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3/24 13:48:40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顾思瑜
春风吹拂大地,花骨朵们含苞待放,春日如约而至。而正值青春期的我们也如同开放中的花朵,而健康问题是我们最为关注的。3月21日,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前往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聆听关于青少年健康讲座,并参观了医院特色科室——康复科的设备与技术。
刚进门时,我们的目光便被门口的钢琴和"音乐岛"三个大字所吸引,舒缓的音乐也在耳边回荡,让人放松、精心。一旁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这是他们的一大特色"音乐疗愈":不同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让更多前来问诊的患者感到愉快,心情舒畅,疾病才能更好的痊愈。同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特别的故事:在疫情期间,排队需保持一米距离,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米线是由音符所构成的,不再是冷冰冰的黑色粗线。浓厚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感到医护人员们的细心以及对患者的关爱。
肥胖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第二大问题,张阳老师用有趣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不需要坚持的减肥秘诀",他向我们坦言,曾经的他如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减肥就是节食,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张老师跟我们介绍了减肥中最重要的"嘉宾":热量缺口,正是它决定了我们减肥的效果。但如果热量缺口过大,也同样使身体减掉不必要的耗能,使基础代谢下降。他建议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健康饮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保持身体的正常体重。
曹博士随后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介绍。我们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有早期的脊柱侧弯现象,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曹博士还带着我们一同做由上海体育大学研发的活动操,施展胫骨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预防脊柱侧弯的重要性。
无论是张老师的减肥学,还是曹博士的脊柱侧外讲座,无不例外让我们更加懂得保护自己,守护健康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也会按照老师们所说,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
八(4)班 胡瑞秋
在3·21这个医学健身日,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着对医学研究的憧憬与好奇,探寻那些精密仪器背后的人文温度,以及科学家们如何用知识重塑生命的挺拔。
对我影响深刻的是,上海体育大学的曹媛媛博士为我们介绍的"挺起脊梁,共享未来"板块。曹博士用中华传统诗词,引进自古以来,我们理想的身体形态。脊柱侧弯是指靠Cobb角≥10度。在我国已有近500万人确诊,脊柱侧弯隐秘性强,疾病负担大,会导致四肢痛,影响心肺功能,心理疾病以及形象外观。分为"C"型:胸或腰脊柱侧弯,和"S"型:胸和腰脊柱部分侧弯。轻度患者需佩戴支具,中度患者需训练和支具,重度患者则需手术、佩戴支具、物理治疗。我对脊柱侧弯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如何初步判断脊柱侧弯呢?曹博士教我们用Adam's前屈实验,手心相对,身体向前90度,可以结合水平仪,大致测得是否有脊柱侧弯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需加预防,我们使用双肩包重量不超过体重10%,运动课内外各一个小时,加强核心肌群训练,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坐姿。我们可以平板支撑,四点支撑等运动加强核心肌群。
我提出疑问:"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您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曹博士耐心回答,认为这一现象与现代青少年课外运动不足和久坐有关,也因为现在大家也有了脊柱侧弯的了解,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因此检出率上升。此外,曹博士推荐青少年们,课外可以进行跑步爬楼等有氧运动,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预防脊柱侧弯。
在了解完脊柱侧弯后,我们还参观了医院中一些帮助康复的器械。有类似跑步机的步行康复器械,有做游戏训练记忆力的器械,也有哑铃等常规复健器械。这些器械安全系数高,又十分有趣,让患者并不抵触复健。医院中还设有钢琴,咨询室,随处可见的小音符贴纸,医生对老年患者耐心的指导解释,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参观结束时,实验室的3D脊柱模型在夕阳中泛着柔和的光泽,那些我曾觉得冰冷的医学术语,此刻都化作了守护健康的温暖符号。我渐渐明白医学不仅是矫正骨骼角度的数字游戏,更是丈量生命尊严的标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下意识挺直了脊背——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觉醒,更是对科研工作者们日夜耕耘的无声致敬。或许我们终将明白,那些在实验室里解剖数据的研究者,其实是守护着人类生命绿洲的园丁,用科学的剪刀,为每一株成长的幼苗修剪出向阳而生的姿态。
八(1)班 陈烨彤
"医教融合"新理念助力健康新里程
