敌人从全县调来一个团的兵力,残酷镇压,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但是,泥城暴动这一伟大壮举是浦东地区升起的第一面革命武装红旗,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轰轰烈烈,泥城地方暴动》为题,详细报道了暴动经过情况,后来又被写进了中共党史上海卷。

因为在泥城暴动中,沈千祥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在当时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表扬,调任松江县委书记,在任时也取得了突出成绩。1930年12月,沈千祥于松江亭林不幸被捕,后被押解到镇江国民党的临时军事法庭监狱。在狱中,敌人对沈千祥施以各种酷刑,但是,他志坚如钢,拒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守党的秘密。1931年2月的一天,寒风凛冽,沈千祥被押往刑场。两个月的监狱生活,早已把沈千祥折磨得瘦弱不堪。但是,他面对敌人的屠刀,昂首挺立,高呼:“打倒卖国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沈千祥在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年仅32岁。

伟大的革命战士沈千祥牺牲了,但是他早已把革命的血液融入了家庭。沈千祥的儿子沈肖方在抗战时期,带领游击队开展长期的敌后斗争。女儿沈佩芳在抗战后期参加革命。在后来的采访中,沈千祥的外孙沈平说:“当年的革命战地,现已成为开发开放的热土,我虽然没能赶上跟随中国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个年代,但有责任一定要努力记录下那些革命先辈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新时代的我们定当牢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从海疆卫士到创业尖兵

——记上海迈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海亮博士

1997年9月,年仅17岁的杨海亮从家乡山东昌乐考入海军工程大学,成为了一名海军学员,入学第三年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期间,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军队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博览会银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永葆党员本色,践行军人使命。2012年到2016年,杨海亮军校毕业留校任教仅仅两年时间,组织上就交给他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负责南沙某工程的装备设计,由于任务急,前期很多保障并没有跟上,岛礁上高盐高湿高热环境下高负荷的工作使得他身体条件每况愈下,刚出生的孩子也顾不上陪伴。但是军人强烈的使命感令他和其它团队成员咬紧牙关,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扎根前沿,最终把势单力薄的小岛礁建设成了守护着我们南海国门的“航空母舰”,他也因此荣立三等功。

艰苦创业之路,信心造就坚持。2018年他离开部队,多年的从军生涯使他深深的感受到海防工作的责任重大。当时,由于从事海洋科技的技术门槛很高,投入大、回报慢,研发场地也不是宽敞明亮的实验室,而是在颠簸危险的船舱里,很多高学历人才都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人才的匮乏使得水下关键技术常年受国外封锁,如果不能尽早攻克,我们的海防将会受制于人,后果不堪设想…“强大海防,经略大洋”一直是杨海亮不变的初心,此时的他没有惧怕失败的风险,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薪酬颇丰的好工作,肩负起军人的使命,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2020年好不容易自筹数百万元开启了创业之路。

在研发初期,由于经费少投入大,他和团队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一般会租用小渔船出海试验,白天测试、晚上复盘后赶路。吃,就是泡面和面包,睡,就在船舱狭小的格子间凑合一晚,非常的艰苦。由于刚开始不懂得规划海况窗口期,经常会赶上大风大浪出海。记得有一次,三个核心团队成员带着产品的初代样机出海测试,以每天一万元的价格租了一条渔船,当好不容易迎着风浪到了测试区域,三个人却因为晕船而吐个不停,不夸张的说,当时想跳海的心都有,在这种情况下所带的设备根本连水都没下就返程了。事后三人懊悔不已,不是因为晕船生不如死而懊悔,而是心疼那打水漂的两万元租船费。

还有一次的紧急任务是在西部深山的小村镇里,为了抢时间,他和团队经常需要通宵辗转在崎岖的山路和市区,有几次差点因为车速过快酿成悲剧,像这种艰难险情,经历里数不胜数。那时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日打破海洋科技在中国举步维艰的局面。在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在船上颠沛劳顿了无数个日夜,那艘小小的试验船,成为了他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的新起点…

坚持不负梦想,硕果筑牢海疆。经过大量的摸索试验,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便携式某型声呐,有力的解决了对Tai deng lu中浅水难以探测水雷、滩障的短板,首款某广播式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准确引导武器实现海底危险目标的排除,这些成果一举打破了国外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公司目前形成了近四十人的稳定团队,绝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去年完成了国资基金的入股,并获得了浦东新区和上海市的退役军人创赛一等奖,全国优胜奖,他本人也获评区最美退役军人。近期,他们在国内首次实现无人船搭载某声呐实现超浅水的水下探测与目标识别,受到jidi、zhanqu首长的一致表扬,并因此入选了国防动员企业名录。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使命仍在,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坚韧和血性使他一如既往的永葆初心。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这其中离不开像杨海亮一样在幕后为国家点燃自我,默默付出的伟大科技工作者,向我们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光荣风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听了英雄的事迹,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金新小学的师生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英雄永不朽,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