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3/25 10:26:4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林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徐甦敏
校园是滋养生命的沃土,却也潜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看似寻常的奔跑打闹、不慎呛噎的瞬间,都可能因小学生薄弱的安全意识演变为危机事件。华林小学将应急救护能力建设作为校园治理的重要支点,全体教职工历经系统培训淬炼,努力成为学生生命安全的守护人。
爱心捐赠
AED除颤仪助力校园安全
在此次应急救护能力建设的行动中,华林小学特别感谢爱心捐赠人倪妍女士为学校捐赠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救命神器”,AED能够在“黄金四分钟”内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关键的电击除颤支持,大幅提升救治成功率。这份充满社会温度的捐赠,不仅是对校园安全的高度关切,更是为师生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科技化、人性化的守护防线。未来,学校将规范管理设备,定期组织操作培训,确保AED在危急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救得稳”,让爱心善举真正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力量。再次感谢孔子墨妈妈吴安安女士为这件善事牵线搭桥。
数字赋能
解锁“云端急救必修课程”
全体教师通过上海红十字会“救在身边守护生命”小程序的线上课程培训,学习了“心肺复苏理论”“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理论”等理论知识,全员理论考核通过率达100%。这场“云端”研习,不仅让急救知识突破时空限制浸润校园,更以数字化手段为校园安全注入精准化、可视化的守护力量。
实训攻坚
完成“急救技能实战认证”
3月21日下午,花木街道红十字会专业导师团队走进华林校园,为全体教师开展救护员(初级)资质认证现场实训。在三小时高强度沉浸式培训中,导师通过“实操精讲-仿真模拟-即时纠错”三维教学模式,将急救手册上的图示跃升为肌肉记忆,更以全员持证上岗的姿态,构筑起校园安全最硬核的守护壁垒。
PART.01 黄金四分钟
心肺复苏按压
当“咖啡惊魂心脏骤停”的真实急救场景投射在屏幕上,参训教师瞬间屏息凝神。红十字导师以“评估反应-启动应急-三阶段急救法”为行动框架,通过全息模拟设备拆解10个标准步骤:从轻拍重唤判断意识,到每分钟100-150次的精准按压节奏,再到AED电极片贴放角度的毫米级校正。全体教师在仿真急救中实现“识别-呼救-施救”全流程90秒内达标。那些随仪器警报声跃动的急救曲线,正将生与死的博弈转化为可复制的守护密码。
PART.02 三步解噎术
海姆立克急救法
当一粒花生卡住稚嫩咽喉,生与死的较量便进入读秒时刻。儿童因喉部发育未全、好奇心强,异物梗阻发生率较成人高3倍。红十字会导师以“果冻窒息”“玩具误吞”等典型场景切入,通过“三维施救法”分步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站位环抱角度、冲击点位力度、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化施救技巧。教师们在人体模型上完成30组阶梯训练,那些反复校准的施救手势,正是为孩子们多声道筑起的生命闸门。
PART.03 止血有方
创伤处置四步骤
当课间奔跑的欢腾遇上意外擦伤,规范急救将成为阻止小伤恶化的关键屏障。红十字会导师以儿童创伤高发场景为蓝本,现场演示“评估-止血-包扎-固定”四阶训练法。从环形加压止血法的压力梯度控制,到三角巾头部包扎的“顶-拉-折”力学美学,导师通过实时指导反馈,指导每位教师完成腿部、腕部、头部差异化实操。那些穿梭在绷带、三角巾与夹板间的专业手法,正在把每个微小创口转化为安全教育的最佳方案。
在应急救护员持证考核环节,全体参训教师在红十字导师的注视下规范操作,均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书。急救不是选修课,而是教育者的必修使命。当知识与温度在指尖凝结成盾,每项技能都在诉说:最好的保护,是让意外永远追不上成长。