3月21日下午,在第二个"3·21"医学健身日到来之际,我作为学生记者团成员之一有幸参加了"3·21医学健身日"青少年健康赋能行动暨医教结合·健康护航——百名学生记者探访社区医院活动。"社区医院,不就是方便爷爷奶奶们医治慢性病和配药的吗?"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和疑惑,我饶有兴致地开启了寻找健康"新"旅程。
在社区医院蔡书记的致辞中,我听到了"医教融合"的新理念,社区医院是推动健康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是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服务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理念,为我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
为此,我们首先聆听了两堂健康讲座。中心康复治疗师张阳围绕青少年健康管理这一主题,通过我们感兴趣的吃与运动,告诉我们健康管理要有科学、全面的健康管理意识,从人体的代谢原理出发,才能可持续、有成效。减肥不用"坚持",这可真是个"新"说法!更新鲜的是,"体育老师"也来讲健康知识啦——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的曹媛媛博士来给我们"正脊椎"。因为长期伏案写作业及坐姿不正确等原因,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越来越普遍。为此,曹博士详细介绍了相关症状的筛查与诊断、治疗与康复以及预防与保健。并带领我们做了预防脊柱侧弯的健身操,通过运动来达到预防效果,做"挺起脊梁"的健康少年。
医院不但设置了"健康课堂"新功能,更是拥有很多科技"狠活"新设备。接下来,我们来到康复科进行参观,只见Set悬吊设备、下蹲肌群、裸关节机器人、上下肢交叉运动训练器等仪器设备琳琅满目。在医生们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正是这些设备,让有需求的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也使社区的康复速度变得更有效率、有效果,也令康复过程变得更有趣味性、可持续。
最后,我们就社区医院的日常工作、新生任务及我们青少年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等问题采访了中心医务科科长沈伟以及康复科科长冯媛媛,通过两位医生的解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社区医院的工作情况及他们作为健康管理的"前哨站"承担的新的任务。两位医生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我们健康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建议。
有趣的行程结束,我手持打卡印章、中医养生茶饮与文创礼品,感到社区医院正向我们青少年敞开温暖的怀抱,"医院"不再是伤病与痛苦,而是健康种子萌芽的温床。我们将与社区医院一起,接受、传播健康新理念,携手开启健康新里程。
七(3)班 陈希妍
3月21日,在春分时节的暖意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医学健身日活动。
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室外别出心裁地刷了彩色的音符,进门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台大钢琴,旁边是芭蕾舞者的塑像,钢琴背面有绿植和油画。墙面都是彩色的,殊异于医院里常见的冷白色调。医务人员称这里为"音乐岛",是用音乐疗愈患者身心的地方。
在讲座环节,两位专家分别针对青少年中常见的"减肥"和"青少年脊柱侧弯"两个问题进行了科普。对于减肥,专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的减肥方法的原理及其影响,解释了"基础代谢""热量缺口""有氧、无氧运动"等概念,总结了减肥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脊柱侧弯,专家分析与当代青少年和长辈的生活差异有关。通过让同学现场演示检测步骤,让大家对于如何辨别脊柱侧弯一目了然。她还介绍了一些脊柱侧弯预防方法,如保证良好坐姿,合理使用背包,锻炼核心肌群等,让我们受益良多。
在参观环节,我们参观了康复室,原来不是只有得了严重的疾病才会来到康复科,一些小疼痛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好转。我们实际操作了用于手部协调功能康复的小型游戏机和锻炼记忆能力的互动屏。现场有一位神经功能不协调的老奶奶正在医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走路的康复训练,她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在这里我们真切感受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心。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向医生们提问,有的问卫生中心的发展蓝图,有的问日常工作,还有的问一些个人保健事项。我向沈科长提问学生群体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问题,他耐心地为我解答,提出了好好吃三餐、认真做课间操等忠告。
通过在这里的实地体验,我了解了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看到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务工作者的默默奉献。这里从充满趣味暖意的装饰到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陪伴,处处让人感受到温暖,相信患者在细致关怀下都能够顺利康复。希望这温暖能扩散开来,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每一个人都能同在这温暖的蓝天下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
七(4)班 谢王格
"体医融合"青少年脊柱健康科普小课堂
脊柱侧弯已经继肥胖和近视后,成为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多发于10至18岁的青少年,预计人数已经超过500万,检出率为2.8%,并且还在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运动预防脊柱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