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院士携手“小先生”——中福会少年宫、中福会小伙伴学校开展核科普活动

时间:2024/10/31 18:46:3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中福会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营造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良好社会氛围,10月26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国家核电承办,上海核工院、山东省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威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福会少年宫、中福会小伙伴学校协办的“核你一起向未来”京沪鲁核能公众沟通科普行活动在上海、山东两地联合举行。

WDCM上传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利民,国家电投首席科学家、“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核电重大专项办公室)总监张立权,国家核电董事(代行董事长职责)、党委书记叶元伟,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爱民,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周俊颖,威海市能源中心副主任李洪凯,威海临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殿慧,中福会小伙伴学校负责人姜宇峰,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福利会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活动在小朋友们清脆稚嫩的童声演绎《核“碳”未来》朗诵秀中拉开帷幕。

WDCM上传图片

为了更好地营造丰富多元的核科普生态,活动现场,中福会“小先生”讲解团实训基地(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正式揭牌。这是继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馆后亮相的第二个核能“小先生”讲解团实训基地,10名威海当地的小朋友正式加入讲解团,他们将成为核能科普知识传播的先锋队,用自己的行动构筑起核能技术与社会公众的桥梁纽带。

WDCM上传图片

“我是一座核电站,用核能来发电的发电站,我的发电能力超强……”伴随着“国和一号”品牌代言人“国小和”充满活力的介绍,由上海核工院主编、即将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绘本《国和一号:我的身体会发电》现场揭开了神秘面纱。与会院士、专家向6名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学生代表赠送了绘本试读本。

WDCM上传图片

“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就坐落于山东荣成,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绘本从小读者的视角出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风趣活泼的画风,生动地介绍了“国和一号”的发电原理及其型号特色,旨在进一步普及核电基础知识,展现“国之重器”的独特魅力。

WDCM上传图片

“核安全人人有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建核电站?非能动核电技术有哪些优势……”于俊崇院士现场带来了精彩的核能科普讲座,并与“小先生”们亲切互动,生动形象地介绍核能的“前世今生”,传达“懂核才能不怕核”的科学理念,带领现场观众触碰核能的无限潜力,共“碳”未来绿色发展。

WDCM上传图片

10月26日至27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核工院联合上海市核电办、上海市核学会共同主办“‘核’你一起向未来”青少年核科普嘉年华。

自2023年11月核科普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以来,中福会少年宫与上海核工院等单位共同推动将核科普更好地融入双减后的教育课程体系,引领上海市核科普教育进校园行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本次核科普嘉年华由主题仪式和核科普互动体验活动两部分组成。活动在《国和一号,“核”你一起》开场短片中拉开序幕,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市核电办核电信息处、上海市核学会的领导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创大赛首届“国和”核能科技创新专项奖获奖学生代表授证书,并赠送由郑明光主编的《前方,核能》科普书籍。该奖项旨在持续优化科学与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鼓励青少年走近核能,激发大家对核科学、核能利用知识的兴趣,启发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中福会少年宫“E60”碳中和学院优秀代表以其参与“联合国SDGs双碳考核之旅”等低碳学习项目的经历,分享“低碳追光”的心路之旅。

WDCM上传图片

此外,以“核你一起,探索绿色能源的秘密”为主题的核能科普展在少年宫举办。活动通过科普游戏海报机、科技绘画与乐高体验、打卡集章等互动方式,寓教于乐,学生们现场创作了以核科普为内容的环保袋,将核科普种子种植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27日,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的2024年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大会上,学生代表用“童言童语”为全国师生代表讲解核电原理,让其沉浸在核能科普的互动体验中。

一直以来,为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在国家电投的整体部署下,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在构架核科普教育矩阵、搭建核科普课程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宣传核电知识。未来,中福会将联动多领域社会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科学热情和创新智慧充分涌流,让科学精神、创新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