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8 16:58:3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研究是什么?它可以是一种工作态度,可以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思维,或者说,研究就是一种教育活法。
研究时时处处皆可发生。2024学年,16位学科中心组成员,5位德育中心组成员,1位教师教育中心组成员,1位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1位教育评价兼职教研员,20位竹园小学研究者进驻区24个中心组,努力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让教育教学赋予思想创新的内涵。
金晓琴
学科中心组(道德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我将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不断提高研究的综合能力;以“契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善作善战”的实践,不断推进研究再创新。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作为主责主业,深入研究其实质内涵、基本要义,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特点和要求,着力探索静态知识向动态能力转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驰而不息、行而不辍,将研究之根深扎在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之中,不断实践、修正、总结、提炼、运用,从而促进教师的科研自觉、实践提升,促进学生发展。
范君英
学科中心组(三年级语文)
教育科研中心组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每一节课堂都有新的生成,教材只是我们手中的一个资源;每一个教育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深刻学理的存在。研究,就是要把问题当作课题,将工作当作学问来做,研究能帮助我们调整认知片面带来的内在阻力和思维局限。
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我们不一定非要达到多高的学术研究层级,能不断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课堂越来越精彩,享受作为教师的成就感,让学习越来越多元,享受作为学生的获得感,当师生的愉悦感相互促进时,就能碰撞、激发共同成长的快乐,就会促进课堂生态、教学生态、学校生态形成良性的态势,实现这样一幅美好的教育场景,就是研究的魅力所在。
黄慧
学科中心组(四年级语文)
教师教育中心组(优秀职初教师培养)
在教育领域,“研究”被赋予了更广泛和深刻的含义,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超越了“教书”的传统范畴,深入“育人”本质,涵盖教学内容、方法、对象及环境等多方面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整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实用性;探索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困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研究教学难题和热点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完善教学体系。
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教学创新的源泉、自我实现的桥梁,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引领我们在教育旅途中不断前行,成就卓越。
葛超怡
学科中心组(一年级语文)
“双新”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在于“研究”,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自我成长的需求。它鞭策我们摒弃陈旧的教与学模式,转而拥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持续学习成为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它促使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汲取新知,丰富自我;实践创新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鼓励我们在教学中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路径;同时,勇于反思与调整是我们保持开放心态的关键,它让我们在面对挑战与不足时,能够坦然面对,及时调整策略,实现自我超越;践行学术研究,则是我们专业追求高度的体现。它要求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育问题,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正如古人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不断攀登学术高峰,我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龚颖
学科中心组(一年级数学)
数学教学探索之路,仿若在一幅广袤画卷上精心绘就绚丽篇章。教学实践中,“悟”乃关键,深度领悟数学新课标,如获明灯照亮前行路,明确新方向与使命,精准把握核心素养内涵,筑牢教学理论基石。“探”为征程,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项目化学习如星闪耀,小组合作似桥连接思维,信息技术融合如笔添彩。“析”是洞察,用心剖析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以逆向评价为导向,从目标出发剖析教学环节,领悟价值调整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如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课堂与课程结构化实施,增强专业发展力,助力学生成长力,携手在数学奇妙世界前行,共同书写精彩,让数学教学绽放璀璨光芒,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引领他们在数学天空自由翱翔。
谢楠
学科中心组(五年级数学)
德育中心组(全员导师)
研究是一个不断自我认知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与发现,更是对内在自我认知的深化与拓展。育人也是一场研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复杂的、环环相扣的系统问题,其解决方式绝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主动做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导师和启蒙者,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理解、接纳他们新的观点和想法,反思自身认知框架,理解并克服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局限。在孩子身上找不足,在育人路上理解孩子、走近孩子,让研究焕发人情味。
鲍蓓蕾
教育评价兼职教研员
学科中心组(四年级英语)
研究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不断创造新的教育奇迹,以教师的生命自觉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以人育人,共同成长。
研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研究,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和成就。研究,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知,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教育现象,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设计课程,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和有趣。
卢颖
学科中心组(一年级英语)
当教育转型遇见时代拐角,当“双新”变革重塑学习方式,做不被时代淘汰的教育者,永葆“研究力”是我们最靓丽的底色。我们要研究“新学生”,将学生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关注数字化时代学生的新需求,新问题和新素养,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实施因材施教。我们要研究“新学习”,从学习的本质出发,以学科实践的方式实施综合育人、协同育人,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教学方式、教研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我们要研究“新课堂”,用课程的思维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营造民主、合作、创造的课堂生态。研究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研究是一场幸福的经历,我愿和大家一起在研究中交流,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
冯蔚
学科中心组【科学(自然)】
研精覃思育桃李,究理明道铸师魂。作为一名浦东新区小学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我深知研究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驱动力,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除了要研究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行为和科学课程内容,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之外,我们更要积极参与校外的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以此来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提升专业影响力。科学教育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努力。我希望自己能以“研究”的姿态不断成长,并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倪麟
学科中心组(体育与健康)
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培育任务时,体育教师需以研究者的态度深入探索。首要任务是深入研究课程本质,挖掘其核心价值,确保教学活动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具创新性。其次,细致研究学生特性,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潜能。同时,积极研究团队协同,与同事紧密合作,共同解决教学难题,促进团队成长。此外,持续关注学科前沿,紧跟最新研究成果、教育政策和技术革新,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与时俱进。以研究的态度做研究,体育教师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在探索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贡献力量。这种研究态度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更能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有效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体验。
