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2/9 13:28:3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秋末冬初,竹园小学英语团队成员来到位于杭州的海创小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小学英语“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论坛。本此活动汇聚了来自浙江、江西、湖南、广州等地区的众多优秀教师和资深专家,全方位展示了“双新”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和行动方向。
海创小学
行前有所思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收消化学习内容,出发前,参训成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本次小学英语场研讨的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做了进一步的学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踏上了学习之旅。
不同的教材版本是如何统整单元内容的?
项目式学习中会提供哪些支架或工具去支持学生的探究?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如何站稳学科本位,携同他科素养,促进五育融合?
行中有所得
三天的学习短暂而充实,期间团队成员一共聆听了7场专家报告,观摩了22节教学展示。
专家说 “双新”背景下的行动指南
本次论坛邀请了深耕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新课程方案的精神、新教材编制的意图、新课堂的落实阐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实施路径。
北师大外语文学院程晓堂教授呼吁英语教材的使用要以育人为目的,教师是发挥教材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博士站在学习方式变革的视角呼唤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杨晓钰教授以“目标与教学评一致”的议题呼唤温暖的学业评价,让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后缀,通过评价看见儿童,看见教学。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湖南省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夏春娥老师、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英语教研员温爱英老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呼唤更加集成的课程内容,以综合性、实践性、主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课堂说 建构高效课堂的展示交流
不同教材版本 同一学习主题
杭州团队和湖南团队分别使用PEP教材和外研新版教材为大家呈现了三年级关于颜色这一主题的单元教学。杭州团队以单元开篇页视频贯穿,在单元复现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湖南团队以单元任务“借助AI完成画作”为引领,激发学生对多彩世界的关注与热爱。
不同的教材版本虽然语篇内容有所差异,但是都遵循了认知规律,语篇都承载了育人价值,为培育素养的活动设计提供了支架和空间。
不同语篇类型 同一学习目标
江西团队以PEP四年级Unit4 At the farm单元教学为例,展示了同一主题下不同语篇类型(对话、书信、故事)在文本解读、活动设计、文化传递中运用的不同策略,从而共同指向单元素养目标的达成。
不同学习方式 同一学科素养
本次教学展示有的团队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开展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索。老师们把单元任务分解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以讨论、思辨、汇报等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有的团队借助AI生成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升信息素养。
“双新”时代,我们看到了一线老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赋予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赋予了课堂更多元的学习可能。
行后有所悟
参训团队交流
参训的成员们在每天学习之余勤于讨论交流,将学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结合起来,交流分享,为教研组工作的优化出谋划策。
大教研分享
学习感悟
在大教研上,学科负责人卢老师与所有教师分享了两个课例和自己的学习收获,鼓励大家通过研读教材、研读教法、研读学生去构建新课堂;通过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各类优秀的课例,梳理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打造为学而教的课堂生态。
项目组交流
取长补短
项目主任们把学习心得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并结合校区工作加以思考和总结。
张杨校区
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多。田湘军老师的教育信仰让人感动,他给予了学生无限的包容与激励,信任与帮助。在田老师的课堂中学习,一定是一种享受。田老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带进课堂,学生异常感兴趣,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增强文化自信,这样的课堂实践也值得我们一试。由于教材不同,教学方式也与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外省市老师带给我们的教学新理念,教学上的激情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长岛校区
长岛校区英语组从“如何走进学习评价”这个角度,结合校区七星课程进行思考和讨论。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探寻如何使评价机制精准对接课程各环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切实推动七星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与成长,为他们的语言素养提升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龙阳校区
在新课标引领下,我们要用好新教材,站在儿童视角上,让课堂呈现更加多样化的样态。外省市老师们的优秀课例和专家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其他地区的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能够结合现有教材进行创新性的融合和增值。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科实践的融合、学习评价的伴随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学无止境,研途有风景。站在时代的路口,我们要心怀新课标,手握新教材,全身心地投入新课堂,在研究中遇见学生的自觉成长和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