胡剑辉
学科中心组(美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秉持“简约、自然、扎实、灵动、高效”的教学风格,提出“深度理解,个性表达”的主张。围绕真实情境主题建构单元化教学,让学生学习艺术家思维与创作技巧,改变传统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以课堂为实验场,分析学生创作过程与心理变化,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关注其与生活的链接。在“有感”美育的思考下,让学生有感而发地创意表达。并基于浸润美育的思考,从“美术语言”走起,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与学术交流,融合多元文化于美育的方式,以现代科技提升美育效果的途径等提升自身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蓄力。
朱嘉艺
学科中心组(美术)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发展中的推动者。这条路上,我以持续地研究之力推动个人与美术教育的发展。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感知,在感知中触发思考,在思考中再次推动研究。从中探索艺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理解学生的艺术需求和成长特点,设计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法,促进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探索美育实践新路径。与学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寻找路径-验证方法-修正反思”的过程。使经验在实践研究中拾级而上。
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我将始终做一名持续思考实践的研究者,在时代需求中,与学生一同探索和感知‘美’的力量,共同成长。
王华清
学科中心组(信息科技)
在“双新”背景下,注重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深研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确保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中获得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拓研项目化和大单元化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在探究、合作、体验和创新性学习方式上的根本变革。精研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营造富有情境感的课堂环境。细研如何将复杂问题细化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问题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构建一个充满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课堂。共研如何构建有情怀的课堂,通过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唐曌
学科中心组【劳动(劳技)】
劳动学科虽然是一门新开设学科,但在“五育融合”大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对劳动教育展开教学研究。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小学劳动教育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中,研究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能力的关键。教师的研究应聚焦于如何将劳动教育理论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这些理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等方式,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力。
我们还应关注劳动教育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这包括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建立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赵立
学科中心组【综合实践课程(拓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们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孩子们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种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帮助学生将跨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结合,还能激发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也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任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需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课程内容,使之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简单应用,而且能够跨学科地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来创造更加丰富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做到量化评估,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策略和创新能力等来衡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佘天怡
学科中心组(项目化学习)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征途中,我始终将学生的真是需求与学习样态置于核心位置。研究,对我而言,不仅是深化教育理论的途径,更是洞察儿童内心世界、优化学习体验的钥匙。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节奏各不相同。因此,我致力于通过研究,探索如何设计更具包容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关注学习样态的转变,不断实践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转变。我相信,这样的学习样态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走一条以儿童为中心、以研究为驱动的探索之旅,为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往无限可能的成长之路。
倪晰娇
德育中心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研究,也就是要对学生保持好奇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兴趣、困难等保持敏感。不断尝试新事物,去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还代表着与时俱进的改变,作为心理老师,要关注的是在时代变化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快节奏的社会影响下,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关注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提升心育能力。
吴晓丽
德育中心组(班主任)
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让我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精准剖析实践问题,持续探索科学方法。研究引领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寻找满足学生独特需求的德育策略,同时促使我不断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确保教育实践与时俱进。此外,研究是团队相互协作的过程,与同伴深入交流,共同讨论在建班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享智慧,助推彼此成长。在我看来,研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深化我对教育热爱,提供广阔学习空间让我不断探索、进步,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总之,研究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学术追求,更是我们身为一线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在这条路上,我将持续深耕,以研究为翼,助力学生飞翔,共筑教育梦想。
桂丽晨
德育中心组(少先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深化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面对少先队工作涌现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少先队辅导员应积极响应,首要任务是增强学习力,以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自我,紧跟时代步伐。同时,要强化执行力,紧密结合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少先队工作的精准施策与高效落实。此外,创造力同样不可或缺,辅导员应勇于探索,开辟新颖的工作路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强科研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专业研究,深入剖析并解决少先队工作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科研引领专业成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彭希
德育中心组(法治教育)
学校法治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法律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生活中有一些规则需要遵守,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法治教育,引导小学生明辨是非,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培养诚实、善良、公正等良好品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使他们在面对危险或不良行为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
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助于维护校园安全。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保障校园安全。法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